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80年,黨引領人民軍隊闊步前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1日 07:57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

    80年前赴後繼,80年一脈相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作為人民軍隊的“軍魂”,早已流淌在了共和國軍人的紅色血液之中。

    旗 幟

    黨的旗幟就是軍隊的旗幟

    在毛澤東的帶領下,6個緊握的拳頭齊齊舉起:

    “犧牲個人,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破舊的小閣樓裏響起洪亮的宣誓聲。

    “這小小的一幕,拉開的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變。”國防大學教授徐焰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産黨領導南昌起義。9月9日,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

    “南昌起義部隊打出的還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旗號。”徐焰説,秋收起義時,在毛澤東的主張下,誕生了我軍的第一面軍旗──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

    紅色為底,象徵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共産黨的領導;星內鑲鐮刀斧頭,表示工農聯盟……這就是我軍的第一面軍旗。

    “第一面軍旗,就突出了軍隊是在共産黨領導之下、軍隊是工農子弟兵的性質。”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李春祥研究員説,然而,當時年輕的中國共産黨,還缺乏領導和指揮軍隊的經驗。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受挫後,兩個月就從起義時的2萬人減員至不足2000人。緊急關頭,共産黨人朱德和陳毅挺身而出,整頓部隊,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秋收起義部隊在向長沙進攻途中受挫後,9月29日到達永新縣三灣村。此時,部隊已由起義時的5000餘人減員至不足1000人。

    “那時,逃跑變成了公開的事,投機分子竟然互相詢問‘你走不’,‘你準備往哪兒去’?這真是一次嚴重的考驗。”毛澤東親自發展的6名黨員之一、後來的開國中將賴毅曾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

    面對這種情況,毛澤東決定對部隊實行整頓和改編,這就是 “三灣改編”。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徐佔權説,三灣改編是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開端,“支部建在連上”更是一個重大創造,成為人民軍隊建設的一項根本制度。

    從長征到抗戰,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黨對軍隊的領導制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

    1949年初,在設計新的軍旗時,毛澤東明確指示:軍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徵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2007年7月3日,解放軍新式軍服發放儀式在北京軍區舉行,全軍換發07式軍服工作正式開始。

    “從1949年到2007年,我軍軍服幾經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那標誌着黨的領導的五角星。”徐佔權説。

    道 路

    黨的方向就是軍隊的方向

    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將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概括為“三個提供、一個發揮”:軍隊要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黨的方向就是軍隊的方向,這一歷史使命迅速成為三軍將士的共同追求。

    每當重要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産黨總是適時給人民軍隊提出新的歷史使命,指明新的前進方向。徐焰説,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開始,中國共産黨所領導近百場大大小小的起義,都曾一度遭遇挫折。

    1927年9月19日晚,毛澤東在湖南瀏陽文家市主持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工農革命軍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另圖發展。這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開始。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馬上理解這一戰略轉變的意義。李春祥説,當時,由舊軍隊、工農組織起來的部隊仍保有諸多舊軍隊的特點,比如部隊只管打仗的思想。鋻於此,毛澤東宣佈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打仗消滅敵人;打土豪、籌款子;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並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

    執行“三大任務”,為中國共産黨、為紅軍贏得了人民的擁戴。

    在黨的領導下,人民軍隊越戰越勇,越打越強。堅決聽從黨的領導逐漸成為全軍官兵的自覺行動。今年90歲的老紅軍李水清説,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數萬與國民黨軍仇深似海的紅軍將士表現了聽黨指揮的高度政治覺悟,以民族大義為重,脫下紅軍帽,換上了國民黨軍軍徽,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抗日前線。

    “不管理解不理解,大家都知道,這是黨的決定,必須執行。”老將軍回憶。

    聽從黨的號召,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這支軍隊屢創以弱勝強的奇蹟;

    跟隨黨的腳步,從“小米加步槍”到開始機械化與信息化的雙重跨越,80年,人民軍隊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形 象

    黨員始終是這支軍隊的骨幹

    2007年4月,一位普普通通的共産黨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方永剛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這位“忠誠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教員”,入伍20多年始終堅持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積極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在身患絕症的情況下仍不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他的故事,成了這個春天最令中國人感動的話題之一。

    從方永剛到好軍醫華益慰,從導彈司令楊業功到獨臂英雄丁曉兵……在人民軍隊80年征程上,有多少優秀黨員以他們燃燒的信仰和生命,化作照耀遠航巨輪的生命燈塔?

    1935年5月29日,長征途中,一晝夜行軍240里的紅四團突然出現在敵軍把守的瀘定橋邊,22位共産黨員突擊隊在彈雨中毫不猶豫地爬上了懸在急流之上的鐵索。

    2001年11月11日,一輛滿載劇毒化工原料的卡車翻進洛河。22勇士的傳人們奉命出擊。在不清楚河有多深水有多急的情況下,22名黨員骨幹為成員的突擊隊員率先跳入河中。17個小時苦戰後,一條長34米、寬1.5米、高5米的沙堤截住了奔流的河水。

    突擊隊員之一劉國鵬説,直到很多天后,兩岸的居民才知道,為他們的生命築起第一道大壩的,正是當年飛奪瀘定橋22勇士的傳人們──一群甚至沒有來得及穿上防護服就跳入水中的黨員突擊隊員。

    “跟我衝!”“跟我來!” 在人民軍隊80多年的歷史中,這是一個多麼熟悉的聲音。聶榮臻生前曾回憶,每打一仗下來,黨團員傷亡之數,常常佔到傷亡數的25%,甚至50%。

    無論是雪山上伸出的那只握着黨章的手,還是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前介紹戰士入黨的莊重一幕,都顯示着這支軍隊一個80年不變的特點:黨員,始終是人民軍隊中最優秀最具召喚力的分子。

  

    《人民日報》 ( 2007-08-01 第05版 )

責編:霍筠霞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