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01:46 來源:山西新聞網
專題:迎接中國共産黨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張治中,現年49歲,省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話劇“金獅獎”得主。從藝20多年來,他擔當了近20余部話劇、50余部影視劇和若干個小品的主要角色,塑造出許多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特別是在話劇《立秋》中,成功扮演了重要角色“許淩翔”,受到了廣泛好評。
“我昨晚剛回到太原,路上就有些不舒服,可能是中暑了。”6月16日,記者在省話劇院見到了演出歸來的張治中。作為山西和內蒙古文化交流系列活動的“重頭戲”,十幾天來,話劇《立秋》在內蒙古的演出密度和受歡迎程度空前,同時,過度的勞累也讓張治中有些招架不住了。
《立秋》雖已上演數百場,但此次草原之行,張治中不敢有絲毫懈怠,他説:“不管演員演出過多少場,觀眾是第一次看,我們沒有理由不投入全部激情。”
正是憑著這種“戲比天大”的敬業精神,張治中從家鄉萬榮縣的電影放映員成長為名揚遐邇的藝術家。今年5月,又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20多年來,他在舞臺和屏幕上塑造出許多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電視劇《水滸》中的晁蓋、《三國演義》中的馬謖、《中國女足》中的主教練、《肖勁光大將》中的肖勁光,話劇《活寡》中的老大、《迷霧人生》中尤金?奧尼爾、《元朝帝師八思巴》中的八思巴、《父親》中的父親、《天使的微笑》中的白仲民,特別是話劇《立秋》被評為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實現了我省零的突破,這與張治中成功地塑造“許淩翔”是分不開的。
臺前的張治中光彩照人,幕後的張治中同樣熠熠生輝──
為排練話劇《立秋》,他婉拒了電視劇《白銀谷》劇組的盛邀,個人損失了十幾萬元。若非對方一個電話打到省話劇院,請劇院領導幫助説服,他作出的犧牲可能永遠不為人所知。要知道,創作演出《立秋》之前,省話劇院相當一段時間沒有佔領市場的“吃飯戲”,演員收入下降,張治中每月工資只有800元,孩子正在上大學,他過得是緊日子。
錢倒也罷了,他還主動讓出一號人物“馬洪翰”。那是2004年3月,話劇《立秋》開始公開競聘角色,該劇導演、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陳?,看了張治中的表演後非常滿意:“好!‘馬洪翰’就是他了。”同時競演“馬洪翰”的還有董懷玉,老董還遞交了一份近7000字的對角色的分析文章。
“但這並沒有改變什麼,陳導還是堅持讓治中演男一號,造型上嫌我胖。”董懷玉告訴記者。
在藝術上有著更高追求的張治中,何嘗不想在這臺精品大戲中一顯身手?然而,當他得知老董的想法後,還是拉著副導演張晶一同去找劇院領導和陳?。
張治中懇切地説:“懷玉是咱劇院的老同志,今年已經58歲了,他演過的許多角色觀眾也很認可,可他至今還是二級演員,他需要機會。”陳?默默地看了張治中許久,然後給了他一拳:“你,真讓我感動!”
在省話劇院工作20多年,張治中不僅主動讓戲,還兩次把評一級演員職稱的機會讓給了快退休的老同志,錯過了醫療改革時本該享受的公費醫療。而他自己,從1984年結婚,就住在西山礦務局河澇灣宿捨得一間15平方米的小屋裏,一住就是18年。從西山到省話,張治中每天往返60多公里,為了不耽誤排戲,冬天5時就起床趕車,那時省城的公交車很少,擠車、倒車,辛苦異常,甚至有過被“吊”在車廂外的經歷。中午沒地方休息,他就蹲在省話的傳達室裏打個盹,有些老演員看著心疼,夏天的午後總要捎個西瓜給他解暑。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張治中從來沒有因為分不到住房鬧情緒,然而逼仄的住房,擋住了與鄉下老父共享天倫之樂的夙願,令他備感遺憾。
如今,老父已然駕鶴西去,但是,那一聲“去好好給人家幹”的叮嚀、那一句“生活上往下看,事業上往上看”的教誨,卻讓他堅守著做人敬業的標桿──
他讓出主角,但對藝術愈發精雕細刻。看過《立秋》的觀眾或許記得,那個力主建立現代銀行的改革派“許淩翔”,角色的戲份十分有限,但被張治中塑造得有血有肉;
他演技日益精湛,但藝術態度嚴謹如初。《立秋》在上海首演時,他久已成疾的腰痛突然發作,大汗淋漓,他在上場前打了封閉,咬著牙上了舞臺。燈光一亮,音樂一響,什麼病痛全都忘了,他又化作神形兼備的“許淩翔”。大幕合上時,他卻一下子癱倒在後臺;
他傾其所學提攜後進,期盼年輕人早日挑大梁。張治中不但親自做示範,熱心幫助年輕演員提高演技,而且在媒體採訪時,總是把年輕演員推向鏡頭,讓他們提高自信,擴大知名度。年輕演員們都説:“我們喜歡和張老師在一起,既能學演技,還能學做人。”
3年前,張治中榮膺全省首屆“德藝雙馨”藝術家。他很在乎這份榮譽,認真地説:“我首先是一名黨員,其次才是演員。”(記者 田建平)
責編: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