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地震名人或拿獎或高升 多數活的好累

 

CCTV.com  2009年05月06日 09:5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他們當中有領導幹部、公司老總、警察、教師、學生、農民,來自不同的階層與行業,與其他的汶川大地震親歷者不一樣的是,地震後他們名聲大振,他們不得不從各自平靜的生活軌跡走出來,走進公眾的視野,我們稱他們為“地震名人”。

  2009年4月中下旬,本報記者重新走訪了部分“地震名人”,傾聽他們的“明星故事”。這一年來,他們因媒體的報道而出名,有人拿獎章拿到手軟,有人平步青雲,有人生意興隆,有人遇貴人改變人生,還有的重新找到了終身伴侶。但他們同樣因為媒體的報道而受質疑、被指責,身處這種被公眾所關注的“明星生活”,“地震名人”們直呼“好累!”個中最為典型的莫過於“背妻男”吳加芳,從最初被追捧為“地震中最有情義的丈夫”,到後來被指責為不贍養父親、兄弟不和的“無情寡義之徒”,吳加芳經歷了冰水兩重天,以至在採訪當中,他反復地強調:“無論你們媒體把我捧上天還是摔下地,我都只是一個農民!”

  北川縣縣長經大忠是一位炙手可熱的“地震名人”,汶川大地震中,北川縣受災最為慘重,他也失去了6位親人,但是他忍住悲傷,力挽狂瀾,用最快速度將縣城裏的8000多名倖存群眾集中在安全區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開以後,作為北川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副指揮長,經大忠3天3夜沒有合眼,始終戰鬥在第一線。最後被評為“2009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和抗震救災英雄模範等榮譽稱號。

  桌面上採訪提綱有十厘米厚

  在地震一週年之際,專訪經大忠是很多媒體所冀盼的,但能得到經大忠分外“青睞”、點頭答應並非易事。

  早在4月中上旬,本報記者就按照正規採訪途徑給北川縣委宣傳部發去採訪提綱,可如石沉大海一般,沒有任何的回應。在一次次與北川縣委宣傳部的溝通無果後,一名宣傳幹事透露,自4月份開始,就不斷有媒體打電話過來要採訪經大忠,經大忠辦公桌上的採訪提綱已有十厘米厚,近百家媒體記者在等著專訪他。“北川縣要重建,百廢待興,作為北川縣的父母官,經縣長真的非常非常忙。現在要採訪到經縣長,最好的辦法就是等他出辦公樓時截住他問幾句。”

  事實上,要截住經縣長也不容易,4月26日北川縣舉辦地震後的首場集體婚禮,經大忠致完詞還沒等婚禮結束就不見了人影,在當天現場,有一百多家的媒體記者在守候。

  另一位“地震名人”蔣曉娟,在躲媒體方面也有自己的絕招。蔣曉娟本是江油市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地震發生後,她將自己才6個月大、需要母乳喂養的孩子送到鄉下,交給父母照料,自己卻踏上抗震救災一線,為北川、平武那些嗷嗷待哺的受災嬰兒喂奶。她的事跡被廣為傳頌,更被網友稱呼為“警察媽媽”。在去年,蔣曉娟被破格提拔為江油市公安局副政委。

  讓丈夫做“擋箭牌”接電話

  記者第一次撥打蔣曉娟手機,接手機的是蔣的丈夫,一問才知道蔣將自己的手機呼叫轉移到她丈夫的手機上。她丈夫對此解釋為:“她工作很忙,可能正在開會。”過了兩天,記者挑在週末的時候再給蔣打電話,接手機還是她的丈夫,她丈夫依然解釋:“出去工作了,沒在家。”面對太多的媒體,蔣曉娟只好用丈夫來做“擋箭牌。”

  有怕媒體、躲媒體的“地震名人”,但也有喜歡媒體,喜歡廣交記者朋友的“地震名人”,陳岩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在地震中成功救出了29人,陳岩被人們譽為“救人最多的志願者”,更有媒體直接封他“救援狂人”的稱號。這一年來,全國各地採訪陳岩的媒體記者數不勝數,作為一個公司的老總,陳岩本身的工作就十分繁忙,但對於媒體記者的約談採訪,他都盡可能地安排時間。

