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上午,經過廣泛協商,《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此間在香港舉行的國際海事組織外交大會專題會議上獲得通過。訂立是項法律,目的在於確保達到退役的船隻不會對人類健康、安全及環境構成不必要的危害。 中新社發 鄭祚聲 攝
五月十五日,《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在香港舉行的國際海事組織外交大會專題會議上,經各國代表認真推敲與廣泛協商獲得通過。訂立是項法律,目的在於確保達到退役的船隻不會對人類健康、安全及環境構成不必要的危害。 中新社發 鄭祚聲 攝
中新社香港五月十五日電(記者 於晶波)為期五天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拆船外交大會周五在香港落幕,會議通過《二00九年香港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稱,拆船新公約有助於保障拆船工人健康,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逾六十位成員國及聯絡會員過去數天為草擬公約文本提供專業意見,並於十五日達成共識,簽署公約的成員國共五十九個。
拆船是船舶回收利用的有效方式。但由於缺乏統一的國際標準,各國對拆船業普遍缺乏有效管控,拆船作業對安全、環境和職業健康造成嚴重的潛在威脅。
公約在三個廣泛範疇為航運業界提供指引:第一,船舶的設計、建造、營運,以及把結束營運的船舶送往拆船廠前的準備工作;第二,拆船設施的營運,採用安全和可靠的環保方式;第三,制訂一套合適的執行制度,包括遵守拆船作業的調查和發證、檢驗和報告要求。
公約內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新增要求,是規定船舶須備有建造時所用有害材料的清單,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工人和保護拆船廠的環境。
因應新公約,國際海事組織轄下的海事環境保護委員會將擬訂一系列指引,以期公約能一致落實。
鄭汝樺説:“香港船舶註冊記錄冊的船舶總噸數剛突破四千一百萬,本港船東擁有、管理及營運全球近百分之十的商船。作為全球航運業界中一向活躍並富責任感的一員,香港定必支持根據公約而定出的拆船規管架構。”
新公約如何平衡各成員國利益尤為關鍵。有與會者指,新公約或會令潛在會員有一定劣勢,亦可能對船東造成一些損失,希望能考慮到貿易與無害環境之間的平衡性。亦有與會者認為,新公約或許不能令所有成員國滿意,但新公約的簽署卻是新征程開始的重要一步。(完)
相關鏈結:
責編:李二慶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