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部長謝旭人 中國網 李異濤攝
3月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一樓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會,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答記者問。
發佈會上新華社記者問,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內容包括什麼?特別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的迅速擴大是否安全可控?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回答説,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中央果斷決策,對宏觀調控政策做了重大調整。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明確決定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內容主要體現在這麼五個方面:
第一,擴大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加強重點建設;我們將在去年四季度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災後恢復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資104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安排9080億元,比去年的預算增加4875億。中央政府公共投資重點用於農業基礎設施以及農村民生工程的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社會事業建設,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節能減排以及生態環境建設。支持企業自主創新,進行技術改造,促進服務業發展等方面的建設,以及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第二,推進稅費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今年將在全國全面實施消費型增值稅,也就是允許企業將新購入的機器設備所含的增值稅稅款實施抵扣。這樣可以比較大地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促進企業增加投資,推進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公平稅費負擔,推動節能減排,要取消和停徵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和居民在收費方面的負擔。今年將繼續執行好去年,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實施的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這包括繼續執行好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暫免徵收個人儲蓄存款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利息個人所得稅。其次,較大幅度地提高了部分産品的出口退稅,取消和降低了部分産品的出口關稅,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並且改為單邊徵收。降低了住房交易環節契稅、印花稅以及營業稅等方面的稅收減免政策。今年實施這些結構性稅收減免政策,估計將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
第三,要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大力促進消費需求。今年將進一步增加對農民的各項補貼。中央財政通過預算安排,對農民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以及良種補貼,這四項補貼今年要達到1230億元,比去年增長19.4%。要支持較大幅度地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通過增加補貼,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增加農民的收入。要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同時今年春節之前,中央財政又專門對城鄉低保困難的家庭發放了一次性補助。今年要進一步增加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補助以及生活補助標準。這方面的預算資金是2208億元。
同時我們又進一步增加財政投入,帶動和引導消費。實施家電下鄉、農機補貼、老舊汽車更新、汽車摩托車下鄉,也就是對農民購置家電、汽車、摩托車實施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引導和促進消費。與此同時,進一步增加對糧食、棉花、石油、有色金屬以及一些特種鋼材等重要物資的儲備。這也有利於進一步促進企業重要商品的銷售,有利於拉動內需。
第四,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財政把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作為我們支出安排的重點,加以保障。今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也就是對農民、農業生産以及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這方面的支出是7161億元,比去年增長20.2%,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支出將安排7285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29.4%。通過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事業,促進農業發展,這也是進一步拉動內需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強化社會保障體系,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增加這方面的投入,這有利於進一步改變居民的消費預期,增加消費,促進消費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在保證重點支出的同時,我們要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第五,要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發展方式的轉變。這也是我們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科學技術支出1461億元,增長25.6%。大力促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推進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技術進步,特別是重點支持各個行業振興規劃一些項目的落實。要進一步增加節能減排的投入,支持重大節能工程、支持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努力淘汰落後生産産能。要穩步推進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以及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改革,促進資源合理利用、節約利用。而且還採取各種措施,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的生産經營。
通過實施這些措施,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建設。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我們主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大舉措。積極的財政政策從這五個方面來看,一方面,要通過結構性減稅,自然會減少財政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要大力增強政府公共投資和政府重點支出,促進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增長。(范筱)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