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越勘界八年故事:勘界隊員用腳步丈量國界線

 

CCTV.com  2009年01月09日 09: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為了採訪來自中越勘界一線的故事,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實地走訪了中越邊境的廣西靖西、雲南馬關等地。可以説,中越勘界之所以成功,需要感謝在一線的勘界隊員們,聯合勘界第四組組長蔡碧淩為此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還有涉險的女隊員們,劉建雲、田麗華、袁自葵、廖維敏,她們都是最好的代表;更要感謝那些無名英雄們,年逾七旬的嚮導黃世邦就是其中一位,一個多月裏他竟磨破了4雙解放鞋

  勘界隊員蔡碧淩:用腳步丈量國界線

  “終於完成了。”

  站在中越國境線上,中越陸地聯合勘界第四組勘界隊員劉建雲對記者説:“看著一塊塊豎立的界碑,我們對英靈多了一份敬重。”

  劉建雲所提及的英靈,包括中越戰爭中犧牲的戰士,也包括之後的和平年代喪生於雷區的那些普通村民們,當然還包括獻身於勘界這項偉大事業的同事。

  中越陸地聯合勘界第四組的工作在勘界整體工作中具有代表性。他們的工作段地形複雜、水急河深、山高坡陡,並且佔有中越邊界雲南段爭議地區中的五分之一。由於爭議地區多、劃出面積多、軍事設施多,在勘界中經歷了十分艱難的與越方博弈談判的過程。中方勘界隊員在這裡付出了艱辛的汗水、心血、甚至是生命。

  2006年8月10日晨6時左右,蔡碧淩在都龍茅坪準備上界勘界時,不幸因病倒在了潮濕的宿舍內,1個小時後,蔡碧淩帶著對未盡工作的深深遺憾,在前往金廠鎮衛生院的路上永遠離開了人世。

  “馬關30多萬人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做這件事,而我遇上了。我能代表國家簽字,是歷史賦予我的光榮史命,值得我一生為之驕傲和自豪。”蔡碧淩經常這樣説。

  蔡碧淩是2000年6月從坡腳鄉調入馬關縣外事辦任主任的,2002年他被委派了重要的任務——做好中越陸地邊界內部勘界工作。從此,他開始了用步子丈量138公里長的國界線的艱難行程。地圖上的每一個點,他都一步一步走過來。無論是荒無人煙,還是溝壑縱生,他憑著一根自製的手杖,一步步地攀爬過來了。

  “只要屬於我國的領土,死也不能讓你一寸。”蔡碧淩經常説的這句話是所有勘界隊員的心聲。

  為取得談判成功,不讓越方佔到便宜,蔡碧淩每天從山野回來就在看條約和附圖。針對條約中所述內容逐條逐句地與隊員商討,對某句話、某個詞語越方可能咬住不放,就某個爭執點越方可能不會讓步等提出多套應對方案,同時將第二天談判需要的成語事先告訴翻譯丁雷華,讓他有個準備,以便於越方充分理解他的意思。

  在談判中雙方的鬥爭相當激烈的,既需要有外交家的風範,又要以條約、附圖為盡度,既要照顧好雙方的感情,又要代表國家利益。蔡碧淩始終以一種“歷史的思維”,站在國家的角度,以一種外交家的風度與之週旋。多次談判中,蔡碧淩有理、有利、有據,致使談判對手多次出現冷戰、僵局,甚至拂手而去。每每遇到這種情況,蔡碧淩就平心靜氣地等談判對手心平氣和再談判。

  勘界嚮導黃世邦:1個月磨破4雙解放鞋

  在中越邊境靖西縣龍邦口岸,沒有誰比年逾七旬,生於斯,長于斯的黃世邦更了解口岸大大小小的山嶺地勢情形了。這種瞭如指掌的程度恰恰使得他成為中越陸地邊界勘定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2005年10月,黃世邦家裏來了兩位自稱是地質勘查局的陌生人,仔細詢問了他在中越戰爭期間擔任民兵後勤隊長的情況,還反復問到是否熟悉周圍山嶺的情況,包括山脊、溝渠、谷底、水道、植被……

  老黃一邊回憶,一邊仔細地解釋每一塊山嶺的由來。兩位客人做了詳細的筆記。臨走時,這兩位同志反復叮囑:“我們到訪的情況一定不能輕易告訴別人。您所了解的情況也不要輕易透露給別人。”

  2006年初,這兩位曾經拜訪過老黃的同志再次來到他家中。邀請老黃前往實地勘察,核心是把過去的界碑一一找出來。這一跑就是一個多月。白天上山,晚上繪圖。這是老黃記憶最深刻的工作狀態。他説:“我磨破了4雙解放鞋。”

  凡有界碑的地方,他們都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同時還用隨身攜帶的“望遠鏡”記錄數據。黃世邦説的“望遠鏡”其實是測繪專用的勘測工具。

  “好些地方都是自衛反擊戰的時候我們解放軍守著的山頭,不少地方山嶺上還有貓耳洞、戰壕……”站在龍邦口岸的山頭上,幾乎可以俯瞰整個山嶺周圍。上世紀的中越戰爭中,“法卡山”上的“英雄連”被譽為保家衛國的楷模。如今,法卡山已經全部劃歸越南方面。

  “地雷就沒有了,這幾年大排雷把大部分地雷都挖了出來,現在翻山越嶺都挺放心的。”老黃用手指著周圍的崇山峻嶺跟記者説。

  祖籍靖西的桂林空軍學院一位教官則告訴記者,前幾年有報道説中越邊境大排雷,每天都能清理出上百萬地雷的説法並不可靠。實際上,中國軍隊早在1992-1994年就開始組織大排雷。“國際通行的慣例是,對於曾經有邊境糾紛引發戰事的兩國而言,如果雷區沒有徹底清除乾淨,是無法進行邊境勘查工作的。”

