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16日舉辦了主題為“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其榮譽學部委員陸學藝在發言中闡述了三十年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
在他看來,三十年間,中國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社會階層結構也發生劇變:工人階層空前壯大,新産生一個私營企業主階層,同時社會中間階層正在逐步成長。
他説,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一個以專業技術人員、農業中的專業大戶、自我雇傭者和 中小企業主為主的社會中間階層已經産生,並正在逐漸成長。1999年,中國的社會中間階層約佔全國就業勞動者總數的15%左右,近些年來平均每年增加約1個百分點,2007年約為23%,到2020年有望達到38%。
“社會中間階層在政治上是一支社會穩定的力量;在經濟上是重要的大眾消費力量;在文化上是時代的引領力量。這個階層的成長和壯大,對於縮小收入差距,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陸學藝説。
陸學藝同時表示,這個初步形成的階層結構還不是工業國家應有的橄欖型的階層結構形態。該減少的還沒有減少到位,農民的基數還太大,農業勞動者至今還佔勞動力的四成以上,這個比例還應該大量縮小。
“中國現在的經濟結構,已經到達工業化社會中期階段,但社會結構還是工業化社會初期階段。正是由於社會結構明顯滯後於經濟結構,二者的不協調,是當今中國發生諸多經濟、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他説。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將從金融、社會及國際政治等三方面系統回顧和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曆程。
責編:張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