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直播間?祖國不會忘記
吳運鐸,兵工專家,從事火炮技術研究。抗日戰爭中,在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研製出殺傷力很強的槍榴彈和發射架及各種地雷、手榴彈。三次負傷,做過20余次手術,全身有100余處傷痕,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建國後,他主持無后座力炮、高射炮、迫擊炮和輕武器等多項課題研究。為國家培養了兵工人才,為國防現代化和改善我軍裝備作出了貢獻。
“當我生命結束的時候,我沒有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沒有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鐸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他用自己光輝的一生,照亮了中國青年前進的道路,教育了兩代人。
“把一切獻給黨,這是我入黨宣誓的誓詞。我要下決心為黨的事業去奮鬥、去吃苦、去流血、去犧牲,把一切獻給黨,是每一位共産黨員都要堅持的終生義務”。這是吳運鐸在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也是他一生的準則。
吳運鐸也是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他以驚人的毅力,克服身體殘疾的困難,寫成了有10萬字的自述體小説《把一切獻給黨》,出版了700多萬冊,在廣大青年乃至世界産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
1984年11月,年老體殘的吳運鐸病倒了,住進了醫院。“我不能親自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了,可我的心依然在跳動,我的血依然是鮮紅的。我要把我的親身經歷,把我的切身體會告訴青年一代,啟迪、教育下一代。”吳運鐸在日記本上這樣寫到。
他把辦公桌搬進病房,邁開了啟迪心靈的又一步。一個工讀學校的老師,通過熟人找到吳運鐸,想請吳老師給學生們作報告。吳運鐸二話沒説,便答應了。這天吳運鐸穿著整齊,把鬍子刮得乾乾淨淨,走上了講臺。他的那顆把一切獻給黨的心,永遠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1991年5月2日,吳運鐸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無愧無悔地走完了74年的人生歷程,實現了自己把一切獻給黨、把一切獻給人民的誓言。
2007年6月下旬,在臨近建軍80週年之際,在吳老離開我們的第16個年頭,伊利集團總裁潘剛作為愛心使者來到北京航天總醫院,代表《祖國不會忘記》節目組,代表大益愛心慰問了正在接受治療的吳運鐸的夫人陸平。潘剛代表欄目組贈予了陸平榮譽證書和紀念章,囑咐老人要多保重身體。他説吳運鐸的精神,今天依據激勵著很多年輕人不畏艱難,開拓進取。人活著就是一種精神。吳老把一切獻給黨的精神會被祖國人民銘記心間!
當得知吳運鐸曾任職于兵器二零二所,並且是那裏的首任所長時,欄目組一行人員決定奔赴陜西咸陽二零二所,去看看那裏的工作人員,聽聽大家對於首任所長想説的話。
抵達二零二所,吳運鐸雕像和吳運鐸紀念館映入眼簾。運鐸精神更是深入到了每一個科研人員的心中。作為我國唯一的火炮技術研究所,兵器行業的火炮技術開發中心,二零二所肩負著火炮研製的重要職責。
為了檢驗所研製火炮的耐熱性與耐寒性,一線科研人員必須要經歷“冬煉三九,夏煉三伏”的嚴峻考驗。夏天,哪最炎熱,哪就有二零二所科研人員的身影。冬天,哪最寒冷,哪就少不了一線科研人員的身影。常年在狹小的炮艙內進行實驗操作,記錄數據。在跟一線科研人員的座談中,我們了解到,冬天,是最艱難的時候。因為天氣寒冷,因為炮艙狹小,我們的科研人員只能穿很少的衣服,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小炮艙內工作。當他們脫掉暖和的羽絨服進入炮倉的那一刻,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和決心啊!但是大家都説,這沒什麼,為了國防事業,我們願意!我們自豪!吳運鐸的精神也讓我們將寒冷置之度外了。聽著科研人員樸實的話語,有一種感動油然而生。
怎樣讓我們的科研人員冬天在狹小的炮倉內工作不再寒冷,成了大益愛心工作人員思考的問題。後來,了解到戶外使用的防寒服質地輕薄,適合在零下一二十度的環境作業使用,大益愛心決定購買一批這樣的防寒服,送給兵器二零二所一線科研人員。希望我們的一點心意,能夠讓一線人員在冬天狹小的炮倉內工作時,不再感到寒冷。
感謝為祖國的和平、安寧默默奉獻的人們。祖國不會忘記,我們不會忘記!
責編:肖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