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走進內蒙古──CCTV-4特別報道
進入[中國新聞]>>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內蒙古自治區有420萬人是蒙古族,其中三分之一的蒙族人生活在通遼,通遼有著名的科爾沁大草原,這裡保存了完整的蒙古族草原文化,在馬背上生活的科爾沁人把馬視為朋友,奉為聖物,在內蒙説起“馬王之鄉”,那就是通遼。
來到科爾沁草原,這裡的牧民都會騎在馬上高唱這首迎賓曲歡迎遠方的客人。科爾沁草原與松濤萬頃的大興安嶺毗鄰,與一望無際的松遼平原相連,12世紀,成吉思汗把河川眾多、水草豐茂的科爾沁草原賜給了自己的弟弟哈斯爾。科爾沁的蒙古馬隊在能騎善射的哈斯爾的調教下,成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騎兵部隊,輔佐成吉思汗完成了統一蒙古的大業。900多年過去,科爾沁人養馬、馴馬的傳統代代相傳,蒙古馬故鄉的美名流傳至今。
記者宋大珩:馬是科爾沁人最好的朋友,科爾沁騎兵曾經是成吉思汗大軍中先頭部隊,他們驍勇善戰,現在賽馬是科爾沁人最喜愛的草原體育運動。
作為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草原人離不開馬。如今雖然馬不再是主要的生産工具,但科爾沁草原的人家仍然養馬、愛馬。馬通人性、忠實主人的品格也一直為人稱道。科爾沁蒙古馬四肢修長,爆發力強,速度快且有耐力,被公認為是蒙古馬中的短跑高手。
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體育局局長包布日額:我們科爾沁左翼後旗這幾年馬的速度上有一定的優勢了,優勢主要是我們引進了一批英純血馬。英純血馬在短距離速度上,現在在世界上有相當大的優勢,所以説我們借助這個優勢,引進以後與我們科左後旗的這些蒙古馬互相雜交改良,從耐力和長距離速度上,現在看有提高的優勢,互相彌補、取長補短。
養馬馴馬,科爾沁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辦法。為了減輕馬的承重,騎手一般都由7至14歲的少年擔綱。騎手會先在兩歲左右的蒙古馬群中選秀,有潛力的“良駒”,會被單獨安排在特製的馬廄裏精心飼養。隨著賽馬體型的變化,馬槽要不斷地加高,這是為了讓賽馬能昂首挺胸,展現霸氣。
近年來,科爾沁馬幾乎包攬了中國賽馬比賽的金牌。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的選手在廣州舉辦的“中國馬王”爭霸賽上,獲得了兩連冠,通遼也被譽為“馬王之鄉”。
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體育局局長包布日額:頭幾年只不過是養馬愛馬或者是參加那達慕這樣的賽事,經過這幾年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現在我們的馬業已經帶起來了。我們這養馬的人越來越多,並且馬的價位也越來越高。我們有的牧民通過多年參加比賽,在賽事上獲得的經濟收入就達到四、五十萬元。
現在,科爾沁優良賽馬的均價都在6萬元以上,通遼的馬産業進入了黃金髮展時期,今年九月,通遼將承辦中國速度賽馬錦標賽,國內100多家馬術俱樂部都會參加,科爾沁人希望在贏得比賽的同時,能吸引了更多的買家,繼續“馬王之鄉”的美名。
責編: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