今年安徽省從6月28日起進入梅雨期,與往年相比,遲了12天,昨天記者從安徽省氣象局獲悉。據我省氣候統計分析看,入梅晚的年份,出現集中強降水的幾率一般比較高。
入梅晚了12天
昨天上午,省氣象局召開入梅新聞通氣會,通報我省從當日進入梅雨期,據了解,我省入梅日平均在6月16日,出梅日為7月10日,梅雨期平均長度為24天,今年入梅時間較常年偏晚12天。據省氣象臺劉勇臺長介紹,從往年的統計看,入梅晚的年份,出梅也可能較晚,梅雨期可能減短,不過出現集中強降水的可能性比較大。對於今年入梅比較晚的原因,有專家個人認為,可能與前段時間的兩個颱風有關係,這兩個颱風的生存,對副熱帶高壓産生一定影響,從而導致梅雨姍姍來遲。
剛入梅即遇暴雨
據省氣象臺預報,入梅以後,我省降水日數增多,降水強度加大,今年入梅頭幾天,降水可能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地區,預計6月28日至7月4日主雨帶位於沿淮淮河以南,累計降水量:淮北40~70毫米;沿淮淮河以南150~200毫米,局部250毫米以上。具體情況是,6月29日~7月1日沿淮淮河以南部分地區暴雨,局部大暴雨;7月2~4日降水減弱。
據了解,“梅雨”指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後,天空連日陰沉,降水連綿不斷,時大時小。有諺語形容:“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濕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徵。
警惕霉變和強降水
入梅後,降雨多,濕度大,溫度高,高溫高濕的天氣特點容易誘發物品霉變。每到這個時候,墻壁摸上去是濕乎乎的,櫃中的衣服皮鞋也會起綠色的黴點,發黴的味道,身上感覺黏黏的難受,人們又把梅雨稱為“霉雨”。
另外,我省大別山區、皖南山區和沿江地區是各種地質災害多發地區,汛期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期,集中強降雨為主要引發因素。我省進入降水集中期後,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要特別警惕由於集中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另外,降雨會給百姓出行帶來麻煩,尤其是雷雨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集中強降水也可能造成城市局地內澇。(稿源:中安在線-安徽商報 王兵 盛木生)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