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五日,廣西軍區相關官員透露,廣西邊防某部排雷隊十二月三日開進廣西龍州縣科甲馬鞍山雷區進行排雷工作。歷時六年的中越邊境廣西段勘界清障排雷,目前只剩下這片雷區。三日至四日,該排雷隊在這片雷區進行了排雷密集作業。圖為士兵在搜排地雷。 中新社發 蔣雪林 攝
圖為引爆地雷。 中新社發 蔣雪林 攝
中新社龍州十二月五日電 題:直擊中越廣西邊界最後一片雷區排雷現場
作者 蔣雪林 李立勇
三十二歲的朱振寶是廣西邊防某部排雷隊的一員,他本月七日將退伍返回家鄉山東老家。部隊領導本來安排他這幾天休息。但已在中越邊境線上排雷十多年的他,覺得這是最後一片雷場,能參加這裡的排雷很有意義,他堅決要求隨隊完成排除這片雷區後,才肯返鄉。
他和二十多名戰友一起,趕赴熟悉又陌生的雷場。扛炸藥、製作點火管、進入雷區爆破,搜排,標示地雷,引爆地雷。這些工作他和戰友們無數次地重復過。由初次排雷的興奮,到多次排雷後的麻木,再到今天,變得戀戀不捨。朱振寶和戰友們對於能親手完成這項任務,感到非常自豪。朱振寶説:“排雷工作馬上就要結束了,勘界立碑也即將結束,內心感到輕鬆而高興。我相信,排雷工作將走入歷史,邊界不會再有雷障,將變成和平友好發展的通道。”
自二00二年以來,朱振寶所在的部隊轉戰廣西龍州和大新兩縣幾百公里的邊境線上,鞋子磨破了四雙,來回在崎嶇的山路上跋涉二千多公里,過程充滿著危險和艱辛,但看到中越雙邊友好不斷加深,中國和東盟的合作不斷深入,自己能為雙邊的友好發展做點實事,朱振寶和戰友們感到非常欣慰。
歷時六年的中越邊境廣西段勘界清障排雷,進入今年十二月份後,只剩下了廣西龍州縣科甲馬鞍山雷區。十二月三日,廣西邊防某部排雷隊受命清除這片雷區。這幾天這支排雷隊將進行密集作業,進行邊境線上最後階段的排雷。
雷區四處充滿危險。排雷隊長劉雲慶説,這次廣西勘界排雷雷場分佈地形複雜多樣。雷區跨度一千零二十多公里;廣西邊境地區埋設的地雷種類有壓發雷、絆發雷、跳雷、定向雷、觸發雷、拋撒雷、防坦克雷等二十多種,它們中有美制地雷、蘇制地雷、越制地雷及中國研製的地雷,有的埋設十餘年後逐步開始失效,有的三十至四十年還爆炸傷人。加上地雷埋設時間長,銹蝕嚴重,有的變得更為敏感,稍有觸動就會爆炸;更令人頭疼的是,那些埋設精巧的“詭雷”。這種雷往往被埋在石縫、山旮旯、樹杈等地方,而且多是兩三顆串連在一起,人稱“連環雷”、“母子雷”、“陰陽雷”,讓人防不勝防。
“轟隆隆!”只見一團濃煙陡然升起,地動山搖。劉雲慶一聲令下,戰友們剛剛發現的一顆五八式防步兵地雷被引爆。
濃煙過後,戰士們都安然無恙。劉雲慶説,這個雷場傾斜度約在七十度左右,非常陡峭,爬上爬下,要靠扶著路旁的樹木,而路的兩邊就裸露出四五枚地雷,非常危險。但由於戰士們均嚴格按照排雷操作規程進行排雷,這次排雷沒有發生安全事故。
劉雲慶説,每次排雷前都反復查明雷場情況,六年來,先後派出二十多個調查組共三百多人次,沿防區邊境線勘察近四百多公里,較準確地查清了邊境雷場分佈、性質和種類等情況。
為確保排雷安全,這支部隊制定了嚴格的安全措施。對不遵守操作規程的戰士,堅決不準上雷場排雷。但由於排雷時間跨度大,在長時間的排雷過程中,有些戰士出現了思想鬆懈現象。劉雲慶一經發現,均給予嚴厲懲處。
六年來,廣西邊防某部排雷隊研製了幾種切實可行的掃雷方法,掃雷速度之快、成本之低、傷亡人數之少,在世界掃雷史上都罕見。
責編:張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