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俄能源合作開創新模式 俄獲資金我獲穩定油源

 

CCTV.com  2009年04月25日 06:2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俄獲鉅額資金支持 我獲穩定油源保證

  中俄能源合作開創新模式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關健斌

  4月21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人民大會堂同俄羅斯副總理謝欽舉行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四次會晤,雙方共同簽署了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

  這標誌著中俄雙方於今年2月17日草簽的管道建設、原油貿易、貸款等一攬子合作協議正式生效。

  據俄媒體報道,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總計250億美元的長期貸款(俄羅斯石油公司獲得150億美元、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獲得100億美元),採取固定利率,約為6%;俄羅斯則以石油為抵押,以供油償還貸款,從2011年至2030年按照每年1500萬噸的規模通過管道向中國供應3億噸石油,石油價格以俄石油運到納霍特卡港口的價格為基準,隨行就市。目前俄方每年通過鐵路運輸向中國供應石油的方式不受該協議影響,並增加至1500萬噸。

  普京:數周後東線管道將會修至中國邊境

  今年4月6日,俄總理普京在國家杜馬做政府工作報告時稱,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數周後將會修至中國邊境。隨後,俄羅斯政府于4月13日正式批准了俄中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草案。據俄媒體報道,該協議還需要經國家杜馬批准,並可能涉及對俄現有法律的修改。

  據俄媒體透露:“該協議第13條規定,允許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在20年裏,經該管道對華出口石油,以償還從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所取得的貸款。協議的第10條規定,建設石油管道所必需的建築材料和設備(包括建築工程設備)以及交通工具在出入境時免繳海關關稅、增值稅和海關手續費,對於中方承包公司提供服務的增值稅也予以免除。”

  據悉,“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西起伊爾庫茨克州的泰舍特,東至太平洋沿岸的科濟米諾灣,全長4000多公里。一期工程從泰舍特至斯科沃羅季諾全長約2700公里,設計年輸油能力3000萬噸。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國支線”將由俄阿穆爾州斯科沃羅季諾市鋪設至中國的漠河市,長度為67公里,造價預計達100億盧布,年輸油能力為1500萬噸,計劃于2010年12月完工。中俄兩國將獨立同時開始建造各自境內管線。

  而就在俄政府批准政府間協議草案的同一天,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波格丹奇科夫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托卡列夫簽署了對華石油供應的銷售合同。合同規定,俄羅斯石油公司將每年向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出售600萬噸石油,再由石油管道公司向中方轉售。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目前並不從事石油貿易,只銷售管道系統內因實際損耗小于額定損耗而多餘的石油,銷售收入用於慈善事業。

  俄獲鉅額資金支持 我獲穩定油源保證

  今年3月底,俄副總理茹科夫訪華時強調,與中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是兩國合作的優先方向,未來15年,俄羅斯將成為最大的對華能源輸出國。他説,“能源是兩國投資合作的主要優先領域之一,首先是石油領域。該領域的投資合作主要通過石油公司來進行。”

  分析人士稱,這次中俄達成貸款換石油協議,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是國際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衝擊下,俄羅斯股市大幅下跌,外資大量撤離,幾大石油公司陷入債務危機,需要有大量資金注入,以穩定國家金融形勢,緩解大型油氣公司的資金短缺困境。最近這兩年,出於戰略需要,俄羅斯幾大石油公司在歐洲、非洲、東南亞、拉美到處搶佔資源,擴張勢頭很猛。這種擴張缺少自有資金的支持,不得不向西方大量借貸短期債務,現如今俄能源公司開始面臨“還債高峰期”。另外,俄油氣公司還面臨擴大再生産的問題。這幾年他們在本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方面投入明顯不足,而要保證同時向歐洲、亞洲供油,必須擴大勘探開發,也需要大量引進資金。

  分析人士認為,長期以來,俄羅斯與歐洲在油氣供給問題上相互依賴,既是歐洲的軟肋,也是俄羅斯的軟肋。如果開闢了東方市場,俄羅斯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可以大大減少。如果遠東油氣管道已經開通,俄羅斯人應對西方壓力的姿態可能更為強硬,而中國的大市場正是他們所需要的。

  對中國而言,如何獲得穩定的油源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能源安全不僅存在油氣供應量的問題,還有個運輸路徑問題。遠東管道中國支線不經過第三國,年輸油1500萬噸是有保障的。管道建成後,能規避石油進口運輸對馬六甲海峽的過度依賴,這對中國的能源安全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貸款換石油:中國對外能源合作新模式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與相關國家簽署了多項“貸款換石油”的合作協議。2月18日,中國與巴西簽署了100億美元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向巴西國有石油公司Petrobras提供100億美元貸款以換取未來穩定供應。根據協議,巴西國有石油公司將以市場價格每天向中國出口10萬~16萬桶原油。

  2月21日,中國與委內瑞拉簽署金額為4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向委內瑞拉國有石油公司PDVSA提供40億美元貸款,以換取後者穩定供應承諾。3月13日,中國與安哥拉簽署了金額為10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協議。4月5日,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在當地電視臺講話中宣佈,中國有望與厄瓜多爾簽署一項總額為1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未來厄方將以提供原油供應的形式償還這筆資金。

  上述能源合作協議的模式都是“貸款換石油”,即“資産換資源”。這種“準期貨”和“準現貨”交易的共同特點是:中國以貸款、基金等資本要素,換取産油國供油合同、聯合開發等資源要素。中國簽署“貸款換石油”的協議,不僅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合作的重大成果,亦是中國在國際資源金融史上的一次大規模嘗試。有專家指出,能源資源將成為2009年中國對外投資的核心。甚至有學者表示,當下能源資源是中國最重要的海外投資目標,在當前金融危機籠罩全球的時候,這也是中國投資能源資源最好的時機。

  分析人士指出,從長遠看,“貸款換石油”能夠維護地區能源安全,提高地區應對國際能源錯綜複雜局面的能力。“貸款換石油”能夠為中國提供一個長期穩定的石油供應源,合作雙方能夠理性預測未來石油的産量和需求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國際油價的波動,特別是當國際油價處於低位時,有利於生産方和購買方做出更為理性的選擇。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