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上海開啟“世博週期” 欲借力打造金融航運中心

 

CCTV.com  2009年04月27日 13: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上海世博會所産生的“世博週期”,因為一週年倒計時的開啟,正在對長三角經濟圈實現戰略性的推動作用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唐敏吳宇

  上海世博會倒計時一週年在即,隨著近日正式動工的中國航空館、中國石油館、瑞典館的新近加入,上海世博園已經進入了建設高峰期。同時,也將上海世博會帶動經濟的“世博週期”不斷放大。

  《瞭望》新聞週刊從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新聞宣傳部了解到,如火如荼建設中的上海世博園從明年5月1日開始,在為期半年的時間內,將迎接7000萬人次的到訪。目前已有23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187個國家和47個國際組織)確認參展,其中近200個參展方已簽署參展合同。上海世博會被視為世界各國一起面對危機,進行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契機。

  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召開的上海世博會,被寄予了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的期許。經歷1929年至1933年經濟大蕭條後舉辦的那屆世博會,被認為是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重新振興的起點。

  從上海自身的發展來看,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區域的“領頭羊”,上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推進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上海能否借力世博會,加快促進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而上海世博會能否促進中國經濟的全面復蘇?成為世界經濟走出低谷的一個良好契機?為此,本刊記者走進建設中的上海世博園區。

  十倍的投資拉動效應

  在上海南浦大橋-盧浦大橋地區,橫跨黃浦江兩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內,鋼筋水泥,腳手架林立。其中,醒目的中國館已完成土建,高達69米的巍峨鬥拱,蘊含著“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

  在施工機械的轟鳴聲中,本刊記者走進了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辦公大樓。對於外面熱鬧的施工場景,綜合計劃部助理部長許定告訴《瞭望》新聞週刊,歷史上有幾屆世博會都是在困難的情況下召開的。目前來看,金融危機對世博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並不大。“而且,從刺激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大致園區內和園區外的投資拉動比例為1比10”,許定説。

  按照正式公佈的世博園區建設總投資180億元,許定表示,由於物價因素、增加新項目等可能會超出一些,這意味著世博園建設將帶動園區外超過1800億元的投資,“主要包括原來分佈于園區內的兩個大廠的搬遷改造,還有交通設施的建設等。”

  “尤其是軌道交通的建設,到世博會召開前上海地鐵公里數將達到400公里,與巴黎的地鐵公里數差不多。”許定表示,“這些項目是經過長期規劃的項目,是有序進行的,只不過其中有2到3條地鐵線路的修建提前了。”

  園區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帶來的是上下游原材料等的生産消費。以中國館為例,中國館工程項目副經理趙炯告訴本刊記者,中國館使用的鋼結構達2.2萬噸,耗用電焊條125噸。據寶鋼集團介紹,僅在2008年,寶鋼累計向上海世博會建設項目提供各類鋼材約10萬噸。

  上海社會科學院部門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建文研究員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由於世博會的召開,上海一大批與世博會相關的項目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獲得政策支持而得以啟動,構成了十一五對上海經濟基本面的支撐。

  除了投資帶動,另一直觀的刺激經濟增長點是與旅遊相關的産業的發展。專門研究會展經濟的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喬兆紅告訴本刊記者,“如果旅遊業的門票收入為1元的話,對酒店餐飲等相關産業收入的帶動是4元。”按照上海世博局公佈的數字,預計世博會屆時將吸引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

  對這個7000萬的由來,許定告訴本刊記者,這個人次預估是以觀眾知曉度為前提的。2002年著名諮詢公司蓋洛普根據當時對世博會的宣傳推廣力度,預計參觀人數在3500萬到5400萬人次之間,到2005年,隨著推廣力度的逐步加強,另一知名的國際調查機構AC尼爾森按可比方法,預計參觀人數將超過7000萬人次。

  這其中,1/3將來自長三角。因此,除了上海本身,世博會將推動長三角地區躋身世界級會展都市圈,對整合長三角地區資源、加強融合發展意義重大,楊建文指出。據上海世博局介紹,在全國省區市聯合館中,蘇、浙兩省將分別擁有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積。據世博局預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上海GDP增長的拉動約為5%,對周邊“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拉動將超過50%。

  但在楊建文看來,世博會的籌備以及召開,除了帶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會展服務業等刺激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對長三角兩省一市經濟結構調整的極大促進,“長三角地區是世界重要的製造業中心,製造業在産業構成中的比重為50%左右,包括會展、旅遊、商務、金融等在內的服務業一直在50%左右徘徊,經濟面臨産業轉型、結構調整的瓶頸,需要契機以及推動力。世博會的召開起到了這個關鍵作用,長三角地區可以借此機會,積極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服務業的發展。”

  借力世博打造金融航運中心

  對於在金融危機下廣受關注的世博會的盈虧問題,喬兆紅表示,從歷屆世博會來看,大致是盈、虧、持平各佔1/3。但在她看來,不能以一時的盈虧來看待世博會的意義,“世博會本身是不交易的,就是直觀的展呈,但是參觀的人有決策權,對貿易締結産生巨大的作用。可以利用世博會召開的契機,通過多邊、雙邊外交、公共外交,增強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對外貿易關係。”

