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3月20日電(記者逯寒青)3月21日“世界兒歌日”到來之際,福州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委員、民俗專家王宜椿説,隨著地方方言日益弱化,那些和古老方言一同流傳下來的兒歌童謠正在迅速消失,作為歷史文化和民情風俗的載體,對古老兒歌童謠的收集整理已刻不容緩。
“天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江塘……”王宜椿説,這是一首福州地區最古老的兒歌,從歷史資料看,自唐代起當地的兒童就在傳唱,但現在五十歲以下的福州人很少有人會唱這首兒歌,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更是聽都沒有聽過。
王宜椿説,幾十年前福州地區還盛行一種古老的習俗“盤詩”,就是少年兒童在大街小巷你一幫、我一夥地輪番對唱兒歌童謠。“盤詩”鍛鍊了口才,敏捷了思路,也啟蒙了兒童。兒歌童謠內容多與時事、民俗息息相關,最能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許多兒歌童謠用地方方言唱起來朗朗上口,也最能撥動人們的心弦,激發人們愛鄉、愛國的熱情。很多古老的兒歌童謠傳至今日,不但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還具有很強的社會教育意義。
王宜椿説,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發展,現在的兒童已很少再使用方言交流,更不會唱方言兒歌,使大量根植在方言之上的兒歌童謠,作為一種民間口頭文學趨於消失,大有失傳危險,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值得全社會重視。
責編:劉海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