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海上閱兵點燃中華民族愛國激情

 

CCTV.com  2009年04月28日 21: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白瑞雪、李宣良、吳登峰)從抗擊冰雪到抗震救災,從奧運會到神舟七號,總有一些瞬間讓人熱淚盈眶,總有一些事件讓人情感激蕩。

  幾天前在青島舉行的多國海上大閱兵,不僅為人民海軍60歲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也讓全國人民再一次經歷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洗禮。

  “沒有強大的軍隊,就沒有強大的祖國”

  “寥廓海天,東流水,浪花飛雪。點兵場,驚濤拍岸,戰船橫列。炮指蒼穹天外域,箭瞄碧海疆邊月。放眼量,百舸弄潮頭,真豪傑……”

  通過電視觀看海上閱兵時,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羅援少將揮筆而就一闕《滿江紅》。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軍隊的強弱與國家的盛衰息息相關。”羅援説,“我國的戰略機遇期不僅僅是經濟建設的機遇期,也是國防建設的機遇期。強國必須強軍,僅僅強調富國,是永遠成不了強國的。”

  當世界各國軍艦齊聚青島共賀中國海軍生日,當戰艦飛機把人民海軍的英姿留在海天之間,“沒有強大的軍隊,就沒有強大的祖國”這個從漫長的歷史中得來的道理,再次在全體中國人心中引起強烈共鳴。

  一部中國海防史,就是中華民族百年興衰史。在曆盡滄桑的百年裏,我們曾經有國無防、有海無疆。

  從19世紀中葉到新中國成立,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海上入侵多達80多次。幾乎所有的島嶼都遭到過列強的踐踏,幾乎所有的港灣都懸挂過侵略者的強盜旗。就在距離這次閱兵點不遠的黃海海域,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加速了中國完全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進程。從上個世紀初到抗日戰爭,青島先後被德國、日本佔領。面對侵略者的炮火,沒有抵抗之力的中國海軍不得不將軍艦自沉于航道……

  中共青島市委副書記王文華説:“在一座對當年列強海上入侵有著切膚之痛的城市裏,我們更能深切地認識到建立強大的海軍、建設強大海防的重要。”

  一位署名為“1263031”的網友在新華網留言説:“這次大型閱兵活動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的海軍已經強大起來了,中國的領海神聖不可侵犯!”

  為中國海軍驕傲,為中國自豪。在青島市民揮動的國旗上,在觀艦人群的淚花裏,在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的留言中,這樣的自豪感如春風吹拂著4月的中國大地。

  “開放的中國更加自信”

  高層研討、專業交流、艦艇開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多國海軍活動為世界各國海軍搭建了相聚和交流的平臺,也為外國軍人了解中國和中國海軍提供了一個窗口。

  “中國海軍的透明度和現代化程度一樣令人驚訝!”在參觀完中國艦艇後,巴西海軍司令穆拉內托上將説,“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真實的中國海軍。”

  人民海軍的現代化建設成就和敞開大門迎接客人的氣度,同樣感染了廣大普通民眾。

  “開放才能進步,落後必然挨打。中國海軍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國際地位,是海軍隨著國家改革開放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結果。”一位網友的留言,道出了人們的心聲。

  中國是一個陸上大國,也是濱海大國。從春秋戰國到明朝中前期,我國的海洋文明在世界範圍內一直領先地位,漁業、煮鹽業、航海業、造船業等都有了較大的發展,逐步開闢遠洋航線。

  三國時的衛溫曾率船隊到達菲律賓,唐朝鑒真東渡日本,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最遠達到非洲東海岸……中國古代的海上貿易和交流,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發展了我國的海洋文明。

  然而,從明末清初起,封建統治者推行的“禁海”政策,讓中國陷入了閉關鎖國的封閉境地。無知與愚昧不僅導致中國錯過了輝煌的世界大航海時代,更讓我們這個有著千年文明的古國和大國在面對入侵者時不堪一擊。