  老黃的兒子,黃岐輝也曾經在中越戰爭中擔任民兵,他告訴記者,龍邦一帶埋設的地雷種類有壓發雷、跳雷、拋撒雷等20多種,它們中有美制地雷、蘇制地雷、越制地雷及中國研製的地雷。

  “發現地雷難,排雷更難,由於埋藏時間長達十多年,很多地雷非常敏感,一些雖然已經失效,但危險依然存在,一些埋設精巧的‘詭雷’,被埋在石縫、山旮旯、樹杈等地方,而且多是兩三顆串連在一起,人稱‘連環雷’、‘母子雷’、‘陰陽雷’,讓人防不勝防。”黃岐輝説。

  排除地雷之後,龍邦、東興、寧明這些地方的邊境小道,成了地地道道的“親戚路”、“致富路”。

  女勘界隊員:美女們的野外生存法則

  在中越勘界隊員中,有一些特別能吃苦的勘界女人,她們在漫長的邊界線上演繹著女性報效祖國的壯舉和赤膽忠心。

  她們和男隊員一樣行走在茫茫大山、原始森林和崎嶇小路,還要經常面臨各種突發的情況,毒蛇、野獸,攀懸崖、過獨木橋。因為沒有公路,很多時候都需要徒步,在類似麻栗坡縣文金弄地區的原始森林中穿行,到處荊棘,加之沒有山路,邊走邊用刀在前面開道。潮濕的氣候使地上、石頭上都長滿了青苔,稍不留意就會栽跟頭。在懸崖峭壁上,得手腳並用,爬著走、蹲著走。在山上被螞蟥叮咬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此外,個頭特別大的蚊子、毛毛蟲和一些不知名的動物的“襲擊”也是常事,偶爾還會碰到黑熊等一些大點的野獸。“開始的時候還嚇得跑到男同志後面藏起來或者尖叫,後來逐漸就習以為常了。”女隊員廖維敏笑笑説。

  女隊員田麗華告訴記者,有一次在山上搭完帳篷出去砍柴回來,就發現一條色彩鮮艷的蛇已經睡在被子裏了。這也是為什麼劉建雲一年四季不管多熱都要穿兩條褲子,因為長到膝蓋高的草叢裏不知道會有什麼東西。

  在第四勘界組,還有一位被稱為“三姐”的女隊員袁自葵,她説,大家每到一個新的勘界點,先要四處尋找水源。她們都有過要喝牛棚裏的水的經歷,而旁邊就是牛的糞便。“這種水我在城裏生活時,可能衝廁所都嫌臟,但是在野外沒辦法,為了節約往返時間,我們盡可能選擇靠近界碑測量處住,什麼水都得喝。由於在野外時間長,很多隊員的肚子都已經習慣了生水,喝純凈水反而難受。

  “勘界結束了,我現在才有時間陪自己的小兒子。勘界的時候,‘媽媽過幾天就回來’的謊言不知道説了多少遍。”廖維敏説,“既然國家交給自己這樣一個神聖的使命,就必須捨棄小家。若干年後,每一位隊員都會為曾經參加過中越勘界工作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李懷岩 何豐倫)

  中越陸地勘界時間表

  1999年12月30日,中越雙方經過16輪談判,最終簽訂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在所有雙方有爭議的227平方公里土地中,113平方公里劃歸越南,114平方公里劃歸中國。

  2000年8月和11月,中越雙方在河內和北京舉行兩次會議,宣佈中越聯合勘界委員會正式成立。根據中越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將在中越邊界全線埋設1537座界碑,並在邊界實地勘定1347公里邊界線。當年12月,中越雙方完成勘界工作用圖的測制工作。

  隨後,中越聯合勘界委員會成立了勘界立碑技術專家小組及12個下屬聯合小組,以開展勘界立碑和清障排雷工作。經過2年的準備,中越陸地邊界野外勘界工作于2001年下半年全面展開。2001年12月27日,中越陸地邊界的第一塊花崗岩界碑在越南芒街立下。歷時8年的中越陸地堪界立碑工作正式展開。

  從2002年10月開始,雙方在兩國邊界全線開展勘界立碑工作。為了加快勘界立碑進程,中越雙方一致同意採取先易後難的原則。

  2005年是中越陸地邊界勘界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1月至10月底確定基本界碑位225個,增設輔助碑位50個,豎立界碑359塊,測定界碑點位189個,確定邊界線約170.858公里,勘界進度明顯加快。10月31日,中越陸地邊界雲南段共確定296塊基本界碑位置,佔總預設基本界碑564塊大約一半。增設45塊輔助界碑,豎立了258塊界碑(含輔碑7塊),勘定了294公里邊界線。

  2005年11月,中越兩國領導人就中越陸地邊界勘界進程達成共識:最遲于2008年完成陸地邊界全線勘界立碑工作。

  2006年6月,中越邊界全線已確認、豎立和精確測定界碑800余座,勘定界線700多公里,勘界測繪保障工作已完成總任務量的50%以上。

  2007年初,雙方完成了70%的勘界立碑。12個小組的測繪技術人員擴大為14個小組,40余名專業測繪人員與雲南和廣西兩省區外辦組織的勘界人員一道,兩國勘界測繪小組的談判開始每個月進行一次。2007年底,完成勘界野外作業任務量的88%。當年12月30日,雲南省與接壤的越南老街省邊界劃分和豎立界碑工作完成。

  2008年12月31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同越南外交部副部長武勇在河內就中越陸地邊界勘界剩餘問題達成一致,如期實現了兩國領導人確定的年內完成陸界全線勘界立碑工作的目標。(根據《中國測繪年鑒》、國家測繪局網站和新華社報道等整理)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