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教育部部長周濟:應像反興奮劑那樣反學術不端

 

CCTV.com  2009年03月17日 09: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光明日報》  

  教育部部長周濟稱,將著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相結合的懲防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體系,懲防並舉、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多管齊下,自律與他律相統一,內部治理與社會監督相結合——

  先是“浙江大學院士課題組涉嫌論文造假”令輿論震驚;後是工程院院士因“抄襲剽竊”被六教授聯名聲討而公開致歉。近一段時間,接連爆出的學術不端事件令神聖的學術殿堂籠罩在灰暗的陰影下,學術道德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賀海波論文事件’發生後,學校多次明確表示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學術不端行為,要在查清事實基礎上依法依紀嚴肅處理,查清一個人,處理一個人。”日前,浙江大學校長楊衛在公佈該校對“賀海波事件”處理決定時,再度嚴正表態。他説:“‘賀海波論文事件’給浙江大學聲譽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也給以我們深刻的警示: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一刻也不能放鬆學術道德建設。”紮實研究的越來越少 急功近利搞實惠的越來越多?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重新提起這句孩童時我們就已熟知的馬克思的名言,教育部部長周濟的表情異常嚴肅。“古人云:‘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學術規範、學術道德就是科學研究的規矩。學風不正是科學的大敵,學術不端行為更是對科學的褻瀆!”

  投身科學,就該尊重科學,如此淺顯的道理做學問的人不會不明白,因此,當學風日下的議論甚囂塵上時,越來越多的人在追問和反思——為什麼?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倪維鬥院士在闡述當前不良學術風氣及行為産生的根源時坦言:“這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科技評價體制的導向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其主要原因。”

  “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我們在各方面體制、機制還不是很完善的時候迎來了市場經濟大潮,社會上急功近利、浮躁之風盛行。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科研隊伍難免受其影響。”倪維鬥説,由於受到許多與切身利益相關的硬性考核指標的要求,如為了評教授、當博導而急著發論文、出成果,使得能靜下心來扎紮實實做研究的人越來越少,急功近利搞實惠的人越來越多。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則從對世界範圍內學術發展史的追溯中找尋學術失范行為的淵源。他説:“伴隨學術研究職業化而産生的一個嚴重的負面效應就是對‘學術精神’和‘學術傳統’的解構。時至今日,‘學術’不僅可以換取榮譽和金錢,謀取官位,還可為學術機構帶來榮譽和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學術成績就和學術機構、學者個人的利益形成了複雜、緊密的聯絡,從而構成了形形色色的‘學術失范’行為溫床。”

  反觀當今國內的“學術失范”之風屢禁不止的現象,楊玉良認為“還另有原因”。

  他特別強調了多年來風行的,嚴重背離學術精神的學術評價、評估和評審體系,“其危害性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楊玉良憂心忡忡,“在這種不符合科學精神的評估及評價體系下,大學頗有可能淪為‘大學排行榜’裏的大學,‘一流大學’成為‘指標化’和‘數字裏’的‘一流大學’。”

  楊玉良認為,更加令人擔憂的是,與這種“大學排行榜”産生相對應的評價、評估方法正在成為一種制度,並演變為一種“學術科舉制度”。這種“制度”還將“學術成就”與各種實在利益“定量地”、過度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不僅使得“學術道德”和“學術精神”消解,創造力貧乏,而且還催生了諸多沒有真正學問的“學霸”和“官僚化的學者”。

  楊玉良繼而嚴肅指出,“諸多大學為了抬高自身的學術聲譽,也為在一些評估的‘數字’裏有更好的表現,聘用了一些‘學術大腕’來為之撐‘門面’。”“一些受聘者為了個人的利益,不顧自己的時間與精力而多處兼職。這種‘不良兼職’現象的發生或多或少也是受到評價、評估和評審體系的影響,到頭來往往給受聘者和聘用單位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毒化了‘學術空氣’。”因此,楊玉良直言,杜絕那些有名無實、徒有其表的“雙聘”和“兼聘”,或許對遏制“學術失范”現象的發生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 高校學風建設未曾鬆懈

