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民調97.3%公眾認為學前教育收費過高

 

CCTV.com  2008年09月23日 07: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有點名氣的幼兒園就是貴,有一家光是贊助費就要5000元。”選來選去,家住北京市天通苑的朱大爺讓孫女就近上了一所私人幼兒園,“每個月交700多元,可是教學質量還是不放心哪,我準備讓她上完小班和中班就轉學,多花點錢去所好點的幼兒園上學前班,別耽誤了。”

  如今,在全國各地,高收費現象已經蔓延到學前教育階段。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新浪網,對3115名公眾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1.1%的公眾認為學前教育收費“非常高”,26.2%的人覺得“比較高”,合計比例高達97.3%。

  67.2%公眾認為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太少

  調查中,67.2%的人覺得學前教育收費高是因為“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太少”,52.0%的人認為,高收費是“政府對學前教育投入的資源分配不均”造成的。

  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係馮曉霞教授指出,長期以來,我國的幼教經費一直只佔整個教育經費支出的1.3%左右。發達國家學前教育經費佔總教育經費支出一般達到3%以上,法國和丹麥分別佔到11.1%和10.6%。而且,我國的農村幼兒園和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基本上沒有納入公共財政體制。

  在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係教授朱家雄看來,學前教育的資源分配不公是個歷史遺留問題,“長期以來教育部門重點扶植幾所公立幼兒園,更容易出政績,只是現在轉制後好的公立幼兒園太少了,大家才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歷史遺留問題長期存在,但新的學前教育改革卻反而帶來了新的不公平。調查顯示,對於我國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64.8%的人首選“體制改革問題,未處理好政府投入、社會投入與市場投入三者的關係”。

  據了解,改革開放後,民辦幼兒園出現。經過20年的摸索,國家開始立法對民辦教育進行規範和促進。1997年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和200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客觀上刺激了民辦幼兒園的發展。

  市場化傾向的改革加劇了學前教育的逐利傾向。調查顯示,63.3%的人認為學前教育存在亂收費。49.9%的人認為學前教育收費高的原因是,少數公辦著名幼兒園供不應求,收取高額贊助費,47.1%的人覺得大多數民辦幼兒園按市場定價,追逐高額利潤。

  在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馮慧燕看來,公立幼兒園收贊助費,源於教育部門過時的政策規定,“教育部門給公立幼兒園定的收費標準一直沒變,實在偏低。公立幼兒園也要生存。贊助費的關口一打開,這價格自然就漲得沒邊兒了”。

  而民辦幼兒園享受不到公立幼兒園的優惠政策,就只能按照市場行情來定價。一旦辦出名氣,民辦幼兒園也紛紛加入收贊助費的行列之中。

  記者採訪中遇到一類特殊的民辦幼兒園,被稱為“黑戶園”,原因在於沒有教委頒發的辦園許可證。北京天通苑一家民辦幼兒園的園長透露:“天通苑十幾所民辦幼兒園,什麼證都有,就是沒有辦園許可證。600多名員工沒法簽勞動合同,不能上保險。”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開發商與教委之間的矛盾,民辦幼兒園只能跟著遭殃。

  馮曉霞認為,“私人資本都有逐利的性質,它不可能給大家帶來優質低價的幼兒教育。如果政府把學前教育全部推向市場,低收入人群的子女可能只有選擇‘黑戶’幼兒園了。”

  朱家雄並不認同,“在一些地方,財政不像北京、上海這樣充足,既然政府暫時沒有辦法解決所有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考慮借助社會力量和市場力量,也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學前教育。”

  68.5%公眾希望扭轉學前教育的市場化傾向

  魚龍混雜的學前教育已經影響到公眾的信心。調查顯示,61.4%的人認為學前教育“教育質量參差不齊”;60.7%的人認為學前教育“超前教各種知識,幼兒園小學化,加重兒童的負擔”。

  “學前教育還是要以教學質量為本的。”天津某高校的嚴老師認為學校附屬幼兒園把自己的孩子教得太死了,“室外活動太少,室內教學過多,孩子都沒靈性了”。

  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於學前教育階段最應該培養的能力依次排序如下:“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28.9%),“培養孩子的交往與協作能力”(21.0%),“增強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18.7%),“因材施教地發展孩子的各種潛能”(17.6%),“鍛鍊孩子的身體,促進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13.0%)。

  調查中,55.1%的人認為當前學前教育師資水平不高,52.4%的人感覺幼兒教師“不作為,僅僅把幼兒園當成看孩子的地方”。

  北京市民辦幼兒園巴學園園長李躍兒説:“扣除老師的工資、教學投入和科研經費,剩下的學費收入就只夠當風險基金了。”在這家幼兒園的網站上,每個孩子每月的收費標準是3000元,其中學費1200元,其他是保證金,“我們沒法像公立幼兒園那樣通過編制來留住老師,只能靠錢和幼兒園文化,讓老師覺得在這裡很幸福,有前途。而很多民辦幼兒園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一名新老師幹了兩三年需要漲工資的時候把她換掉,然後再去招低薪的新老師”。

  馮慧燕説:“公立幼兒園的老師基本都有事業編制,國家按人頭和教師職稱對各個公立幼兒園進行資助,個別著名的大幼兒園還能獲得一些額外的經費。這使得我們園的老師在工資、福利、政策上都有很強的保障,師資隊伍也能維持很強很穩定。”

  調查顯示,對於如何解決目前的學前教育問題,68.5%的公眾希望“扭轉學前教育的市場化傾向,更多地考慮教育公平問題”;64.2%的人選擇“政府重視並增加資金投入”;57.4%的人認為政府應該“重視對幼兒園教師的培養,從根本上提高幼教質量”,42.2%的人認為要加強管理,規範亂收費和黑戶幼兒園。

  朱家雄説,“我覺得比較可行且體現教育公平的辦法就是將國家投在公立幼兒園上的錢拿出一部分來,去幫助農村兒童、農民工子女這些真正需要幫助的群體。公立幼兒園有底子,即使失去一部分國家經費,也不可能就此衰落。”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