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裏的喀喇其庫爾河
兩個月前,西方媒體紛紛報道稱,北約欲向借道中國瓦罕走廊為駐阿富汗部隊運送補給,進行反恐戰爭。雖然該消息最後未得到證實,卻將瓦罕走廊這個位於中國西北邊陲的軍事禁區放到了聚光燈下。那麼,瓦罕走廊裏到底有什麼?它為什麼被稱為中國最複雜邊境?五一假期期間,環球網組織了一支特別報道團遠赴南疆,實地探訪神秘的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外:世界上最主要軍事力量的角逐場
瓦罕走廊位於“世界的肚臍”——帕米爾高原之上,是中國最複雜的邊境,也是中亞地區最複雜的邊境通道。瓦罕走廊為東西走向,長約400公里,連接中國、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四國。其中在我國境內長約100公里,南北寬約3至5公里,最窄處不足1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其餘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內,最寬處約75公里。瓦罕走廊北依帕米爾高原南緣與塔吉克斯坦相鄰,南傍興都庫什山脈最險峻高聳的東段與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相接,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我國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
瓦罕走廊的形成是英俄兩大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産物。19世紀末,俄英兩國為了避免在瓜分中國帕米爾地區時爆發衝突,背著中國簽署了《關於帕米爾地區勢力範圍的協議》,不但劃定兩國瓜分帕米爾的勢力分界線,而且將興都庫什山北麓與帕米爾南緣之間的狹長地帶劃作兩國間的“緩衝地帶”,瓦罕走廊就這樣在帝國主義瓜分中國領土的卑鄙行徑下産生了。
911事件後,美國發動了阿富汗反恐戰爭,戰爭雖然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卻沒能徹底摧毀塔利班。阿富汗動蕩的局勢改變了中亞地區的戰略態勢,北約聯軍的進駐、阿富汗塔利班勢力的死灰復燃、巴基斯坦塔利班的迅速崛起、印度在塔吉克斯坦獲取軍事基地、俄羅斯不斷加強在中亞的軍事存在……世界上幾支最主要的軍事力量在瓦罕走廊之外的土地上展開了激烈較逐,境外複雜的局勢讓這條狹小的通道對中國的戰略意義不斷提升。
初入瓦罕走廊,感受警軍民三重立體安全網
就在環球網記者團奔赴新疆之前一週,瓦罕走廊裏突降大雪,封住了進山的道路,當地駐軍用推土機對道路進行了疏通,但山上的具體情況仍不是很清楚,塔縣的同志警告我們如果強行進入,車可能會困在路上。但我們還是下定決心按照原計劃進山。5月1日,環球網報道團在塔縣宣傳部李久平副部長和喀什地委外宣辦的美女古麗的陪同下,正式開始了探訪中國西北軍事禁區——瓦罕走廊的旅程。為了趕時間,我們的車隊一大早便從塔什庫爾幹縣城出發,沿314國道向南駛去。314國道是連接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重要交通幹線,路面情況保持得不錯,前半程就像是一次輕鬆地出遊,報道團一邊欣賞路邊的美麗風景,一邊為即將開始的探險養精蓄銳。當行至距塔縣60公里處左右,車隊順著一條砂石路向西邊拐去,我們的兩輛豐田沙漠王高速行駛在空曠的戈壁灘上,拉起了長長的“尾煙”,頗有種巴黎—達喀爾拉力賽的感覺。10分鐘後,車隊駛過公主堡所在的克孜庫爾幹山,正式跨進了瓦罕走廊的入口。初入瓦罕走廊,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這裡的地勢並不像我們預想的那樣崎嶇狹窄,走廊寬度約在兩三公里左右,地勢比較平緩,砂石路面也相對平整。車隊前行約10公里,走廊的寬度驟然收窄。在這個瓦罕走廊的咽喉之處,前方路上出現一根挂著藍底白字圓形牌子的欄杆,上面寫著“邊防檢查”。欄杆旁邊便是排依克邊防派出所,這裡是瓦罕走廊內最後一個邊防派出所,走廊深處的防務由解放軍邊防部隊接管,因此這裡也是普通遊客能夠進入瓦罕走廊的最遠距離,如果還想深入走廊,就必須在這裡獲得派出所的批准,不過通行批准原則上對非走廊內牧民是不開放的,而走廊內的定居和流動牧民總數不過也就2000多人。
趁著等待的時間,記者找到了派出所的譚鵬飛指導員,後者向環球網記者介紹了這個派出所以及轄區的整體情況。這個派出所海拔3900米,成立於1950年,轄區面積2500平方公里。目前派出所由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5個民族的武警戰士組成,實行24小時值班。與外界渲染的廊緊張局勢不同,在譚鵬飛的介紹中,瓦罕走廊其實是個安全與安靜的地區。據他介紹,得益於融洽警軍民關係,派出所成立近60年來,幾乎沒有人能成功的從瓦罕走廊偷越邊境,派出所轄區內也沒有發生過惡性案件。走廊內的塔吉克牧民踴躍爭當巡邊員,自覺地維護著國家邊界安全。瓦罕走廊內共有40余個可以直通外國的山口,除了邊防駐軍、武警部隊的巡邏外,每個山口都有忠誠的塔吉克巡邊員日夜看守著國門。正如塔縣宣傳部李久平副部長所言,“每一頂塔吉克帳篷都是一個邊防哨所,每一個塔吉克牧民都是不帶槍的邊防軍戰士。”走廊內的牧民、派出所與邊防軍緊密配合,共同構築起一道保護國家安全的防火墻。根據李久平副部長提供的資料,瓦罕走廊的駐軍與牧民總共抓獲90余名試圖越境的嫌疑分子,有效地捍衛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