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紡織業需要以強推力彌補弱拉力
──解讀國務院發佈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
長期以來,紡織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特別是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過程中,紡織品和服裝出口更是作用突出。在目前中國的出口貿易結構中,紡織品和服裝是僅次於機電産品的第二大類出口産品。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07年中國出口紡織品和服裝金額分別佔整個國際市場的23.5%和33.4%。如果按照國別來排列,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出口紡織品和服裝數量最多的國家。
眾所週知,中國是當今世界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而紡織業又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中國的紡織業在國際産業分工格局下佔有一席之地應當是再正常不過了。事實上,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貿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國際産業結構調整的結局。戰後,日本實施“貿易立國”戰略就是起步于紡織品出口。後來,隨著日本的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亞洲四小龍”的紡織業又逐步取代了日本同行而在國際市場上居主導地位。近年來,國際産業結構“接力式”調整又到了新的一輪,而這次輪到中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上接過接力棒。有了這樣的國際産業格局定位,中國的紡織業也在前些年也的確招人“待見”,不僅訂單源源不斷流向中國的紡織工業,許多紡織品和服裝生産設施也以直接投資方式在中國落戶。不僅如此,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後配額時代到來之後,中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拓展空間也進一步加大。至於國際市場本身,由於西方經濟至少在表面上維持著“繁榮”,各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的銷售業績在在前些年表現也不錯。不難看出,近些年來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貿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各種外部拉力的作用。
紡織品和服裝出口貿易的發展固然可以為國家帶來外匯收入,為地方政府帶來稅收,為企業帶來利潤,但從作用上看,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就是為解決國內就業問題特別是為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出路問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説,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産業和重要民生産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産業。對中國紡織業給出這種高度的定位,並非隨便説説,而是白紙黑字地寫2008年2月4日在國務院發佈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以下稱《規劃》)之上的。
至於國務院為什麼現在要發佈這個《規劃》,無非式是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當前的中國經濟與整個世界經濟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加緊密。因此,全球金融危機不可避免要影響到中國經濟的發展。
在中國,對不同行業來説,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就中國的紡織業而言,所受到最為關鍵性的影響在於來自外部“拉力”的減弱。説白了,就是人家買你的紡織品和服裝不如以前那樣積極了。很簡單,由於金融危機,國外的消費者的收入受到影響,在購買紡織品和服裝的過程中,“不差錢”的消費者也越練越少見了。就國別而言,美國是中國最大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市場。奧巴馬上臺後,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對美出口貿易肯定會受到影響,但受到多大影響還不得而知。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儘管歐元、英鎊、澳元、韓元等貨幣在近一段時間相對於美元貶值,但人民幣卻幾乎沒有跟隨貶值,而且,來自國外的人民幣升值壓力依然存在。可見,在匯率方面,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企業要“吃虧”一些。
據海關統計,2008年中國出口紡織品和服裝1851.7億美元,同比增長8.2%,增幅較2007年下降10.7個百分點。在2008年秋季廣交會上,紡織品成交額比上屆下降了31.5%,這是一個不好的兆頭。由於實際交貨相對於成交要有所滯後,看來2009年初紡織品和負債的出口形勢也不會很樂觀。
應當看到,中國的紡織業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説就是外向性産業,紡織業發展過程中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很高,特別是對沿海地區來説,紡織業的生存幾乎就是要靠吃出口加工貿易這碗飯。然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蔓延,來自外部的需求減弱了,訂單自然也少了,許多企業不得不關門大吉。可想而知,企業都沒了飯碗,企業的農民工也必然飯碗難保,農民工家裏自然會多吃一些粗茶淡飯。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中國的紡織業面臨的挑戰僅靠自身力量的確難以有效化解。此時此刻,而國務院出臺《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意義重大,對中國的紡織業來説,猶如“久旱逢甘雨”,太及時了,也太解渴了。
現在,來自國際市場的外部拉力減弱了,可中國紡織業的發展不能因此停頓下來,只有強化源自內部的推力。仔細琢磨國務院最新出臺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從字裏行間不難看出,今後中國紡織業的振興更多要依仗內在的推動。
自然來自國際市場的外部拉力壓縮減弱,中國的紡織業就需要以更加強大的推力將産品推向市場。
一方面,必須從更多的突破口來拓寬中國紡織業的生存空間。《規劃》的第一條中強調,積極擴大國內消費,開發新産品,開拓農村市場,促進産業用紡織品的應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場,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紡織業今後不僅要力保國際市場份額,而且也要重視在國內市場挖掘商業機會。
