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美國人鮑勃 霍普在天安門廣場拍攝一部介紹中國的紀錄片。本報資料圖
2008年,來自世界各國的殘奧會參賽選手從天安門廣場經過。本報記者 楊宗友/攝
述
累積30年之後,中國國際地位在2008年實現了“質的飛躍”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董曉賓 特約撰稿余瑩發自北京
30年前,一位美國記者去深圳採訪時,當他聽到當地領導介紹説要把一個南方小漁村轉變成全球製造基地和航運重鎮時,顯然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而30年後的今天,當一位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創造出一個叫“中美國(CHIMERICA)”的新詞,把中美相提並論時,沒有人會輕易説他在信口開河。這位經濟學家甚至提醒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不要等到2009年4月的G20峰會才行動,就職後第二天就應該立即召開“中美國”的“G2峰會”!
我們不得不説,2008年對中國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在全球實力排行榜上,其舉足輕重的地位格外醒目。
2008國際舞臺明星
12月17日,被譽為“非官方的國際經濟最高級會談”的世界經濟論壇向外界透露了一條重要消息,他們將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2009年1月28日在達沃斯舉行的年會。“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大國,它的合作對於重新啟動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説。
而預定2009年4月在倫敦召開的第二次G20峰會上,中國對“後危機世界”的看法同樣引人關注。
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將中國推向了國際舞臺最前沿。
秘魯當地時間11月23日中午,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穿上名為“查蘭”的羊駝毛披肩,站成前後兩排進行大合照。站在前排正中的,自然是東道主秘魯總統加西亞。站在加西亞兩旁的,都是中國人,一位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一位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
路透社次日報道説,中國在APEC峰會上光芒四射,成為引人注目的中心。甚至有拉美媒體稱“APEC峰會成為中國尋求衝擊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演練”。
這一幕,和一週前華盛頓G20峰會上的場景有異曲同工之處,當時胡錦濤坐在東道主美國總統布什的旁邊。那次峰會被國際社會當作標誌中國作為世界一個重要經濟力量崛起的例證。
以上還算不上中國在2008年國際舞臺上最搶眼的時刻。
“中國準備告訴世界,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8月8日,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開始前幾小時,一位俄羅斯記者在鳥巢看臺上,寫下了自己的感受:“聚集北京的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國際機構代表以及成千上萬的外國賓客就是嚴厲的考官。他們可能在奧運會後有不同的評語,但無法不對30年裏成就巨大飛躍的這個國家及其人民表示尊敬。”
其實,早在今年5月份中國舉全國之力迎戰發生在四川的百年不遇的大地震時,國際輿論中也有過類似的評價,他們很好奇,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
“沒有哪個國家能獨自應對強度如此大的地震。”6月29日結束在四川地震中受災嚴重的都江堰市行程後,美國國務卿賴斯對記者説:“我看到中國政府和官員十分用心,我看到了他們在重建工作上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