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聯規定的“口頭表達申辦世界盃意願”2月2日就將截止,因為春節的緣故,中國方面迄今為止尚未有任何動靜。從面前情況來看,中國確認申辦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儘管中國足球水平最近幾年急劇下滑,但足球水平與申辦世界盃之間絕對不能劃上等號,中國足球現階段的低水平並不妨礙中國申辦世界盃。
儘管到目前為止,中國方面尚未表態究竟是否申辦,而國際足聯之前也曾明確表示:2018年世界盃和2022年世界盃將於2010年2月份的國際足聯執委會上一併作出選擇,下屬會員協會可以申辦其中的一屆、也可以同時申辦兩屆,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有可能直接表態申辦2022年世界盃賽。從某種意義上説,直接申辦2022年世界盃是“棋高一招”,是頗具戰略眼光的明知之舉。
眾所週知,按照國際足聯原先的申辦規則,世界盃賽主辦採用的“輪辦制”。像2006年世界盃賽在德國舉行,2010年的賽事就不能再在歐洲舉行,最終是非洲的南非獲得主辦權;2014年世界盃賽則將在巴西舉行。按照這一原則,2018年的世界盃賽就應該在北美洲進行。但是,就像當初2014年世界盃賽應該在南美洲進行一樣,結果只有巴西一個國家提出申辦,國際足聯於是就陷入了某種尷尬中,因為國際足聯希望世界盃賽作為世界上唯一可以與奧運會相抗衡的單項體育盛會,能夠吸引世界上眾多國家同時申請主辦的激烈競爭場面,競爭地越激烈意味著關注的人越多,國際足聯才能從中獲利。但像只有巴西一家申辦2014年世界盃,便使整個申辦過程顯得索然無味、缺乏吸引力。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足聯才考慮取消“輪辦制”。而且,早在國際足聯確認南非將承辦2010年世界盃賽後,在2006年世界盃申辦中輸給德國的英格蘭便提出要承辦世界盃賽,早在2005年11月20日,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就在慶祝謝菲爾德俱樂部成立150年的活動上明確表示將積極申辦2018年世界盃,政府將予以鼎力支持。而且,英格蘭也得到了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歐洲足聯的強烈支持,一個頗具説服力的理由就是:歐洲作為現代足球的重心,如果繼續採用“輪辦制”的話,歐洲下一次承辦世界盃至少要20年後,這在歐洲足球人看來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也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之下,國際足聯在2007年10月29日召開的執委會會議上作出了取消世界盃“輪辦制”的決定,而且,在作出這個決定的當天,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在第一時間就公開表示:“英格蘭的申請讓人高興,因為他們是認真的,而且好幾年前就已經在展開積極準備了,即使在2006年申辦中輸給德國後也依然在積極準備。更重要的是,英格蘭是現代足球的發源地、有世界上最好的職業聯賽!”
布拉特的這種講話顯然另有深意,甚至在N多人看來,國際足聯之所以取消“輪辦制”,某種意義上是在為英格蘭承辦2018年世界盃賽鋪平道路。而且,布拉特之後多次稱讚過英格蘭的申辦。事實上,英格蘭隨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成立申辦委員會等等,其擺出的架勢就是——“2018年世界盃賽,舍我英格蘭取誰?”
儘管在國際足聯作出取消世界盃輪辦制的決定之後,包括澳大利亞、日本、美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眾多國家提出申辦,在英格蘭依然在2018年世界盃賽的申辦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在這種形式下,中國“主攻2022年世界盃賽”,也就顯示出了高明所在。
首先,按照國際足聯的有關規定,“輪辦制”取消了,但同一個大洲不能連續承辦兩屆賽事的規定依然生效。也就是説,2018年世界盃賽如果在歐洲進行,則2022年世界盃賽必須在其他大洲進行。雖然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俄羅斯等國均表示同時申辦2018年和2022年世界盃,可一旦英格蘭獲得2018年世界盃賽主辦權後,他們也就自動失去了申辦2022年世界盃賽的資格。而中國作為來自亞洲的國家,則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其次,像澳大利亞、日本、卡塔爾等來自亞洲的國家以及來自美國、墨西哥等北美洲地區的國家可以同時申辦2018年和2022年世界盃賽,在2018年申辦落敗之後轉而申辦2022年世界盃賽。但是,由於同時申辦兩屆世界盃賽,勢必會分散選票。按照國際足聯的有關規程,最終是由國際足聯執委會中的24名執委進行投票進行選擇。這些申辦國家在申辦過程中進行遊説工作時,先要考慮2018年世界盃的選票、然後又要考慮2022年世界盃賽的選票。這期間難免不會出現意外與閃失。相比之下,中國只申辦2022年世界盃賽,拉選票工作就相對要簡單些,在國際足聯24名執委中,只要有13人投中國的票,就可以獲得成功。(當然,拉選票是一項説起來簡單與容易、做起來相當複雜的工作,其中涉及到諸多利益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直接申辦2022年世界盃賽,避免了直接與英格蘭這個2018年世界盃賽主辦國最大熱門産生競爭,甚至在整個競爭中完全可以形成某種默契。這就增大了成功的幾率。(馬德興)
責編:閆彬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