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69名礦工獲救:欣慰之餘不忘反思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2日 07:58 來源:新京報

專題:關注安全生産 遏制礦難

    在中央和河南省領導的高度重視以及救援人員的日夜奮戰下,至昨日12時45分,河南陜縣支建礦透水事故中被困3天的69名礦工已全部安全升井。“這是近年來全國重大煤礦安全搶險最圓滿最值得慶祝的一次”。的確值得祝賀,這種祝賀,不是形式主義的,而是人們發自心底的欣慰。當曾經的此起彼伏的礦難一次次衝撞人們的心理底線,人們對礦難的成功救援似乎失去了信心,而這次,當69名礦工兄弟從井下活著出來,似乎點燃了人們心裏一度飄搖的希望之火───礦難是可怕的,但是,礦難不是絕望的。

    我們注意到,在礦工被困的3天裏,無數人尤其是無數的網民,一同為這69名礦工的生命擔憂,為他們祈禱、祝福。這讓我們相信,礦難並沒讓社會變得麻木,對於生命的敬畏與尊重,仍然是社會的核心價值。

    事故的發生有其原因,事故的救援乃至成功,也同樣有其必備的條件,它不是靠旁觀者的情感傾注、也不僅僅靠救援力量的強大,當大自然以殘酷的面目向人類發起進攻的時候,決定結果的恰恰是平時人類做了怎樣的準備。

    陜縣礦難的化險為夷,或許為以後煤礦災難的預防與救援提供了借鑒。

    事故發生之後,救援人員向井下被困人員壓風補充氧氣的工作一直在進行,向被困礦工輸送牛奶的方案也成功施行。“一堵、二排、三送氧氣”的搶險救援方案,使得被困人員能夠度過漫長的75小時。

    不少人因而奇怪,為什麼事故發生後,地面和地下能夠保持聯絡,能夠送水送食物?正像國家安監總局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王志堅所説的,“我們很幸運有一個壓風管道可以利用,通信線路沒有中斷,這是歷次救援都沒有的。”正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通道,給69名礦工以“生命臍帶”。然而,這樣的一個壓風管道,不是天外神力,也不是陜縣煤礦所獨有,它事實上正是《煤礦安全裝備基本要求》的法定要求。

    當一個壓風管道就為遇險的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援助,那我們也應當反思為什麼在更多的礦難中卻鮮見它們發揮作用?畢竟,對於更多的礦難事故而言,成功的救援仍是多麼難得。也正因此,我們固然可以為那些獲救的礦工兄弟而欣慰,但卻不得不為任何一起煤礦安全事故而揪心。因為對於煤礦安全,我們遠沒有到可以感到欣慰的時候。僅今年上半年以來───據國家安監總局7月10日公佈的數據───全國煤礦事故遇難人數就達到1799人,其中重大事故遇難人數上升。安監總局局長趙鐵錘同時表示,“當前煤礦安全生産仍然面臨嚴峻形勢”。

    即以此次陜縣事故為例,這次事故是自然災害造成的,但也並不意味著沒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人們注意到,陜縣此次事故源於大暴雨導致山洪暴發。按照一位礦工的説法,“那場雨大得嚇人,山谷裏的石頭都被洪水衝得翻滾起來,轟隆隆響,老遠都能聽到!”山洪既來,且其勢若此,是不是應當及早停止生産,讓礦工返回地面?對後來滲水到井下的鋁土礦坑和礦井老巷,平時做過風險評估和防範嗎?這些要求看起來有些“苛刻”,但是,面對生命,想到盡頭,永遠做最壞的打算往往是必須的。

    69名礦工全部獲救,我們松了一口氣。為生命的平安而欣喜,並不意味著可以為全國的煤礦安全形勢而欣喜。對於生命而言,任何一次成功的救援都值得為之付出最大欣慰。

    而對於煤礦安全而言,任何一點的疏漏都應當做出最深刻的反思。如果説,陜縣透水事故是一次對被困礦工全力施救、科學施救的成功之作,那麼人們希望它不是孤例,有關方面應當全面總結經驗教訓,將其用於提高當下的煤礦安全狀況,改進礦難救援機制,如此才能有利於扭轉隱患重重、礦難頻發的嚴峻形勢。

責編:肖金平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