  人民海軍的建立,結束了中國屢遭帝國主義海上侵略的歷史,也告別了中國海軍關起門來搞建設的歷史。

  據海軍司令員吳勝利介紹,作為和平的使者,人民海軍先後派出33支艦艇編隊共40多艘軍艦,出訪了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上海、青島、廣州、湛江等軍港相繼開放,接待了30多個國家100多艘軍艦來訪;中外海軍還先後進行了37次聯合軍事演習和演練。

  “這次閱兵的外艦和外國海軍官兵,很多都是我們已經熟悉的老朋友了。”受閱艦“廣州”號艦長李平説。

  曾經多次出訪並參加中外海上聯合演習的李平認為,多國海軍活動進一步開闊了官兵視野,鍛鍊了部隊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

  “我深深感到,與發達國家海軍相比,我們的差距正在縮小。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夠實現目標,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李平説。

  “戰艦留下自主創新的中國印記”

  海上閱兵舉行的過程中,互聯網上眾多論壇和博客貼出了“中國加油”的醒目標語——從核潛艇到新型驅逐艦,從“飛豹”戰機到救護直升機,參加這次閱兵的中方裝備全部為我國自主研製。

  這馳騁于碧海藍天上的現代化鋼鐵方陣,讓78歲的陸其明感慨萬千。

  60年前,當陸其明加入剛剛成立的人民海軍時,海軍裝備情況可以用6個字概括:少、小、老、舊、雜、破。

  “華東海軍成立一週年時,我們有了134艘軍艦。這些艦艇性能落後、陳舊不堪、大小不一、型號各異,出自一二十個國家建造。134艘艦艇的排水量加在一起,也只有4萬多噸。”陸其明回憶説。

  今天,人民海軍已成長為由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陸戰隊、岸防部隊五大兵種組成的戰略性、綜合性、國際性軍種。裝備從仿製到自研,已經初步形成以第二代裝備為主體、第三代裝備為骨幹的武器裝備體系。

  關鍵技術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從太空到海上,無不如此。

  “精良的裝備是打贏信息化條件下海上局部戰爭的重要物質基礎,裝備技術水平的高低反映著海軍建設發展的質量。”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説,中國海軍必須加快推進重點武器裝備建設步伐,研製大型水面戰鬥艦艇、水下自持力和隱身性能好的新型潛艇、超音速巡航作戰飛機、精確化突防能力強的遠射程導彈、大深度高速智慧魚雷、通用性兼容性好的電子戰裝備等新一代武器裝備。

  “藍圖已經繪就,我們廣大科研人員必須立足自主創新,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海軍某試驗基地高級工程師衛愛萍説,“我們將以更加高漲的熱情投入這項事業,使新一代裝備質量、性能邁上一個新臺階。”

  “中國理念正在成為世界共識”

  “‘和諧’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各國領導人都把重點放在了如何加強合作、維護海洋安全這個議題上。”一位報道多國海軍活動的境外記者在旁聽完高層研討後説。

  中國需要海洋,海洋需要中國。

  軍事專家陳虎認為,“和諧海洋”和過去世界各國經略海洋的理念根本不同處在於,它不是主張通過強權、強力去取得海上權益,而是通過共同溝通與合作形成一個和平利用、互利合作的良好氛圍。

  “中國通過海上閱兵式傳達‘和諧海洋’的理念,就是要把人類社會共同擁有的海洋變成一個合作的海洋、和平的海洋、共贏發展的海洋。”陳虎説。

  在成為各國海軍領導人共識的同時,這樣一種嶄新的理念進一步激發了中國人面向世界的光榮感與責任感。

  “西方的海洋文明是以掠奪方式建立起來的,而我國的海洋文明一直以和諧的方式發展著。”中國傳媒大學大四學生李晶認為,一個崇尚和平的民族是世界的福祉。

  “海上閱兵對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傳達出了中國的和平之音。”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幹焱平説,“中華民族應該從這個新的起點出發,走向海洋,走向和平,共享蔚藍。”

  中國成功舉行海上閱兵的第5天,中國海軍首批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編隊的“武漢”號導彈驅逐艦和“海口”號導彈驅逐艦勝利返回海南三亞。

  對於中國“和諧海洋”的主張,這無疑是又一次成功的實踐。

責編:閆彬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