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5日起到2月上旬,國務院新聞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工商總局、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七部門將聯手在全國開展整治互聯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
從“艷照門”事件、“百度競價排名”風波到“死亡博客”引發的“網絡暴力第一案”,互聯網的暴力和低俗傾向再次引起公眾和有關部門關注。整治互聯網,遏制網上低俗之風蔓延,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昨日,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根據公眾舉報,公佈19家存在大量違反社會公德、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低俗內容的網站,谷歌、百度、新浪、搜狐等國內多家知名網站位列其中。
那麼究竟何為“網絡低俗內容”,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蔡名照向公眾介紹,網上低俗內容主要包括,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內容,包括宣揚血腥暴力、兇殺、惡意謾罵、侮辱誹謗他人的信息;容易誘發青少年不良思想行為和干擾青少年正常學習生活的內容,包括直接或隱晦表現人體性部位、性行為,具有挑逗性或污辱性的圖片、音視頻、動漫、文章等,非法的性用品廣告和性病治療廣告,以及散佈色情交易、不正當交友等信息;侵犯他人隱私的內容,包括走光、偷拍、露點,以及利用網絡惡意傳播他人隱私的信息等;違背正確婚戀觀和家庭倫理道德的內容,包括宣揚婚外情、一夜情、換妻等的信息。
延伸閱讀:
低俗信息何以屢禁不止
排除技術難度的可能,網站更多源於利益驅動
9家網站中有12家“接到舉報中心的通知後,未採取有效措施。”那麼,在明知已被行業組織通報批評的情況下,這12家網站為何仍置若罔聞?是監管有難度力不從心,還是利欲熏心而消極對抗?
“其實,過濾艷照、侵權等不良網絡信息,技術上並無難度。”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比如對於一些涉黃信息的頁面,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方完全可以通過提高網頁內容質量的識別技術提前識別。這樣,搜索結果就不會出現在供用戶檢索的數據庫中,絕大部分涉黃網頁會在這一層面被過濾掉。
“一旦發現博客或論壇裏出現了侵犯個人隱私權或名譽權的帖子,受害者舉報給網站,得到的答覆多是要求當事人提供身份證或者單位證明信等材料,傳真給網站後才進行核實處理,但大多處理不及時,給當事人帶來很大的傷害。”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顧問、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主任邱寶昌經常接到類似投訴。他認為,網絡具有隱蔽性和及時性的特點,一旦造成侵權,影響會非常快。而網民不辨真偽,以訛傳訛後,會對當事人造成更大的傷害。“那些明顯帶有謾罵、侮辱、色情等性質的帖子或圖片充斥網上,但有的網站卻以海量信息來不及處理為藉口,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更是對法律的蔑視。互聯網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在排除技術難度的可能後,網站對低俗信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多地還是因為利益驅動。涉黃內容能為某些網站的貼吧、相冊帶來巨大的流量,而且這些流量能為投放廣告的客戶帶去訪問用戶,還能利用這些內容為客戶做社區營銷聚集人氣。”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很多內容低俗的網站,只要交了錢,就能被搜索引擎收錄。
國新辦相關負責人認為:網絡低俗信息之所以有很強的頑固性、反復性,其主要原因,一是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一些網站置法律法規和社會責任于不顧,故意發佈低俗內容吸引點擊率,屢改屢犯、邊改邊犯的情況相當普遍;二是一些網站對論壇、博客、播客等互動欄目管理不嚴,使低俗內容在網上大量傳播;三是少數網民法律意識和自律意識淡薄,不負責任地利用互聯網大量傳播低俗信息。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