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焦點訪談]草原上的讚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9日 19:44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8月8日,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
進入[焦點訪談]>>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8月9日播):點擊看視頻〈〈〈

草原迷人的景色

過去荒涼的地方如今已建成了現代化工業新城

>>點擊進入論壇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8月8日,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60年來,經過艱苦卓絕的發展,如今這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生活日益富裕,大家用歌聲讚美著生活。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飽受剝削和壓迫的內蒙古各族人民從此站了起來,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的願望。

    60年來,內蒙古發生了很多變化,首先表現在交通日益便捷上。過去人們出行不便,如今內蒙古自治區的公路已達14萬公里,全區95%的嘎查(即村莊)通了公共汽車,70%以上的蘇木(即鄉鎮)鋪了瀝青路,人們出行越來越方便。

    畜牧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夏季打草對於牧民而言曾是十分困難的事,如今機械化打草已經逐步普及,效率大大提高,有力地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近年來,內蒙古乳業在全國颳起了一陣強勁風暴,在同一行業接連出現了伊利、蒙牛兩個全國知名品牌、知名企業,其産品銷售覆蓋全國市場。

    工業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過去荒涼的地方如今已建成了現代化工業新城,牧民變成了工人。如今,內蒙古已經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化工、裝備製造、農畜産品加工和高新技術為主的六大優勢特色産業,全區經濟增長速度連續數年居全國第一。

  詳細內容:

    演播室主持人 翟樹傑:

    提起內蒙古自治區,很多人的腦海裏會浮現出藍天白雲、奔騰的駿馬,或許還能唱上幾首動聽的蒙古族歌曲。這幾天在內蒙古的城市和牧區,到處呈現出歡樂的氣氛,草原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自己的節日。從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到現在這60年來,內蒙古的人民就是伴著歌聲團結奮鬥,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

  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文藝晚會上,76歲的老歌唱家胡松華再次唱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讚歌》。43年前,他第一次演唱這首歌曲,隨後這優美的歌聲便傳遍了四面八方。《讚歌》的創作靈感來自胡松華多年草原生活體驗。當時胡松華在草原上跟隨哈洽布老人學習長調,在老人的故鄉見到了一位盲人老額吉,他給老額吉唱起剛學的長調,沒想到老額吉聽著聽著卻哭了。

  胡松華 歌唱家:

  《小紅馬》還沒唱完,老太太的眼淚就滴到我們緊握的四隻手上。後來一想我唱的不是悲劇啊。後來老太太説,哎呀,聽你唱的歌我這心裏頭特別暖和,心裏面特別熱,而且同時讓我想起了我的為了解放戰爭,為了解放全中國,我獻出生命的騎兵的兒子。

  1947年5月1日在解放戰爭的炮火聲中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宣告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政府。在中國共産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指引下,飽受剝削和壓迫的內蒙古各族人民翻身解放,他們當家作主的喜悅與自豪深深感染了胡松華,也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

  從作詞到譜曲,胡松華一夜之間完成了讚歌的創作,多年來草原上有盛大活動的時刻,總會響起這首激情滿懷的讚歌。43年後,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的日子上,《讚歌》又再度響起。

  這是上世紀80年代草原上廣為流傳的一首歌曲,那時的草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78年首創到今天,這首《美麗草原我的家》德德瑪已經記不清唱過了多少次,她説每次唱這首歌感受都不相同,就像家鄉的變化每次都不一樣。

    德德瑪 歌唱家:

    這麼多的變化一下一兩句話説不清楚,我自己感覺就是有一件事來作為證明它的變化,它的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等級公路的産生。現在在內蒙古的各個地方,從呼和浩特市整個的高速公路通到海拉爾、通到烏蘭浩特、通到阿拉善、通到巴彥淖爾、通到鄂爾多斯。昨天我從鄂爾多斯回來的時候很快,一個多小時,從達拉特旗一個多小時就回來了。

  同樣感受著變化的還有草原上的牧民們。8月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水草豐美,記者到來時牧民們正忙著打草,為牲畜準備過冬的飼料。呼格吉樂圖是這片草場的主人,一家人承包了一萬兩千畝草場,夏季打草曾經是呼格吉樂圖記憶中最痛苦的事。

  呼格吉樂圖 牧民:

  那時候我十七、十八歲,那時候打草,那是最痛苦的,因為累,那時候也不是機械,都是用大釤刀打。

  記者:

  像那個大長的鐮刀似的那種。

  呼格吉樂圖:

