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午夜新聞):隨著“神七”發射時間的臨近,目前,氣象測量的要素、次數、密度相應增加,氣象預報保障服務的內容和要素也越來越貼近於實時。
中央臺記者 劉慶生:在我身後的不遠處是已經整裝待發的神舟七號,隨著發射日期的日益臨近,各種氣象數據收集的密度在不斷地加大,我身後正在放飛的是高空氣象探測氣球,它的放飛密度已經從原來的每隔12小時一次,增加到每隔6小時一次。
這個直徑一米多的大氣球是專門用於探測高空風的,能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高空風的風速和風向是火箭發射能否精確入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這個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內的氣象臺,氣象監測設備是一流的,像這樣的氣象臺站在發射場周圍一共有5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臺臺長 王亞榮:這邊的氣候特點就是兩個字──多變,主要是大風會突然颳起來,大風會對我們的發射造成影響,第二個是有一些積雨雲,就是帶強電場的積雨雲會對我們的發射帶來影響。
一個星期前,王臺長和他的同事們已經不回家了,24小時待命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的工作就是收集氣象數據,並將觀測到的數據實時地報告給氣象數據分析系統。這間會議室就是對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的地方,從一週前開始,這裡每天要進行兩次氣象會商,並報告一次氣象會商的結果,每天從這裡發出的72小時專業氣象預報為火箭發射各大系統提供了行動指南。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主任 劉漢濤: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把氣象服務工作做好,可以説現在天氣變化情況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責編: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