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2月18日電 題:抗旱惠農補貼不容變相侵蝕
新華社記者葛如江、馬姝瑞
記者近日在旱情嚴重的安徽北部一些市、縣採訪時發現,本應在抗旱關鍵時期解農民燃眉之急的抗旱惠農補貼卻在落實中出現走樣。在太和縣、宿州市埇橋區等地,補貼機具被農機部門定點銷售,只此一家的經銷商抬高價格從中漁利,直接吞噬掉了惠農補貼,侵害了農民的利益,影響了農民抗旱的積極性。
眼下農民澆透一畝地要投入20-30元的油錢,沒有機器設備的還要多付租賃費,勞動力外出的農戶雇人抗旱還要投入每小時約30元的勞務費,抗旱成本之高抵消了農民不少收益。
為了鼓勵農民積極投入抗旱保苗奪豐收,中央不僅緊急撥付特大抗旱補助經費4億元,提前發放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資金867億元,同時還提出將拿出100億元用於農業機械補貼。各地也加快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將水泵、噴管等抗旱機具納入補貼範圍,優先予以安排。
中央頻頻出臺抗旱補貼政策,就是在想方設法幫助農民消化一部分抗旱成本,盡可能減輕他們的抗旱負擔。在這樣的節骨眼兒上,少數地方變相侵蝕農民補貼的做法無疑是和中央的政策背道而馳,不僅加重了農民抗旱負擔,更挫傷了農民抗旱的積極性。
維護農民利益、保護他們的抗旱積極性,是奪取大旱之年糧食豐收的基礎。農機部門不能只圖自己算賬方便,將本應直接給予農民的補貼交給某家經銷單位全權處理了事,或是將補貼限制在自己規定的“套餐”範圍內。這些做法實際上造成了變相的市場壟斷,導致補貼農具的漲價完全由經銷單位説了算,而農民本該得到的補貼卻被硬生生地剝奪了;同時,也不排除農機部門與經銷商相互勾結,為個人或部門謀取私利。
抗旱惠農補貼不容變相侵蝕。政府部門應該嚴格履行職責,強化市場監管,要嚴防和打擊市場上趁機哄抬抗旱機具價格、銷售偽劣農機具等違法行為。同時,結合中央政策,出臺具體的落實辦法,幫助農民順利、全額地領到補貼款,讓中央的好政策真正落在農民身上。
責編:高松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