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CCTV.com  2009年06月03日 10:3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解讀“六個為什麼”

  今年,新中國將迎來她的60華誕。60年前,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毛澤東同志莊嚴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多少人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人們為新中國而歡呼,為必將到來的社會主義新時代而祝福!6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人民經歷了艱辛的起步,也經歷了成功和曲折,更是經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年代,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了人間奇蹟,用鐵一樣的事實向全世界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1.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客觀事實。但我們仍然不時會聽到這樣一些議論:中國為什麼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為什麼説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對於這樣的問題,最好還是讓歷史來作出回答。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曾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時代,直到19世紀中葉,西方國家先後兩次發動鴉片戰爭,打敗和侵入中國,中國內部又發生了歷時14年最終歸於失敗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才使中國社會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變化。先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一部分人推動洋務運動,企圖在不根本改變封建制度的條件下,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以擺脫落後挨打的局面,結果在中日甲午戰爭的炮火中破滅。後來又有康有為、梁啟超等發起維新變法,冀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通過推動自上而下的改良,以實行資本主義化的政治和經濟綱領,結果只維持一百來天,就遭到保守派的殘酷鎮壓而徹底失敗。然後又是孫中山、黃興等領導的辛亥革命,通過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冀求實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最終的成果卻被袁世凱竊取。歷史表明,無論是舊式農民起義、封建統治階級自強,還是資産階級改良派和資産階級革命派的努力,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沒有在中國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

  為什麼這些努力都不能成功呢?這要從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和中華民族面臨的歷史任務來分析。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哪種理論能夠對這兩個歷史課題作出正確回答,它就會成為中國人民的信仰;哪條道路能夠引導中國人民完成這兩大任務,它就能夠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哪種政治力量能夠帶領人民實現這兩大任務,它就能夠成為掌握中國歷史發展前進方向的領導力量。

  一般來説,資本主義制度儘管是一種剝削勞動人民的制度,但以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畢竟是一種歷史進步,一些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確實走向了富強。可是,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道路總是行不通?為什麼不能通過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去完成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為什麼中國人民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其中深刻的原因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要從中國社會具體的歷史條件來説明。從歷史發展看,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至少有這樣三點原因:

  一是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從19世紀下半期開始萌芽,但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始終沒有發展為獨立的力量。民族資産階級在經濟上未完全斷絕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絡,在政治上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力量,他們所具有的軟弱性、動搖性,決定了沒有徹底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只能依附於國際資本主義來尋求生存和發展。中國沒能發展成獨立的完全的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狀況並沒有因國民黨的執政而改變。國民黨取得政權後,既沒有兌現它所許諾的“平均地權”,也沒實現它所聲稱的“發展民族工商業”,倒是依附於帝國主義、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資本和“四大家族”聚斂了大量財富,使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對國民黨政權的完全失望,使中國的普通民眾和知識界堅定地站在了中國共産黨一邊。民主黨派紛紛明確表態支持中國共産黨改造舊中國、開闢新道路的政治、經濟主張。甚至連主張第三條道路的知識分子也不反對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得到了工農大眾的支持,得到了知識分子的贊同,得到了各民主黨派的擁護。

  二是時代條件和國際環境的新特點促使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正處於帝國主義和無産階級革命的時代。中國要完成近代以來兩大歷史任務,實現自己的發展,必須擺脫帝國主義的束縛,必須同時代進步潮流相適應。毛澤東同志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它們的目的,就是要佔領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資源,使中國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況。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的矛盾,決定了中國要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0世紀30年代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資本主義的吸引力不斷下降。而當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蒸蒸日上,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在經濟危機打擊下,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華經濟掠奪,日本更是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民族危機促使人們尋找新的出路。社會主義蘇聯為中國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制度選擇和新的社會樣板。中國知識分子大多把蘇聯的成功歸因於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因此,走俄國人的路,成為許多先進分子的共識。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三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完成中國近代以來的兩大歷史任務,首要的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從中國社會各個階級、階層的特性來看,農民階級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於他們的經濟和文化條件而帶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後性;民族資産階級有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強烈願望,但由於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絡,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能力;工人階級是中國最先進、最革命、最有組織性的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天然領導階級。因此,中國的民主革命只能是無産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産黨作為無産階級先鋒隊,理所當然地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産黨而沒有其他哪個政治力量能夠提出正確的綱領,團結一切進步力量,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問題,解決中國實現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問題。無産階級作為領導階級、中國共産黨作為領導者,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後,必然要把這一革命引向社會主義方向。正如毛澤東同志説:在這兩個階段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産階級專政的階段”。這就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

  由上述情況可知,中國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而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哪一個政黨、哪一部分人的主觀意願所決定的,而是中國人民包括工人、農民、民族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士共同作出的選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應該“補上資本主義這一課”,或者只實行新民主主義,而不過渡到社會主義。這種説法是不對的。儘管歷史上中國沒有經歷過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但仍以特殊的方式經過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已經有了外國帝國主義的資本、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儘管這不能看成是資本主義社會。但因為有了資本主義,也就有了無産階級、資産階級和小資産階級,否則就不可能有無産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所謂“補課”的説法,不僅不符合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而且在邏輯上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革命的歷史條件和發展趨勢,包括共産黨的領導和沒收官僚資本,使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階段”包含了很多的社會主義因素,因而不可能停留在這個階段,必然要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從新民主主義進入社會主義。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的是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工業幾乎等於零,糧食不夠吃,通貨惡性膨脹,經濟十分混亂。一位西方記者曾武斷地説:“這個國家太大了,又窮又亂,不會被一個集團統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還是共産黨人。”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態和高漲的創造熱情投入社會主義改造和國家建設,迅速將一個貧窮落後、滿目瘡痍的舊中國,建設成了一個蒸蒸日上、闊步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僅“一五”期間,我國工業建設和生産所取得的成就,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100年。事實充分證明,在中國,除了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任何其他道路能夠給中國帶來這樣的發展,能夠改變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相關鏈結:

1/5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