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2009就業藍皮書顯示: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增高

 

CCTV.com  2009年06月10日 18: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6月10日電(劉蕓曼)中國社會科學院于上午舉行“2009年《就業藍皮書》新聞發佈暨大學生就業研討會”,對200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與收入、就業流向、工作能力等情況做出多方面研究分析。由麥可思公司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09)》從就業與收入、就業流向、工作能力、求職、就業與教育公平、自主創業、讀研與留學、高考志願填報、大學畢業生的滿意度9個方面,對大學生就業問題就行了多指標調查研究。調查至今已進行三年,今年調查了44.5萬人,回收有效樣本接近21.8萬份。

  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更穩定

  針對大家最關心的金融危機之後大學生就業情況,麥可思公司總裁王伯慶表示,通過今年一月的調查,發現2008年畢業半年後的大學生,就業率86%,比去年畢業時增長將近58%。

  “通過對2006年至2008年連續三年的追蹤,在股市、行市雙高,就業境況最好的時候,畢業時的就業率都不高,本科生1/3、高職高專40%的就業率,均是在畢業以後才實現。”王伯慶提醒大家對"畢業半年後就業"給予充分關注。

  目前教育部對各個高校考核的是畢業時的就業率。但是學生通常無法一畢業立即就業,“所以半年後就業是更具有參考性的概念。”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認為。“大學生就業的確非常難,但是如果半年後的就業率達到80%左右,就説明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

  職業教育學校就業率更高更穩定 

  用人單位往往希望僱員能夠“來之即戰,戰之必勝”,而高校大學生往往不具備熟練地執業技能。袁岳提議,未來高等教育中的職業技術含量或職業技術化可能是我們特別要考慮的東西。

  三年調查結果也證實了這個觀點: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評價的重點並不是專業技能,因為大部分的企業都會進行在培訓;最重要的是個人的價值觀和基本的工作態度;其次是綜合素質和基本工作能力,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理解判斷能力、説服能力等等,這些遠比專業技能重要。

  新東方研究院的執行院長張亞哲指出,現在學生只盯住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教育平衡。“更多的學生要接受職業教育,要接受不上大學轉而向其他教育形態發展的可能性。”

  事實上,金融海嘯以來高職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受到的衝擊較小。和上屆相比,200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下降3個百分點,高職則和上屆一樣繼續穩定在84%。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陳宇認為,這種現象可能和我國的産業結構有關。“咱們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結構,它所需要的勞動力往往不必具有高素質。如果觀察中等職業學校、中專技校職業高中的就業率,就會發現它們始終保持在95%-99%。”

  就業環境越好自主創業比例越低

  調查發現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是大城市、越是就業環境好的地方,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比例越低。王伯慶在解釋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時説,學歷較高的優秀大學生只要能夠找到就業崗位,往往不願意創業。

  “48%的創業學生因為自己想創業,只有10%的人是因為就業不了才創業,而且創業的人主要來自私營企業主家庭,他們有創業意識。”王伯慶説,另一方面,“風險投資是不願意投大學生創業的,因為創業對綜合素質的要求非常高。”

  不過,目前政府部門比較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業,陸續有一些小額貸款政策推出。政府投入對大學生資助政策是否能夠産生效果,王伯慶表示拭目以待。

  “以創業帶動就業是國家的一個既定方針。”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總幹事陳光説,“不過,發達國家、就業政策環境比較好的國家創業率大概能達到20%-30%,而我國僅為1%,差別是非常大的。” 

  相關鏈結:

責編:孫潔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