  地震後拿到的獎章裝了兩箱

  記者給陳岩電話時,他正在籌備自己那個驚世駭俗的“廢墟上的婚禮”,對記者的採訪請求,陳岩非常爽快地答應下來。

  “很多"地震"名人都在用各種方式拒絕媒體的採訪,你為什麼不這樣做呢?”記者問。“因為我知道汶川地震快一週年了,你們肯定都是領著任務來的,來一趟四川採訪不容易,所以只要是我有時間,都儘量安排。”

  記者問陳岩,他現在這麼出名,人緣又廣,這些人脈關係資源打算如何利用?陳岩聽後爽朗一笑,“地震後由於媒體的報道,我算是出了名。當時公安部就派人過來想調我檔案,能去公安部工作這是多少人的理想啊,但靜下來細心一想,我何德何能到公安部去呢?剛去的時候大家對你還客氣,但時間一長了,誰服你啊?在地震前我就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事業,這些年我都過得挺好的,憑自己的能力已經可以過上舒適的生活,所以沒必要去添這些亂。”

  陳岩還説,地震後他拿到的獎章已經裝滿了兩個拖箱,但他經常挂嘴上的一句就是“英雄不能拿來當飯吃”,人還是得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不能因為自己有了些名氣就飄飄然昏了腦袋。這一年來,陳岩的志願者工作在四川各個災區開展。

  一張照片讓他成名

  在所有的“地震名人”當中,吳加芳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他原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莊稼漢,如果沒有地震,估計他會與他的妻子石華瓊過著簡樸的農村生活,相伴終老,但地震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地震當中,石華瓊遇難,他孤身一個冒著余震的危險深入漢旺鎮的廢墟,苦苦尋找了一個雨夜,找到了妻子的遺體,在極度悲痛之下,吳加芳給妻子穿上她最喜歡的衣服,用綢帶固定綁在自己的後背上,然後開摩托車載妻子回家下葬。在吳加芳停下摩托車,轉過頭去扶正妻子的頭時,這感人的一幕被記者用相機定格了下來,正是這一幕感動了無數國人,人們稱他為“地震中最有情義的丈夫”,媒體的報道中甚至認為他的身上折射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芒。

  對於他成名的這一過程,吳加芳曾經對記者説,在當時的那種情景下,他覺得那是他的本分行為,根本沒有想過其他,對於一下子涌到他面前的這些榮譽,他有受寵若驚的感覺。

  出名後,吳加芳的一舉一動都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他對妻子石華瓊的感情,他背妻子回家的過程,在報紙上、電視鏡頭前以及互聯網當中廣為傳播,賺足了人們的眼淚與同情。全國各地很多女性給他寫信,向他求愛,在去年的11月份,他與一名在深圳打工的成都女子劉如蓉開始熱戀,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兩人結成連理,這一“閃婚”事件更是把吳加芳的知名度推向高峰。

  但世事往往是峰迴路轉的。正當吳加芳還沉浸在榮譽、新婚等喜悅中時,突然有媒體報道,吳加芳並非人們所説的那麼有情有義,他20年來與父親兄弟沒有任何來往,既不贍養父親,也與兄弟不和,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吳加芳不知所措,他在電視鏡頭前與父親兄弟的對罵通過互聯網一下子又傳遍全國,洪水般的質疑向吳加芳直逼而來。吳加芳選擇了拒絕,自此他開始拒絕所有媒體的來訪。

  “我覺得自己很冤,他們亂説把事情弄得一塌糊塗!”

