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澳門日報:海西區發展為臺海和平區創造條件

 

CCTV.com  2009年05月07日 11:5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7日電 《澳門日報》7日發表社論説,國務院近日通過《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在台灣引起極大反響,臺工商界高度關注,大多樂觀其成。愈為密切的臺閩關係,愈有助於臺海軍事緩和,為“臺海和平區”創造條件。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在兩岸迎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發展的嶄新局面下,中央力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在兩岸引起積極反響自不難理解。

  文章摘錄如下:

  國務院常務會議近日討論並原則通過了《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在台灣引起極大反響,台灣工商界高度關注,大多樂觀其成。

  台灣居民有八成以上“根在閩南”。閩臺之間有著其它地區不可比擬、不可替代的“五緣”優勢,即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五緣”把福建與台灣緊密聯絡在一起,使海西區成為發展兩岸關係的重要平臺。

  “海西”的概念源自一九九五年廈門大學學者提出的“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的構想,而後被福建省政府採用。二○○四年一月,福建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關於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將海西區納入為福建省發展的新戰略。

  至二○○五年十月,中共第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訂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首次將“支持海峽西岸和其它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寫入了中央文件。並且,在二○○六年三月的第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中,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決議,將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正式納入國家發展的“十一五”規劃中。胡錦濤在十七大的報告中還特別指名“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其它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這些都説明中央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格外重視。

  “海西”定位為對臺工作“先行先試”的區域,尋求奠建兩岸實質合作機制的模式。“海西”經濟區雖以福建為主體,但也西涵江西省東部大片腹地、北及浙江溫州,南延廣東汕頭。“海西”的發展不僅具有區域繁榮的意義,還是推動我國東南部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環節,有利於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緊密聯絡、互相聯動、互利共贏。跨越海峽兩岸的這一個大圈,具有超越經濟發展的含意,實際上起到了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臺作用,因而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

  加快“海西”建設是一項由下而上、由地方而中央的區域發展重要決策。綜合來看,受益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行業首先會是基礎設施和建材行業、房地産行業,以及交通運輸,再是商貿、金融和物流,之後特色優勢行業如農業、林業,也能夠進一步地發揮出來。最近福建加快了出省高速鐵路和公路建設,已先聲奪人,前景十分鼓舞人心。

  台灣各大報紙近日均介紹和解讀大陸將“力挺海西”的消息。台灣《經濟日報》載文稱“國務院力挺海西,將端牛肉”。台灣《中國時報》等也作了大篇幅報道。有業者認為,未來如果海峽東西岸進行合理的産業分工、互補有無,將可結合成一個更大的經濟區,使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順暢,其産業經濟發展不僅可以挑戰長三角、珠三角,更可以借此提升彼此的影響力。

  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五日指出,大陸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是在兩岸關係緩和的新形勢下,有利於兩岸共創和平、共謀發展的經濟戰略規劃。對台灣而言,可借“海西區”為腹地,發揮優勢,擴大市場,提升競爭力。馬英九競選政見中的兩岸共同市場,也可從臺閩兩地經濟便捷的雙向互動,獲取穩妥的經驗。愈為密切的臺閩關係,愈有助於臺海軍事緩和,為“臺海和平區”創造條件。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在兩岸迎來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發展的嶄新局面下,中央力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在兩岸引起積極反響自不難理解。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著力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互利共贏,海峽西岸經濟區應當而且能夠發揮獨特的優勢,人們歡迎和支持構建兩岸交流合作的這個前沿平臺。

責編:張仁和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