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5月14日電(記者呂曉宇 楊博)今年以來,山西省懷仁縣王卞莊村村民周德文一直在考慮一件事情——搬家。在他家墻上,幾條深深的裂縫從地面伸向屋頂。而且,縫隙還在不斷增寬。
“説不定哪天,睡着的時候房子就塌了,”這個有着兩個未成年子女的農民説。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産和消費國,而山西的煤炭産量約佔中國的四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産煤省。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累計生産原煤90多億噸。長期高強度的煤炭開採使地下礦體層形成空洞,成為採空區。採空區內隨時都可能形成塌陷。
山西目前的採空區面積約5000多平方公里。這個區域內的數百個村莊面臨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周德文的村子就是其中之一。
從2006年起,王卞莊村的耕地出現了裂縫。“裂縫越來越寬,就像野獸的嘴,村裏有人種地時,一不小心腿就卡進去了。”周德文説。
他家房子的墻壁上出現了裂縫。裂縫雖然被他用水泥封住了,卻封不住他對家人安全的擔心。“當時家裏人常常半夜被地下採煤的放炮聲驚醒,玻璃和傢具‘嗡嗡’地響,”周德文説,“那震動能趕上三級地震!”
周德文家還算是“幸運”的。1997年至1999年,山西大同市、太原市相繼發生多起地質塌陷災害,多人死亡。山西已經成為礦山地質災害的重災區。山西省國土資源廳統計,2002年至2006年,山西發生地質災害362起,死亡151人,其中採礦造成的佔70%。
煤炭的多年開採還造成地下水資源的漸趨枯竭。“井裏的水越來越少,剛剛夠人吃,”周德文説,“莊稼地的收成越來越沒指望了。”
為了讓採空區居民徹底擺脫困境,山西省於2007年開始實施專門的治理行動。目前,山西省已為23.1萬人修繕房屋、建設新房、解決飲水問題。對於整體搬遷的居民,國家每人補貼5000元。
懷仁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張忠説,當地正在對15個地質災害嚴重的村進行修繕或搬遷。其中4個村實施了整體搬遷,政府還為搬遷的村莊打了新水井。全縣為此投入4000多萬元。
懷仁縣峙峰山村的800多口人搬到了新居。從採空區上爬滿裂縫的山區老屋,到如今平坦安全之地上的新居,70歲的村民郭二保禁不住感嘆:“再也不用整夜擔驚受怕、為吃水發愁了!”
但是,村民也有了新的煩惱。
“聽説建在縣城旁邊的新房很漂亮,可是要搬過去,我們自己還要出一兩萬元。這相當於我兩個孩子三年的學費。”周德文還説,如果找不到工作,很難負擔縣城那邊的消費。
從前周德文並不很擔心家裏的收入。農閒的時候,周德文當司機開運煤車,把煤從山西運到河北,每月能賺上三四千元。
為了整合煤礦資源,加強安全生産,山西關閉了許多小煤礦,煤礦數量從九十年代初高峰期的約1萬個減少到現在的2500多個。煤礦數量的減少,加上金融危機帶來的煤炭市場不景氣,給周德文的“第二職業”帶來了打擊。
“大部分運煤車都停運了,我也沒有活幹了。今年一直在家坐著,掙不了錢。”周德文嘆着氣説。
由於村民對今後生活的擔憂、生活成本的加大和“故土難離”情緒等原因,搬遷存在着相當難度,一些已經搬遷的村子至今還有不少老人留在舊村。地方政府雖然採取了一些幫助搬遷村民就業的舉措,但仍難打消他們對未來出路的擔心。
山西省2007年提出,將對存在地質災害危險的670多個村莊進行集中治理,到目前為止,這項計劃實施近半,但對剩餘村莊的治理還沒有出臺明確的計劃。
晉中市國土資源局總工程師毛計文指出,目前山西還有許多地質災害嚴重的村莊需要治理,而且煤礦開採會造成新的採空區,因此,治理工程應該繼續推進下去。但是,治理需要和解決農民的就業出路、子女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得到他們更積極的支持。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所長王宏英説,對煤炭大省山西來説,治理採空區是“還舊賬”,這項工作將是複雜而漫長的。今後的煤炭開採,必須建立科學利用體系和生態環境同步治理制度,避免“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
“從長遠來説,煤炭能源産地還要立足於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從單純的挖煤産業、資源原材料産業轉向可持續發展型、科技型産業。”王宏英説。
相關鏈結:
責編:趙德禮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