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現場開啟鐵函。南京市博物館提供
絲織物掀起一角,可以看到鎏金塔的塔心部分。專家表示,為防止稀世寶塔暴露在空氣中遭到損壞,絲織物不能完全打開。
隨鐵函出土的三顆水晶球。
隨鐵函出土的“金鳳凰”。
昨天,神秘的大報恩寺遺址地宮鐵函,終於在上午9點30分于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地庫開啟。本報于4日發表的史學泰斗對鐵函的揭秘報道中稱,可能會有絲綢包裹的“七寶塔”,得到了證實,令人驚喜的是鐵函裏真的有一座“鎏金七寶塔”。但意想不到的是整個發掘過程,懸念不斷。南京電視臺聯合鳳凰衛視對發掘現場進行了直播,考古發掘中,邀請了著名文化學者王魯湘,歷史學泰斗蔣讚初,陜西省考古專家韓偉,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夏維中,南京地方誌研究專家馬伯倫,南京市博物館副館長華國榮等專家學者對三個發掘階段進行了解答。但“七寶塔”裏究竟藏了什麼寶物,尚無結果。至昨天傍晚,發掘工作仍在進行,鐵函再次蒙上神秘的面紗。
第一階段
上午9:30至10:30
準備工作:清理頂部保持地庫恒溫
許海峰。
第二階段
中午12:30至下午1:30
沒有失望:絲織包裹東西浮出水面
第二層蓋板開啟時,華國榮親自上陣了。他介紹説:“第二塊蓋板與鐵函周邊連接較松,在保證不下滑的前提下,完成開啟較為順利。鐵函裏積水很多,我們將用一個特製的漏斗放進水裏,再用吸管慢慢地平穩抽水。從浮在水面的部分物體看,像是包裹豐滿的絲狀物。”在鐵函中積水被抽到10厘米時,絲織物包裹的文物浮出水面,華國榮説,令他十分興奮,是一塔狀的物體,可能是期待的“七寶阿育王塔”。為何不一次將水抽幹?華國榮解釋説,這樣做是為了不破壞文物,保持函裏的文物處於原始狀態。説完,他宣佈考古程序暫停,把鐵函密封了起來。接著考古人員用備好的氮氣置換出函內的氧氣,以保證與地下一致的空間狀態。
“已露出水面的絲織物可能將七寶塔連底包裹起來,要想取出,還要再進行研究決定取出的方案。”華國榮表示,必須慎重考慮,考古程序不會在一天裏就能完成。
[專家分析]
史學泰斗蔣讚初:
大報恩寺遺址下有4個地宮
“七寶阿育王塔”的“七寶”是哪七寶呢?前面本報在史學泰斗蔣讚初教授揭秘篇仲介紹,大體上是以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瑪瑙、硨磲為七寶,將之作成“微型寶塔”,以放置供奉的舍利。蔣老曾説過,南朝高規格的佛塔舍利都是用錦緞包裹的,梁武帝在復建長干寺時,就是用“九重錦繡”包裹了地宮裏的舍利和供奉物。唐朝潤洲刺史李德裕從禪宗寺塔的地宮中得到一批舍利,也是用“九重錦繡”包裹放置金棺銀槨裏,此次鐵函裏的“微型寶塔”也同樣被證實是用絲織物包裹的,是否是“錦繡九重”,要等水完全抽幹後方能確定。
那麼這個露出水面的“微型寶塔”是否就是碑文上記載的“七寶阿育王塔”?蔣老認為,大報恩寺遺址上可能有4個地宮,一個是最早的阿育王塔地宮,兩個是梁武帝復建塔時的南朝長干寺地宮,再一個就是至今沒找到的明成祖朱棣建的大報恩寺地宮。鐵函究竟出自哪個地宮要等開啟工作全部完成後,對文物進行進一步研究考證才能作出最後的結論。
第三階段
下午4:00至5:00
令人驚喜:真的有座鎏金七寶塔
下午4點進入第三個發掘階段,此時,鐵函已處於無水狀態,絲織物包裹的塔形已完全呈現出來。4點56分,一個令人驚喜的消息從地庫中傳出,華國榮輕輕提起鐵函裏絲織物的一角,記者清楚地看見了包裹中的一個塔狀物的塔心部分,看上去還很新,在燈光下發出藍光,非常神奇。“很顯然,這是一座鎏金七寶塔,塔身有精美的裝飾圖紋,高度和體積還不能確定,要進行畫圖、測量、做平面、立面分析。”九重錦繡如同是佛祖穿的衣物,華國榮表示,上千年的絲綢能夠保存得如此完好,出乎意料,也是十分珍貴的文物,無論如何也要想法保存好。華國榮表示,為防止寶塔暴露在空氣中遭損壞,絲織物不能完全掀起,只能露出一角。
另外記者奇怪的是,除此次發掘出的鎏金塔用絲綢包裹著以外,下面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也是用絲綢包著的。而在其下面還有一個四方體的東西,像是塔座,沒有用絲綢包裹。究竟塔裏藏有何物,華國榮説,目前絲織物上尚存許多銅錢,要在短時間內取出,是不可能的。至於塔下還會出現什麼東西,一切要等絲織包裹物全部打開,才能確定。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