  4月19日的晚上8時30分,記者在綿竹市興隆鎮廣平村的村口,終於等到了剛從外面打工回來的吳加芳。吳加芳先是領著記者去參觀他還沒建好的新房子,新房子就在村口馬路邊。“如果資金沒問題,今年國慶前應該可以搬進新家。”吳家芳説,為了建新房子,他的新婚妻子劉如蓉向公司借了4萬元。

  當記者問吳加芳怎樣看待前段時間媒體報道他與父親兄弟不和的這件事時,本來説話還挺平靜的他臉一下子漲紅了,“那些媒體純粹胡説八道,我覺得很冤屈。”“冤在哪呢?”“本來沒有的事情,給他們亂説,弄得一塌糊塗。”

  關於沒有贍養父親,吳加芳認為,他五歲時母親就去世,父親一直沒有再婚,把他們兩兄弟拉扯大,他曾經一直把他父親當作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等到他長大找對象,父親卻不同意與他石華瓊談戀愛,為此父親還打他。但最後他還是與石華瓊結婚,1987年便與父親分家,與妻子在村外建了房子,自此20年沒有來往,而父親一直都是與弟弟一塊住。

  成也媒體敗也媒體

  關於兄弟不和,吳加芳認為,以前父親還能幹得動農活時,就一直幫著弟弟家幹,現在父親身體不好了幹不動了,弟弟就想把父親推給他,這是弟弟不孝,對此,吳加芳非常委屈。“地震後,我連妻子都遇難了,這麼大的事情,可是除了妻子家裏的人過來看一下,父親與弟弟連問都不問一下,我的心裏多悲涼你們又知不知道呢?”

  “我們兩兄弟,父親是愛一個恨一個,他其實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嗎?但父親永遠是父親,我們做後輩的也不計較這些了。清明時,如蓉回來拜祭前妻華瓊,然後我們給父親送去防寒服和鞋子,還包了餃子,他不知多開心。”

  “累!不如開個發佈會一次過把要説的全説完拉倒。”

  “那你覺得為什麼媒體會説你無情寡義呢?”記者問。

  “這個人啊,樹大就會招風。人怕出名豬怕壯,我現在是深刻體會到這句話。他們妒忌我,以為我吳加芳拿了多少錢。如果我真的發達了,我還用得著在這裡做泥水工嗎?建新房子還要東借西借嗎?”吳加芳一邊説一邊嘆氣搖頭。

  “如果還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想不想出名?”記者問。

  “不想出名,真的不想出名,挺累的。除了應付這些風言風語之外,我每天得面對多少的媒體記者啊,最多的時候一天有七家媒體來採訪我,有的記者早上7時我還沒起床就在我家門口等著了,腦子是一刻都沒停過。”

  “什麼明星啊 我就一個農民”

  “會不會特有明星的感覺?”記者又問。

  “什麼明星啊?我就一個農民。其實採訪來採訪去,我説的都是同一個內容,還不如乾脆請你們哪一個記者牽一個頭,把大家都召集起來,開個發佈會什麼的,我一次過説完就拉倒了,那樣多省事啊。”吳加芳説。

  “無論你們把我捧上天還是摔下地,我都只是一個農民!”

  “那你現在對媒體是不是又愛又恨?”記者問。

  “説句實話,媒體幫了我很多,媒體的報道使我增加對生活的信心。但是有些媒體不了解情況,像那天有一個電視臺的記者過來找我,他們帶著一股兇氣而來,一到就不停地質問我,把我惹火了於是就跟他們罵了起來。他們回去播出時,就把我平心靜氣説的那些話全剪掉了,只播出我吵罵的那一段。所以對媒體,我現在是怕得很。”吳加芳説的時候,是一臉的無奈。

  “你現在是不是想通了呢?”記者再問。

  “是啊,想通了,也看透了。其實無論你們把我捧上天,還是摔下地加踩一腳,我都只是一個農民而已。我曾經説過,地震後我有三個願望,一是建新房,二是給前妻修墳,三是給兒子娶媳婦,房子建後,我就會給前妻好好修一下墳,至於兒子的婚事,由年輕人做主吧。”

  “地震快一週年了,你想對你的前妻説點什麼嗎?”記者問。

  吳加芳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説:“其實我這一年心挺累的。但華瓊生前,她看到我開心她就開心,所以我想對她説,華瓊你要放心,不要牽掛我,這一年我過得很好,雖然你在陰間,我在陽間,但你永遠活在我心中,你要像以前那樣,開開心心的。” (文/記者林洪浩、周祚 圖/記者高鶴濤)

責編:劉立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