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評論:向"自曝學術不端"的行為致敬

 

CCTV.com  2009年04月13日 11: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光明日報   

  據報道,近日清華大學在校園網上發佈了一篇對校長顧秉林院士的採訪問答。在接受清華大學新聞中心工作人員採訪時,顧秉林主動曝光了清華大學自2004年以來的三起學術不端事件。

  自曝學術不端,將家醜公之於眾,這樣的行為讓人肅然起敬!

  學術不端是學術界的一大頑疾,尤其是近年來,有關學術不端的消息時有所聞。人們在痛恨學術不端行為的同時,也對某些學術不端當事人所在單位表示失望, 因為在學術不端被人們知曉、批判時,當事人單位很少主動站出來承認錯誤、致歉謝罪,相反,還有可能百般抵賴,袒護當事人,或者就是趕緊和當事人劃清界線, 以示與己無關,自證清白。

  有些單位對學術不端之所以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豁達”態度,根本原因在於信奉“家醜不可外揚”的理念,擔心“外揚家醜”有損單位聲譽,影響單位發展。正是在這樣的思維邏輯左右下,當事人單位對待學術不端通常採取“捂”、“賴”、“避”這樣一些令人失望的態度。然而殊不知,這樣的處事態度一定程度上成了催生新的學術不端行為的孵化器——由於有單位“遮風擋雨”,學術不端者有可能膽子更大,腰桿更直,進行學術不端活動更加肆無忌憚。

  事實上,學術不端雖然很多情況下只是個別人的個人行為,但學術單位仍負有管理和規範學術行為的義務。在出現學術不端事件時,學術單位一方面應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教育和懲處,另一方面,由於沒有盡到管理者的義務,也應就個人的學術不端行為向公眾致歉。

  相比于某些單位在對待學術不端方面遮遮捂捂的態度,清華校長顧秉林院士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僅對發生在本校的學術不端行為不護短,而且在“外人”未曾知曉的情況下自揭家醜。這樣的做法真該令那些抱定“家醜不外揚”的人士汗顏。而自揭家醜之後,有人也許會因清華也有學術不端而表現出某些失望,但人們更會對清華敢於直面錯誤的勇氣和魄力表示讚賞。更為重要的是,勇氣和魄力的背後是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的堅定決心——顧秉林表示,今後如果發現職稱申請人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將實行一票否決,整個聘任或職稱晉陞的程序就會暫停。這樣的決心和行為對於凈化學術風氣、維護學術生態健康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期待,對待學術不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站出來“自曝家醜”。肖國忠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