  她正在著手的“借力世博會,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報告為決策積極建言,“國務院常務會議剛剛通過了關於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意見,要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人才是關鍵,應該借力世博會,吸引金融人才,長久以來,國內金融人才開放性不夠,且對金融産品運作不熟稔,是制約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喬兆紅建議,“以世博會召開為契機,賦予上海金融政策先行先決權。”

  “從世博會的籌建來看,投資機制改革上有很大的探索空間,應該積極推進金融創新。”在楊建文看來,雖然世博會建設的整個財政預算早在2001年就得到中央政府的全面承諾和財政擔保,但是這主要是場館基礎設施建設和永久性場館建設(總投資是180億元)以及運營資金(總投資106億元,由政府的財政投入、發行建設債券、市場營運組成),而投資規模更大的園區外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軌道交通建設,面臨著資金缺口。

  在今年上海兩會上,對於地鐵1-13號線,韓正市長算了一筆賬,總投資約2280億,缺少200億的資本金。如果按照到2020年880公里的軌道交通規劃,資本金缺口共計1000億。楊建文建議,根據銀監會公佈的“金融三十條”等政策規定,積極探索融資租賃,解決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資金難題。

  對於前文提及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等的意見,因為世博會工作而與國外企業接觸較頻繁的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世博局局長洪浩告訴本刊記者,“我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先進製造業要以技術為支撐,但是我國企業的技術,還是比較傳統的,雖然國家非常重視技術創新,也有很多實驗室成果,但由於産業化的鏈條不通,很多成果沒有轉化為生産技術。”

  他以創意産業為例,雖然目前一些城市設立了創意園區,但我們很多的創意離科技比較遠,“籌備世博會過程中,對於一些景觀的設計,由於缺乏專業的人才,我們只能請畫院的同志來策劃,但他們的科技有時僅僅局限在舞臺美術燈光的技術上,技術含量還很不夠。”

  應對危機的戰略作用

  回顧歷史,1933年美國芝加哥世博會,時逢世界經濟危機,世博會直接、間接地向社會提供了近10萬個就業機會,吸引了將近2300萬人次與會,極大地鼓舞了當時人們戰勝危機的勇氣與信心,取得了巨大成功。

  對於“上海世博能否一掃危機陰霾,給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帶來階段性的加速發展,抑或讓整個世界經濟止步衰退的危機”的問題與期許,喬兆紅表示應該是有信心的。

  在她看來,儘管與直接的經濟政策,如金融政策、財政政策、技術引進政策等相比,人們會縮小甚至輕視博覽會的經濟效果,但隨著商貿的發展,博覽會的巨大商業價值,逐漸被人們挖掘出來並得以認識,“一屆綜合性世博會所形成的經濟激勵效應,在會前及會後一定時期內都會波及國民經濟的深層角落。”

  “因而,世博會的意義是戰略性的,而不是戰術性的,而且從日本的經驗來看,長期影響超過短期。”喬兆紅以1985年日本築波世博會為例。

  據她介紹,日本用於這屆世博會的直接開支為11579億日元,而由此為日本衍生出的經濟增長則為23163億日元。這大約相當於1985年日本GDP的0.75%,是世博會直接支出的1.9倍。也就是説,政府和企業在世博會上每直接投入100日元,最終就會為日本經濟帶來價值190日元的産品和服務。

  根據世界經濟信息服務公司計算,世博會及其衍生的産值,既能促進舉辦城市GDP的增長,更能促進舉辦國GDP的增長。此外,世博會當年對舉辦國GDP的貢獻最大,但並不局限于該年,築波世博會在閉幕後的第十年即1995年,仍為日本貢獻了0.1%的GDP增長。所以,“對經濟的影響不能僅看當時,要有長遠目光。”她説。

  採訪中,上海世博局副局長黃健之告訴《瞭望》新聞週刊,“我們還應該從更深的角度去看世博會,不能僅僅把它當成一個展覽會,世博會産生於工業化,對工業化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中國來看,現在還沒有完成工業化,所以,應該更加充分地認識到世博會對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推動意義。”

  黃健之介紹,根據上海世博科技行動計劃,各參展國家將圍繞世博會主題,展示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我國將探索通過重大國際展會實現工程科技研究與管理資源整合,攻克一批科技難題,形成一批具有原創性和集成化的科技成果,從而催生“世博經濟”新增長點。在世博會舉辦中和舉辦之後,許多“亮點”將加快成果産業化,讓創新成果廣泛傳播、應用,使科技世博的“亮點”最終能為城市乃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在當下,金融危機引發了對人類發展和生活模式的深刻反思,世博會把一個時代的文明成果高度集中起來,通過一個主題加以完善化、系統化,其倡導的發展理念將從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層面轉化為全社會的思維和行動趨向,其長遠意義也是不能忽視的。”洪浩最後告訴本刊記者。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