另一方面,必須以更加強悍的力度來拓寬中國紡織業的生存空間。在這方面,《規劃》的第五條中是這樣強調的,要將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對基本面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中小紡織企業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中央、地方和企業都要加大棉花和廠絲收購力度。實際上,這些舉措最終體現出各種財稅金融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強化。
面對著全球金融危機的壓力,中國紡織業傳統上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受到嚴峻考驗。與此同時,近年來越南、印度、斯裏蘭卡、孟加拉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紡織業發展也相當迅速,而這些處於後發地位的國家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比中國更具競爭力,這些國家的紡織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自然也在覬覦中國同行的飯碗。據説,全國紡織業規模以上企業有許多平均利潤率已不足1%。對於勞動密集型産品,我們當然不能輕易拱手相讓,但最終的出路還是在於提升産品的檔次。可是,就紡織品和服裝而言,發達國家的廠商在國際市場上早已各就各位了。且不説存在技術水平的差異,即使中國的技術水平與人家不相上下,就如同斯塔克爾伯格模型所描述的那樣,後進者肯定比在位者“吃虧”。事實上,許多國際名牌服裝之所以能夠賣出高價,離不開其自身所佔有的商譽租金。因此可見,打造自身的知名品牌是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貿易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然,在高檔産品上,國際知名品牌發展了許多年,在研發等方面要領先於中國的紡織業。如果還按老路子,依靠一步一個腳印去自我積累、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只能尾隨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怎麼辦?按照符合“常理”的辦法,肯定沒有出路。既然如此,乾脆來一個“不講理”的辦法,依靠國家支持來提升中國紡織業的技術水平。
至於國家會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來幫助中國的紡織業完成看似“不講理”的産業升級,讀了《規劃》,似乎恍然大悟,實際上也就是扶植高端與抑制低端相結合。
一方面,在促進中國紡織業強化技術改造與自主品牌建設要“不講理”。《規劃》第二條要求,要重點支持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技術進步,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産業化,提高紡織裝備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為此,要在新增的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資金。
另一方面,在儘快淘汰落後産能方面也要採取一些看似“不講理”的辦法。《規劃》第三條中要求,制定和完善準入條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後生産工藝和設備。實際上,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國務院已經明確表示要對優秀骨幹企業兼併重組給與優惠支持。
對於上述舉措,筆者之所以要用“不講理”三個字來加以形容,主要是由於我們的“理”與他人的“理”不盡相同。前些年,一些贊成市場萬能論的西方經濟學家一直主張在經濟活動中限制政府的干預行為,這種説法間接縱容了泡沫經濟的無限制膨脹。所以説,完全自由市場經濟的“理”也並不一定就是真理。面對著金融危機,美國政府也毫不猶豫地出手救助三大汽車公司,這又是符合誰的“理”?實際上,在政府在經濟發展的特定階段適當干預經濟是必要的,而這種看似“不講理”的辦法在韓國經濟崛起的初期也被採用過,如在實施振興重化工業(HCI)計劃時期,韓國企業很難從國外銀行獲得貸款,韓國政府為此出臺了海外貸款的國家擔保制。
除此之外,為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壓迫下繼續振興紡織業,國家固然需要對紡織業伸一把手,助以推力,但也要講求因勢利導。也就是説,要將這種推力用到“點兒”上。在這方面,《規劃》的第四條是這樣講述的,東部沿海地區要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消耗低的紡織産品。推動和引導紡織服裝加工企業向中西部轉移,建設新疆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産基地。不難看出,在振興紡織業過程中,要站在全局角度將現有推力加以合理配置,而其中最關鍵的一步棋就是要力求做到優化紡織業的區域佈局。
應當指出的是,雖然在國際市場上要面對著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各種壓力,但對於振興中國的紡織業來説,並非完全沒有可以借助的拉力。例如,收入減少雖然會令發達國家的一部分消費者在“穿”的方面減少支出,但由於“馬鈴薯效應”的存在,許多原來購買高檔名牌服裝的消費者也會轉而購買物美價廉的普通服裝,而中國恰恰在這種普通服裝方面最具國際市場競爭力。又如,2005年全球紡織品一體化後,國際市場因此而進入後配額時代,為此,中國分別與歐盟和美國達成協定,不僅為雙方企業創造了穩定和可預見的貿易環境,而且也為有關國家進行紡織産業調整創造了條件。按照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國不再實行輸美紡織品出口數量及許可證管理和輸歐紡織品出口許可證管理,也不實行企業經營資質審核。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壓力之下,國際市場對中國紡織業的拉力減弱是現階段無法回避的客觀事實,我們只能夠通過進一步強化內在推力來彌補外部拉力減弱造成的不利影響。其實,無論是推也罷,拉也罷,只要能夠將中國的紡織業振興起來,推進我國紡織業儘快完成由大到強的轉變,都值得欣慰。
當然,《規劃》對紡織業的振興寄予了很大期望,如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實際上,只要做到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後、優化佈局為重點,推進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不僅繁榮市場和擴大出口這兩個目標可以實現,而且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其他難題也就容易被破解了。
總之,面對著全球金融危機,為了進一步振興中國的紡織業,現階段就需要做到以強推力彌補弱拉力。(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白明)
責編:劉立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