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對待“黑診所”,不妨變“黑”為“白”

 

CCTV.com  2009年04月15日 10: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檢察日報  
專題:聚焦新醫改

  北京農民工85%看病首選黑診所 便宜最重要

  “85%的農民工看病首選黑診所”(4月13日《新京報》)———這則消息讓人感到觸目驚心,尤其是在“黑診所”發生醫療事故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有關部門還在採取聯合行動“拉網式”打擊黑診所的大背景下。

  如果我們承認農民工和我們一樣,都是“理性人”的話,那麼我們就必須承認農民工之所以選擇黑診所,一定是有他們的道理的:第一就是黑診所價格低;第二就是黑診所確實有一定的治愈率。有農民工就説:小診所的“醫生”也不是一點兒醫術都沒有,“有些還是老鄉,不會故意治死人。”由於以農民工或其他低收入人群為服務對象的“黑診所”要靠“口碑”才會有生意,所以他們可能還會比正規醫院的醫生更認真一點,對患者的態度更好一點。

  現在來分析一下,目前以取締的方式打擊黑診所,會帶來什麼後果:這會減少農民工患病的數量或比例嗎?不會;這會使農民工獲得更好、更廉價的醫療服務嗎?不會;這會使農民工從此支付得起“正規”醫院的醫療費用嗎?更不會。很顯然,“打擊”只能減少醫療服務的供給,卻不能減少醫療服務的需求,它只會帶來這樣兩個後果:一是患病農民工更難得到及時的治療;二是使那些僥倖躲過打擊風潮的“黑診所”可以借機索要高價。而無論如何,這都只會使患病農民工的狀況更加窘困。

  從各方面的情況看,在政府提供的、合格的、廉價的醫療服務不能同時跟進的情況下,打擊黑診所,恐怕主要還不是為了保護農民工或其他低收入人群的健康,而是為了保護醫療管理部門的官員———這樣才能使他們能夠撇清“失職”的指責,避免被問責;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公立醫院的壟斷地位:防止私人診所從公立醫院那裏切走更多的蛋糕。2005年,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就指出,單是深圳,就有一萬多家“黑診所”。這個數字説明了醫療資源供給被壓制的情況有多麼厲害。

  筆者感到疑惑:黑診所真的就那麼黑嗎?在黑診所及時得到救治而免於死亡或殘疾的患者比例是多少?因為錯誤的救治或用藥而死亡或致殘的比例又是多少?和公立醫院相比,這兩個數字如何?遺憾的是,有關方面一直強調取締,但從來沒有拿出過有説服力的統計數字。

  也許,在所謂“黑診所”問題上,“堵”不如“疏”。我們必須直面這樣一個現實:由於中國貧富差距的擴大,和消費品市場一樣,中國的醫療市場也分裂成了兩個市場,一個是窮人的市場,一個富人的市場。黑診所的大量存在,以及其“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頑強生命力,證明其有強大的市場需求,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為什麼又不尊重“市場規律”了呢?

  全國政協常委任玉嶺曾經提出:“醫療問題應該採取放寬註冊,你只要有醫療畢業的證書,有醫療的資格就應該允許他建醫院。”筆者建議對所謂“黑診所”採用“備案制”,即只要將相關的資料交與政府的衛生行政管理機關備案即可變“黑”為“白”。

  當然,變堵為疏並不是説政府就撒手不管,而是要把管理的重點,從資格審查轉到監控醫療服務的質量以及對醫護人員的培訓上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曾經採取將農村土生土長的接生婆,集中在城市培訓兩到三個星期,讓她們學會在接生前剪指甲、洗手等簡單的消毒方式,就大大降低了嬰兒和母親的死亡率,這樣的成功經驗,今天為什麼不借鑒呢?

  由於富人可以買到他所需要的任何醫療服務,所以醫療改革成功與否的標誌,就看佔人口大多數的窮人能不能獲得及時、廉價、合格的醫療服務———離開了這一點,醫療體系再“正規”,再“先進”,都沒有什麼意義。(郭松民)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