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黨史大事記(1930年—1939年)

 

CCTV.com  2009年06月27日 14:5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網  

  黨史大事記(1930年—1939年)

  1930年3月,在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推動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後來又成立了左翼文化界總同盟。

  1930年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紅四軍、紅十二軍和紅六軍(7月改稱紅三軍)在福建汀州(即長汀)編為紅軍第一路軍,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不久,改稱為紅軍第一軍團。紅五軍和紅八軍合編為紅三軍團。7月,紅四軍與紅六軍組成紅二軍團(紅四軍改稱紅二軍)。

  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開會議,通過《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標誌著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佔了統治地位。這個錯誤,給革命事業造成嚴重損失。

  1930年8月23日,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會合後,組成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兼總政治委員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産黨在上海召開六屆三中全會,結束了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統治。

  1930年12月16日,蔣介石糾集10萬兵力,對中央根據地開始進行第一次軍事“圍剿”。

  1931年1月7日,根據共産國際的指示,中國共産黨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這次會議開始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

  1931年1月,中共中央進一步要求在蘇區內“以最大的決心”反對取消派、AB團等,使肅反擴大化,造成了嚴重後果。

  1931年3月中旬,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開始組織第二次大規模“圍剿”。

  1931年4月,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開始第二次“圍剿”。

  1931年7月,蔣介石對中央根據地開始進行第三次“圍剿”。

  1931年9月18日,發生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佔瀋陽,隨後佔領中國東北三省。

  1931年9月,王明決定去莫斯科,擔任中共中央駐共産國際代表團的負責人,由秦邦憲(博古)、張聞天(洛甫)、盧福坦(後被捕叛變)等人組成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

  1932年10月上旬,中共蘇區中央局在寧都召開會議。

  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因在上海無法立足,被迫遷入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瑞金。

  1933年2月至3月,國民黨軍隊向中央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

  1933年5月26日,在中國共産黨的推動和影響下,愛國將領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1933年9月,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第五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

  1934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召開六屆五中全會。

  1934年10月初,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等未經中央政治局討論,即決定中央紅軍(一方面軍)主力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10日晚,紅軍開始長征。

  1934年12月11日,紅軍佔領湖南通道,中央一些領導人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紅軍行動方向。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舉行會議,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由於執行正確的民族政策,順利進入四川省涼山彝族地區。下旬渡過大渡河,飛奪瀘定橋。6月上旬翻越了長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6月12日,紅一、紅四方面軍前鋒部隊在懋功東南的達維地區會師。26日,中央政治局在兩河口召開會議,確定了北上陜甘的戰略方針。不久,中共中央為了全軍的團結,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産黨駐共産國際代表團以中國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19日,紅軍抵達陜北吳起鎮(今吳旗縣城)。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結束。

  1935年12月6日,為了適應國內政治形勢變化,中共中央在陜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會議,討論改變對富農的策略問題。

  1935年12月9日,北平愛國學生數千人,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領導和組織下,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隨後,形成全國規模的一二九運動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西省安定縣瓦窯堡舉行政治局會議,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1936年2月1日,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以抗日民主為奮鬥目標的先進的群眾性青年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在北平成立。

  1936年10月22日,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偉大的長征勝利結束。

  1936年10月,薄一波、楊獻珍等受中共北方局的委派到達山西,同閻錫山建立抗日的統一戰線,接辦了閻錫山創辦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

  1936年11月23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領導人沈鈞儒、章乃器、鄒韜奮、李公樸、王造時、沙千里、史良等7人,在上海被國民黨政府非法逮捕入獄。史稱“七君子事件”。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經過中共中央和各方的努力,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37年7月、8月,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事政治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撰寫了《實踐論》和《矛盾論》。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日戰爭開始。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15日,中國共産黨代表在廬山將《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交給蔣介石。

  1937年7月中旬,中國共産黨代表周恩來、秦邦憲、林伯渠同國民黨代表蔣介石、張衝、邵力子等在廬山舉行會談。7月17日,蔣介石就盧溝橋事件在廬山發表談話。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陜北洛川舉行擴大會議。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前方中共中央軍委分會(後稱華北軍分會)。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第八路軍為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出師前後,中國共産黨在西安、太原、上海、南京、武漢、長沙、桂林、蘭州、迪化(今烏魯木齊)、重慶、廣州、香港、南寧、洛陽、貴陽等地公開設立八路軍辦事處或八路軍通訊聯絡機構。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産黨的合法地位。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五師主力取得平型關大捷。

  1937年10月,共産黨同國民黨談判達成協定,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8省邊界10多個地區的紅軍和遊擊隊(不含廣東瓊崖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及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

  1937年12月9日至14日,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會議。

  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和《論持久戰》。

  193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王稼祥傳達共産國際的決定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見。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舉行會議,決定六中全會的主要議程。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産黨在延安舉行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

  1939年1月21日至30日,國民黨召開五屆五中全會,制定了反動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和具體辦法。

  1939年7月3日至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

  1939年7月8日和12日,劉少奇在延安馬列學院發表《論共産黨員的修養》長篇演講。

  中國網 2002年9月22日

責編:肖金平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