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石家莊2月13日電 特寫:大旱之年“救命”之水潤心田
新華社記者姚潤豐
看著一車車的水從15公里外的鄰市武安市管陶鄉拉過來,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小井村81歲的老人薛毛林心情平靜了許多。在重旱區河北省南部邯鄲市涉縣,目前已有21個村、近1萬人需要出村拉水,以保障生活正常飲水。
據邯鄲市防汛辦公室和水文部門綜合旱情監測站土壤含水率監測、河流來水和降水資料分析表明,邯鄲市發生了歷史少見的50年一遇嚴重大旱。
在薛毛林老人記憶中,大概是在20世紀50年代曾發生過類似的大旱。“俺們心裏急啊,家家戶戶要跑到一百多裏外的河裏挑水吃,起早貪黑也弄不來兩桶水吃。”談起50多年前的那場大旱,薛毛林老人:“現在鄰近村莊有水利部門打的飲水深機井,拉水方便了,聽説縣裏還給補貼。只要有水吃,俺們心裏就不發慌了。”
隨著一車車水送來,縣水利部門工作人員與鄉、村幹部立即組織小井村村民有序排隊接水。前來接水的村民神情沉著,幾乎看不到緊張與慌亂。
縣水利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説,目前受旱情影響,發生臨時飲水困難的村莊,主要利用泉水或集蓄雨水、部分淺井作為水源的村莊,農村飲水工程以水窖、水櫃等為主。目前,水利部門根據困難村具體情況,採取定量送水、應急飲水管道安裝、資金補助等不同方式,保障群眾正常飲水。特別是對於出村拉水的村莊,計劃按照人均日用水量30升,每立方米水補助20元給予補貼,補貼期為兩個月。
大旱當前,臨時應急措施也只能止渴一時,長遠看還需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保證大旱之年不再為吃水發愁。
“受水文、地質條件限制,邯鄲市像小井這樣地上、地下水源缺乏的山區農村,以往基本上靠天吃水。”邯鄲市水利局局長劉夢祥表示,下一步,在國家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投資力度的前提下,全市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多方籌資,分類推進,在適宜地域打深水井,建設數十村莊的集中供水工程,然後村村通上自來水,保證山區群眾飲水安全。
事實上,不僅僅是邯鄲,記者在旱區採訪時了解到,今年黃淮海地區雖然遇到了50年不遇的特大乾旱,但遍佈各地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大旱之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得人畜飲水困難的數量明顯比常年少。
“有一組數字對比可能更説明問題,2002年春天也發生了大旱,降雨偏少的程度遠遠小於今年,但2002年飲水困難的人數明顯多於今年。2002年因旱造成的重旱面積只相當於今年的56%左右,但2002年因旱造成的飲水困難人數是今年的4倍多。”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説,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13年底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提前6年實現聯合國千年宣言確定的飲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標。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經成為財政投資支持的重點領域。據水利部統計,2000年至2008年的9年間,全國共投入618億元,解決了1.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不安全問題,基本結束了我國農村嚴重缺乏飲用水的歷史,尤其是在大旱之年確保了人畜因旱發生的飲水困難,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責編:孫潔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