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關注2007年全國防汛抗洪
楊景宏在巡堤排查險情(7月25日攝)。安徽省淮南毛集試驗區夏集鎮的楊景宏是一位在鄉鎮工作了36年的老黨員、退居二線的老防汛專家。雖然已連續兩周吃藥、“挂水”(打點滴),但在防汛最需要技術支持時,這位老人二話不説,拔掉針頭,把急救藥裝進口袋,當天就從60多公里外的家中趕到了防汛第一線。他説:“雖然退居二線了,我還是個老黨員。防汛就是戰場,一分一秒耽誤不得。”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退居二線了,我還是個老黨員”
──記帶病堅守防汛第一線老黨員楊景宏
新華網合肥8月11日電(記者程士華、陳曄華)安徽省淮南毛集試驗區夏集鎮的楊景宏是一位在鄉鎮工作了36年的老黨員、退居二線的老防汛專家。雖然已連續兩周吃藥、“挂水”(打點滴),但在防汛最需要技術支持時,這位老人二話不説,拔掉針頭,把急救藥裝進口袋,當天就從60多公里外的家中趕到了防汛第一線。
同事們親切地稱楊景宏“老楊”。夏集鎮鎮長張景新説:“老楊是個‘老防汛’了。鎮裏籌劃防汛,缺少技術人員,我立即就想起了他。”對地處西淝河畔的夏集鎮來説,防汛是基層工作中三年兩頭抓的重頭戲。老楊年輕時擔任過16年的鄉鎮人武部長,每次防汛都衝在第一線。多年的經驗積累,他成了一個當之無愧的防汛專家。
夏集鎮段堤壩2003年發生過潰堤,今年水位超過潰堤水位0.23米,防汛壓力驟增。張景新打電話問老楊能否參加防汛,老楊沒有絲毫猶豫:“行,我明天就去!”此時,除了老楊的家人,沒有人知道,在此前的兩周裏他犯突發性心臟病,一直在吃藥“挂水”。
老楊口裏説是“明天”,卻在當天下午就從60多公里外的家中趕到了鎮防汛指揮所。問他為啥這麼快,他説:“雖然退居二線了,我還是個老黨員。防汛就是戰場,一分一秒耽誤不得。”
在夏集鎮臨時防汛指揮所內,記者看到了剛剛巡堤回來的老楊。黃色解放鞋上還沾著稀泥,褲腳上泥點斑斑。老楊的寢室沒有蚊帳,一隻吊扇正在呼呼作響。床上放著一個發黃的玻璃杯、一隻手電筒、一頂草帽,還有喝了半瓶的礦泉水。幾張皺皺巴巴的報紙佔去了床上三分之一的空間。記者發現他總是隨身攜帶一個黑色皮包,便説道:“天這麼熱,拿著包多不方便呀!”他笑笑説,包裏可有“寶貝”呢。記者滿以為是防汛的技術資料,打開一看,發現裝著心寶丸、復方丹參滴丸等心臟急救藥。一名鄉鎮幹部感慨地説:“巡堤查險經常熬夜,我們上壩都要帶著煙,而老楊是帶著藥上去。”
老楊説:“防汛不光要體力,還要有經驗,關鍵時刻生薑還是老的辣。”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都沒有經歷過防汛,即使發現了險情也不會妥善處理。巡堤查險,技術非常關鍵,儘早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否則,就是一處很輕微的滲水、管涌,也會引發潰堤,小事也會變成大事。
7月12日淩晨,西淝河朱崗段有一處堤壩滲水,老楊仔細勘查滲水情況後,拿出了堤壩加固方案,用沙子、石子等對滲水壩段引流導滲,一直到下午,堤壩加固工作才基本完成。
隨後,老楊又一直觀察到次日淩晨4時許,看到水流變清了,險情基本控制了,他才放下了心。夜裏,老楊心跳加速,心臟難受,撐不下去了,就吃些隨身帶的急救藥。別人勸他休息,他只説:“不礙事,吃吃藥就沒事了。”
這樣的事情對老楊來説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出現管涌,他會一個猛子扎到河水裏,靠身體探水深、測流速,憑著多年與洪水打交道練就的絕技,指揮搶險隊把出水口封得死死的,那勁頭不亞於二十來歲的小夥子;發生塌方,幾十米甚至數百米的大面積滑坡,他臨危不亂,打護堤、做戧體、夯木樁、填沙包……
20多天來,老楊既是指揮員又做戰鬥員,和年輕人一起在堤壩上吃住。白天頂著烈日,晚上打著手電筒巡堤查險,睏了、累了就在工棚裏打個盹。人瘦了10多斤,皮膚曬黑了,腳也泡爛了,身上被蚊蟲叮出了點點紅斑。
“有這樣的老黨員&&,我們苦點累點還有啥好説的。”一些正在堤壩上巡堤的群眾説。在幹部群眾的齊心協力下,夏集鎮堤壩段安然無恙,圩內的兩個國家大型煤礦安全度汛,14000多村民生活生産一如往常。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