  對,鐮刀,完了拿叉子挑。早晨起來起早貪黑的。

  當時就算起早貪黑地幹,這些活兒也得八九個人幹上20多天,現在從打草、捆裝到搬運都實現了機械化,四五個人用四天時間就能把活幹完,剩下的時間還能幫別的草場打草增加收入。買這些機械呼格吉樂圖花了30萬元,四年時間不到就已經掙回來了。呼格吉樂圖蒙語的意思是“發展”,吉樂圖一家的發展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在國家政策扶持和引導下,呼格吉樂圖開始飼養高産奶牛,同時對羊的品種進行改良。經過10多年的發展,現在他擁有40多頭高産奶牛,1700隻羊,僅這一項每年就能給他帶來40萬元的純收入。

  呼格吉樂圖:

  未來根據我的情況,我想主要是以高産奶牛為主,羊稍微縮一點。奶牛現在的價格好,我就是品種再改良改良,頭數再增加增加。

  在呼格吉樂圖為今後的發展規劃的時候,巴彥托海鎮的喬玉芳也在思考牧民的未來。喬玉芳所在巴彥托海嘎查靠近鎮區,可利用草場面積小,加上連續幾年的乾旱,草場退化嚴重。為了保護生態,近些年來,喬玉芳引導牧民精養、少養牲畜,發展高效益的現代畜牧業。同時帶領牧民組建了基建隊,又利用嘎查荒地辦起了環保墻體材料廠,還和北京一家企業合資興辦肉類深加工場,幫助牧民剩餘勞動力逐步向城鎮轉移。

  喬玉芳 呼倫貝爾市鄂倫克族自治旗巴彥托海嘎查黨支部書記:

  現在我們高産奶牛小區,奶牛基地和肉羊基地,它就作為我們的牧業生産區。牧業生産區在未來發展的幾年以後,它就是一個50歲左右以上的人群要在那邊從事畜牧業,年輕的人們都要上城裏。到城裏退休以後,一批又過去一批,就是新老接替,就是這麼滾動,搞城鄉統籌一體化的發展。

  現在通過畜牧業和其他産業的發展,巴彥托海嘎查的牧民人均收入從1995年的不足1200元提高到了人均6000元,集體每年也有上百萬元的收入。去年呼倫貝爾市新城區建設需要佔用這個嘎查的部分土地,喬玉芳和牧民們商量後向政府提出,不要經濟補償,要政策。

  喬玉芳:

  我現在是兩個嘎查書記,把兩個嘎查的牧民子女,18周歲以上30周歲以內的孩子送到呼倫貝爾市職業技術學校,送去學習培訓了。

  記者:

  學什麼呢?

  喬玉芳:

  學物業管理。

  記者:

  為什麼會去學物業管理呢?

  喬玉芳:

  因為我們跟呼倫貝爾市用這個土地置換的就是政策,讓把物業公司交給我們,我們培訓出來人才以後,為呼倫貝爾新城區物業服務、後勤服務。

  記者:

  就是考慮得更長遠。

  喬玉芳:

  對,畜牧業是我們的根,永遠不會丟,而且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生態,恢復到以前我們最美最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這種情景。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如今的草原不僅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家底也變得厚實起來。近年來,內蒙古乳業在全國颳起了一陣強勁風暴,在同一行業接連出現了伊利、蒙牛兩個全國知名品牌、知名企業,其産品銷售覆蓋全國市場。昔日風沙過處,如今已建成了現代化工業新城,曾經牧人揮鞭的身影已經被忙碌的現代産業工人取代。如今,內蒙古已經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化工、裝備製造、農畜産品加工和高新技術為主的六大優勢特色産業,全區經濟增長速度連續數年居全國第一。

  楊晶 內蒙古自治區主席: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總量由1947年自治區成立那個時候的5.3億元,增長到今天也就是2006年底的數據是4790億元,增長了196倍。財政收入由自治區成立時候的9萬元增長到2006年底的713億元。從産業情況看,發展到現在六大類的支柱産業比較配套的工業體系,銷售額突破了六千億。內蒙古自治區從這幾組數據上看,確實是有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孩子稚嫩的提問,相信會讓很多人會心地微笑,這首溫馨的《吉祥三寶》是近年來在草原上最流行的歌曲,作者布仁巴雅爾説,那是因為每個人心裏都有對和諧的嚮往。

  布仁巴雅爾 《吉祥三寶》作者:

  自己心靈深處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你最愛的人或者是你的家,這個時候一種和諧的聲音是人人需要的。

  主持人 翟樹傑:

  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這喜慶的日子,看看身邊的變化,聽一聽充滿民族特點的歌曲,總是讓人們想到很多。其實內蒙古人民生活翻天覆地變化的本身,就是一首首美麗的歌曲,讓人們去回味,讓人們去歌唱。在這裡讓我們祝願內蒙古的明天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他們的歌聲更動聽、更悠揚。

責編:魏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