  “雙聘”和“兼聘”,楊玉良提出的問題極富普遍性。3月15日,浙大校長楊衛在談及該校下一步著重構造學風監控預防體系、防範體系和懲治體系等幾項工作時透露,將認真查找梳理學校學術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其中就包括各學院的“雙聘”或“兼聘”現象。

  而事實上,高校學風建設一直以來未曾鬆懈。近年來,教育部致力於加強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先後印發了《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學風建設指導機構。教育部社科委學風建設委員會去年底還起草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意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規範指南》和《學術博客自律倡議書》,為推進高校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

  在各高校,學風建設組織機構也相繼建立健全,並制定了專門規章制度。據楊衛介紹,浙江大學藥學院于2008年10月16日收到反映賀海波學術不端的郵件,當天,該校即在院、校兩個層面相繼組成調查組,著手調查此事。

  另據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介紹,近年來,該校通過建設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和諧統一的學術氛圍,建設制度規範與自我約束有機結合的控制機制,以及事先預防和事後處理互為補充的教育手段和表現形式與實質內容並重的成果評價體系,推進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建設,積極營造自由健康的學術氛圍。

  周其鳳説,在新教職員工入職培訓和對學生進行的講座、座談中,北大相關部門都會組織大量學術規範教育課程,防範于未然,力求將學術道德規範意識、學術道德規範常識通過每一次機會滲透到每位師生員工的潛意識中。此外,學校還計劃分學科加大力度建設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類課程,同時編發不同學科的學術規範細則和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學校各種資源,以多種渠道和途徑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力度,營造學者自律的良好學術道德氛圍。懲防並舉 讓學術規範體系快速、高效運轉起來

  “賀海波事件”讓浙江大學在學風建設中付出了沉痛的代價,近日,浙江大學向所有研究生導師發出“五不準”通告:即不準代通訊作者投稿,不準擅入通訊作者的期刊賬戶和電郵,不準設立公共投稿賬戶,不準代簽版權轉讓頁,不準洩露投稿聯絡信息。此外,一系列強化學術道德建設的舉措正緊鑼密鼓地展開。

  而由此引發的對加強學風建設、規範學術行為的反思或許更應該成為風波過後的寶貴收穫。

  對於整治學術道德,倪維鬥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對科研人員學術道德教育,嚴肅處理不良學術行為;另一方面更要著力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從根源上治理學術風氣不良行為。同時要制定嚴厲的懲治制度,對於那些違反學術道德、損害學術尊嚴的事件和當事人,一經認定,應該毫不姑息視情節給予嚴肅處理,觸犯法律的,應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有關法律責任。

  教育部社科委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吳樹青也認為,加強學風建設的治本之策是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體系。“優秀成果不是逼出來的,對於大部分科學研究來説,是要靠日積月累,靠厚積薄發。所以我們要建立一種科學、有效、有正確導向的學術評價體系,形成一種有利創新的制度和機制。”

  他同時強調,學術“打假”不能“假打”,要“真打”,絕不姑息,絕不手軟,讓造假者付出代價,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值得期待的是,周濟近日指出,將著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相結合的懲防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體系,懲防並舉、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多管齊下,自律與他律相統一,內部治理與社會監督相結合,以最堅定的決心,最快速的行動、最果斷的措施,儘快將教育、制度、監督相結合的懲防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體系建立起來、有效運轉起來。

  關於改進科研評價制度,建立以質量為導向、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周濟強調,高校出版社、學術期刊要加強對學術出版物的規範化管理,建立起嚴格的審讀制度,在出版與發表的環節上築起防火墻、把好出口關,防範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

  同時,他要求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像體育界反興奮劑一樣,像對待假冒偽劣産品一樣“零容忍”,實行“一票否決”。並把學風表現作為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把學風建設績效作為高校各級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方面。 (記者 豐捷)

責編:許桂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