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9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15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蔣洪] 我發言的題目是《提高財政透明度保障人民的知情權》。
知情權是人民最基本的權利,也是所有其他權利的基礎。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知情”不單是指知道政府要求公眾做什麼,更為重要的是要讓公眾知道政府在做什麼。公開政府財政信息是實現這一點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人民當家作主必須要有一個公開、透明的財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在公開財政信息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經正式實施。但是,我國財政透明度離保障人民的知情權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近期對我國31個省級政府財政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在這項研究所設定的113項調查信息中,公眾能夠獲得的信息平均不足25項,不到所調查信息的四分之一。該項研究只是考察財政信息的可獲得性,沒有涉及這些信息的規範性、可靠性與及時性。也就是説,即使按最起碼的標準來衡量,我國財政透明度也是非常低的!
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政府公開的財政信息是不全面的。人民共同擁有並委託政府進行管理的資金從性質上來説應該包括三類:(一)政府為社會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所使用的資金;(二)政府為保障社會成員基本生活標準、進行收入再分配的資金,也就是各種社會保障基金;(三)政府投資于生産經營活動所佔用的資金,即經營性的國有資産。目前的情況是,第二和第三類資金的有關信息尚無系統的政府報告制度,而第一類資金,政府只是提供了其中的一部分,即預算內收支,另一部分作為預算外資金沒有體現在政府的財政報告中。
其次,政府公佈的財政信息很不具體。公佈的財政信息通常是籠統的數字,缺乏明細資料,不能對該項支出的構成以及具體安排適當與否作出判斷。政府的預算科目分為類、款、項、目、節五個層次,而目前的政府財政報告通常只反映到“類”,僅有部分反映到“款”。
第三,政府所提供的財政信息是滯後的。社會公眾不能及時了解預算和決算,人大代表通常只是在開會時才看到預決算報告,在短短的幾天會期中要作出認真的審查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大量信息即使在事後很長時間也無從查找。財政的不透明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法制建設已經産生了嚴重的危害。公共資金被挪用或濫用、違背民意的形象工程、奢侈浪費的職務消費、貪污腐敗、以權謀私、中飽私囊,凡此種種,都與財政不透明、缺乏公眾和制度的監督有關。在當前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各級政府擬動用鉅資刺激經濟之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證財政信息的公開尤為迫切。
建議儘快採取下述措施:
一、切實貫徹落實已經頒布並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強各地政府信息公開機構建設,提高服務水平,真正做到“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二、通過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向公眾報告財政信息。建立政府財政信息網頁,以最便捷的方式,完整、系統、詳細、及時地披露政府財政信息。三、將政府信息公開和財政透明度作為各級政府問責的一項重要內容。
政府財政信息的公開必須要有法律保證,建議儘快修訂預算法,在新預算法中:1.明確規定財政信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2.明確規定應公開的財政信息的資金範圍為人民共有並委託政府進行管理的資金,包括一般政府基金、社會保障基金以及國有企業基金在內的所有公共資金。3.明確規定所提供信息的詳細性程度,除了依法界定的機密之外,應主動或應公眾的要求或人大政協履職的需要,提供收支科目規定的類、款、項、目乃至具體事項的各個層次信息。4.明確規定財政信息公佈的時間和方式。5.明確規定政府相關責任部門對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具體性和及時性負責,並制定違反規定或不履行責任的懲戒措施。實現財政透明度目標不需很多額外成本,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發展已為政府信息的公開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條件,現在更需要的是制度變革的勇氣決心和對全體人民負責的精神!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