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解讀中國最高智庫

 

CCTV.com  2009年06月19日 04:5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首屆全球智庫峰會7月初將在北京啟幕,主辦方是成立不到3個月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帶著外界對這個“新智庫”的好奇,本報記者獨家走訪了國經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

  【一問】成員都是“重量級”人物,為何要創建這樣一個機構?

  鄭新立:智庫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全球趨勢看,智庫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一國的政治、經濟、外交等決策的滲透也越來越深。近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可圈可點,但智庫發展受到忽視,是個短腿。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更提醒了我們智庫建設的重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以下簡稱“國經中心”)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目標就是辦成民間智庫,融匯高層、權威資源,進行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研究,為公共政策提供智力支撐,為企業跨國經營提供諮詢服務。

  【二問】與一些資深機構相比,國經中心有什麼特點?

  鄭新立:較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科院、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等機構,國經中心成立時間短、力量少。但我們的優勢是擁有一大批層次高、有威望、人脈廣、經驗豐富的優秀人才。一個成功的智庫,經驗、人脈是第一位的。

  國經中心理事長是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理事會成員有現任部長,如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和張國寶等;有國開行董事長陳元、中投董事長樓繼偉、全國社保基金會理事長戴相龍等;有來自地方、部委、核心研究部門的資深人士,如中央政研室原主任滕文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王春正、國研室原主任魏禮群、中央外事辦原主任劉華秋、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等,秘書長是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別看有個“原”字,他們都曾長期在重要位置工作,諳熟宏觀政策,知道用戶需求,在重大經濟問題研究上能繼續作出貢獻;還有像北大教授厲以寧、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等專家,能領銜組織一些重點課題。

  社科院、國研中心等機構,有的長于經濟理論研究,有的長于國內經濟研究,而國經中心更注重國際經濟,並結合國內經濟走向展開對策性研究,把握火候報送中央高層,用曾培炎理事長的話講,是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在運作上是開放式,既堅持研究的原創性,又不斷吸收其他中外研究機構有實用價值的成果。比如中心成立以來已有20個課題在網上公開招標。將於6月下旬啟動的“經濟每月談”,請年輕人主講,向全社會開放。

  【三問】資金源自何處?會不會為贊助商代言?

  鄭新立:新智庫要用新機制。我國研究機構多設在黨政機關內部或由國家財政供養,國外則是由民間資金贊助。國外同類機構的運作經驗值得借鑒,在美國,單是洛克菲勒一家每年就支持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7000多萬美元。國經中心創立時,財政撥了500萬元開辦費,以後就不管了。所以我們成立了基金董事會,負責籌資,已吸納20多家央企,國內企業現在有熱情也有能力扶持民間智庫。將來還要吸收民營企業、跨國公司加盟,確保基金來源多元化,使研究成果不受任何贊助方的影響,也不會為哪家企業説話,而且我們的成員跨部門、跨區域。總的目標是籌資規模達到5億元,全部市場化運作,不用國家一分錢,這有利於保持中心研究的獨立性。

  【四問】成員多不在職,會不會“級別很高,組織鬆散”?

  鄭新立:我們的研究人員分三類:一、在編坐班,是核心層,通過網上招聘,門檻很高,但報名很踴躍,這也説明國經中心的吸引力;二、坐班不在編,包括已退的省部長、司局長,以及高級研究員;三、不坐班不在編,主要是社會研究力量,中心請他們完成相關課題,付一定報酬。

  近3個月來,國經中心在經濟研究、諮詢交流、國際合作、信息服務方面開了個好頭,運行順暢,看不出哪“鬆散”,大家幹勁很足。每週就某個當前經濟熱點開一次學術討論會。除了直遞中央的《要情》,我們還編印《研究報告》、《信息反映》、《智庫言論》等專刊。現已送上去十幾份研究報告,如綠色復蘇、擴大出口渠道等課題成果都引起中央重視。

  全球智庫峰會是國經中心成立後首次大型對外活動,議題由理事會一致商討拍板。目的是匯集全球知名智庫,群策群力,深入探究金融危機發展趨勢及恢復世界增長之道。這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新智庫的一次機會。

  【五問】國內智庫與國外智庫差距在哪?

  鄭新立:告訴你一個數字,全球智庫約6000家,其中近1800家在美國,而“旋轉門”機制,是美國智庫的一大特色。

  所謂“旋轉門”,即智庫成員的身份在政要與研究者之間變換,有人甚至“旋轉”兩三次,使政府保持活力,使智庫成為給政府培植、儲備人才的地方。正因如此,發達國家智庫的社會能量相當大,遊刃于政界、商界和學界,對政府決策、公共輿論有直接影響力。在美國,每逢重大政策的決斷,一般是智庫先提建議,然後是媒體討論、國會聽證,最後政府採納,智庫的參與度、公信力都很高。

  智庫在對外交往中也有特殊作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就有多位擔任過駐外大使,積累了深厚人脈,在世界舞臺往往左右逢源。智庫的聲音有時更具説服力,而中國多年來缺少政府之外的智庫與國際智庫溝通,急需建立這一全新的公關渠道,塑造中國軟實力,掌握國際話語權。

  【六問】理事會對國經中心的期望是什麼?

  鄭新立:以我來説,我的心願是把中心打造成世界一流智庫,為中國的智庫建設作出有益探索。當前,應對危機不僅需要政府通力合作,也需要各國智庫的頭腦風暴。正如本次全球智庫峰會的主題:“共享人類智慧,共謀全球發展”——這是智庫理應承載的責任。

  相關鏈結:

責編:彭偉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