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平(左)與譚力(右)親切握手。
3月26日,綿陽市召開全市領導幹部大會,宣佈省委關於中共綿陽市委主要領導幹部變動的決定。省委決定,吳靖平同志任中共綿陽市委委員、常委、書記,譚力同志不再擔任中共綿陽市委委員、常委、書記職務,另有任用。綿陽是去年“5 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災區。
據《綿陽日報》報道,四川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柯尊平代表省委充分肯定了譚力同志的工作。他説,特別是在“5 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譚力同志反應迅速,在第一時間即組織成立了由四大班子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抗震救災指揮部,沉著應對,靠前指揮,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奮力抗震救災、搶險救人,妥善轉移安置幾十萬受災群眾,積極組織推進災後重建等工作,確保了綿陽整個抗震救災及災後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唐家山堰塞湖處置、永久性住房建設等多項工作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譚力同志本人也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表彰為全國抗震救災模範。這次,中央決定譚力同志交流提拔,既是對譚力同志工作的充分肯定,也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四川的關心,對四川幹部的關心,相信譚力同志一定會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更多、更好的成績,並一如既往地關心四川、關心綿陽的工作。
在幹部大會上,譚力深情地説,“分別之時,更顯依戀之情、難捨之意。回顧與同志們並肩戰鬥的日日夜夜,我的心情很不平靜,許多情景歷歷在目,許多往事縈繞心頭。在綿陽這塊正在飛速變化的土地上,我和同志們一起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凝結了太深的感情。”
譚力在北川災區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譚力回顧在綿陽四年多的工作時説,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裏,我和同志們一道,為建設好科技城共同努力,為推動綿陽加快發展艱苦奮鬥,雖然也曾經歷坎坷和曲折,也曾遭遇意想不到的艱難和險阻,也曾面對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後各種情況多變多發、多重困難交互影響、新舊矛盾相互交織、上下內外高度關注的複雜局面,但從未有過絲毫懈怠和退卻。我們承擔了擺脫困境的艱巨任務,經歷了破難前行的艱難歲月,經受了千難萬險的嚴峻考驗,我們走出了艱難的發展調整期,奪取了抗震救災鬥爭的偉大勝利,實現了災後恢復重建的良好開局,奠定了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堅實基礎。4年多來,我深深感到在綿陽工作的使命如磐、責任如山,衷心感謝各級幹部的鼎力支持、團結協作,真誠感恩綿陽人民的傾情奉獻、關心厚愛,由衷感激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殷殷期許。
四年多的時光,對於歷史的進程是長河一瞬,但對於我個人是人生征途最寶貴的經歷。我欣慰地看到綿陽近年來的發展變化,這裡面承載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關懷,展示的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綿陽軍分區的團結協作,凝結的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鼎力支持,昇華的是530多萬綿陽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回首這段歲月,我和同志們一起,為了共同奮鬥的事業,傾注了全部的追求和心血,融入了所有的甘苦與憂樂,遭遇了意想不到的艱難和險阻,歷經了刻骨銘心的坎坷和曲折,收穫了寶貴的人生感悟和人間真情。
譚力説,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今天,我在這裡和同志們深情告別,和綿陽人民深情告別,和這方熱土深情告別,使我更懂得了歲月留下痕跡、事業蘊含真情。我雖然離開了綿陽,但我的心已經永遠留在綿陽,我和同志們工作的點滴,永遠刻骨銘心,永遠回味思念。我將一如既往地情係綿陽、支持綿陽,為綿陽各項事業發展添磚加瓦,為綿陽人民幸福安康貢獻力量。
譚力
譚力同志簡歷
譚力,男,漢族,1955年10月生,重慶人,1983年7月重慶師範學院政史係大學畢業,教授,1972年2月參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1972.02——1973.08 宜賓地區長寧縣桃坪公社興龍一隊知青
1973.08——1979.09 宜賓地區長寧縣文教局、縣委宣傳部工作
1979.09——1983.07 重慶師範學院政史係學習
1983.07——1985.06 宜賓地區教育局工作
1985.06——1993.04 四川省委第二黨校行政學教研室主任正處級,行政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93.04——1995.09 郫縣縣委副書記(挂職)
1995.09——1996.07 郫縣縣委書記
1996.07——1997.01 郫縣縣委書記、代理縣長
1997.01——1997.08 郫縣縣委書記、縣長
1997.08——1997.10 成都市市長助理、郫縣縣委書記、縣長
1997.10——1998.05 成都市市長助理、郫縣縣委書記
1998.05——1998.06 成都市市長助理
1998.06——1998.10 成都市委宣傳部部長
1998.10——2001.03 成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2001.03——2004.01 廣安市委書記
2004.01——2004.12 廣安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
2004.12——綿陽市委書記
2005.08——當選綿陽市委書記
2009年3月 不再擔任中共綿陽市委委員、常委、書記,另有任用。
責編: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