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9日 11:51 來源:新華網
專題:林強十進阿布洛哈_CCTV.com新聞
林強,一個積極面對人生,熱心幫助他人,從點滴小事中感受快樂的人。(新華網圖片)
通往阿布洛哈村的山路上隨處可見的黃色小花。(新華網圖片)
新華網成都7月29日電(張嚴平、劉永華、劉大江)7月裏,高原的陽光像火一樣燒烤着,他又渴又累,幾身大汗之後,有些脫水,粗壯的身軀緩慢地移動着,一頭長髮被山風吹起。
今年53歲的林強已經是第10次踏上這條險峻的山路了。僅有1米多寬的沙石路,以60度的陡坡盤旋在平均落差2000米高的山岩間,路的另一邊是深不見底的峽谷。
有風吹來,一片黃色的小花在崖壁間搖曳着。驀然,他停住了腳步。
呵,赤子花!4年前,他第一次隻身闖入這片大山時,這花兒一路伴他前行,可他並沒在意。然而當他返回時,心,竟再也放不下它。
是誰,牽動了他的心?
是花兒盡頭的地方──
一片美麗與憂傷交織的土地,一個與世隔絕了近半個世紀的“麻風村”。
這是林強鏡頭裏的林川小學。(新華網 俞瑋 攝)
這是當年林強捐助1萬元用於阿布洛哈村拓寬康複路時,村民代表們簽署的保證書。一個個手印代表着村民們感謝林強的心意。(新華網 俞瑋 攝)
當鮮艷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在學校的上空、升起在阿布洛哈村的上空時,每一個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靜穆了,他們仰望著,久久地仰望著……
阿布洛哈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境內,人稱“麻風村”。
麻風病在涼山彝族百姓居住的高寒山區,一直被視為“風吹來的魔鬼”。這種上個世紀50年代肆虐一時的傳染病,以皮膚潰爛、毛髮脫落、五官變形、手腳殘缺等症狀,令人談“麻”色變,被稱為“世紀瘟疫”。
涼山彝族山區歷史上對待麻風病人十分殘酷,輕者逐出鄉土,趕進深山老林;重者用火燒死、活埋或淹死。直到1963年,當地政府把麻風病人集中到一起治療,形成了後來的阿布洛哈村。它坐落在大峽谷中,三面靠山,一面臨河。
40多年來,黨和政府竭盡全力,使麻風病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阿布洛哈村的患者早已全部治愈。但是,由於社會無法消除的“恐麻”心理,這種疾病留給他們的終身殘疾,使他們難以為外界接受,只好別無選擇地永遠留下來,過着自給自足、自我繁衍的原始生活。“麻風村”漸漸成了與世隔絕、被人遺忘的角落。
2003年夏天,擔任四川省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的林強到涼山布拖縣出差,偶爾聽當地人説起烏依鄉有個“麻風村”,他很想去看一看。沒想到,一連找了幾個人都不敢帶路,第二年他又來,還是沒人敢帶路,直到2005年3月,被他的“恒心”所感動,當地一個勇敢者帶着他,闖入了這個令人不敢涉足的世界。
初春,山谷中萬物競發。當林強第一次對視那一雙雙驚奇、羞澀而又純情的目光,當他第一次看到曾經的麻風病患者殘缺的四肢、塌陷的面孔,當他第一次接過一位老人遞過來的仔仔細細保存了幾十年、蓋着政府大紅印章的“康復證”,當他第一次抱起曾經的麻風病人的後代──一個健康美麗而神情迷離的孩子,他淚流滿面。
這一天,林強沒有按計劃返回,他住了下來,挨家挨門走訪了全村63戶、184位村民,其中麻風病康復者有46人。這個封閉貧窮的小村子至今還實行人民公社制,分配以工分計算,生活來源主要靠在山坡上開挖出來的500多畝貧瘠的土地,主要勞動力一天的工分是4角6分錢。
林強痛心的不僅僅是這裡的貧窮,更讓他難過的是,他發現全村基本上沒有一個識字的人,村裏的第二代身體健康強壯,小夥子個個能背着200斤重的東西在山路上跑,但都是文盲;第三代孩子可愛如山野裏的花兒,但他們卻像荒草一樣重復着他們父輩的生活。
晚上,林強躺在村保管室的一堆玉米棒上,久久不能入睡。
林強曾是一名優秀的軍人,在部隊裏入了黨。當年,作為成都軍區政治部的一名幹部,他打破過全軍田徑十項全能紀錄,受到過徐向前元帥的接見。脫下軍裝已經多年了,但他血脈裏依舊流淌着軍人的情愫,除了勇敢、堅強和不屈,還有一種對五星紅旗之下的江河、山川、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民深厚的摯愛。眼前,這個小小的“麻風村”讓他心疼。
“既然遇上了他們,我就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他們。要為他們建一所小學,孩子們只有插上知識的翅膀,他們才能飛出大山,改變命運,融入社會的大家庭。”林強説。
4天之後,林強走了,留下了身上所能留下的全部東西。
他直奔布拖縣政府和縣教育局,高大粗壯的漢子説到動情處掉下眼淚。人心相通,幾天后傳來消息,縣政府決定從極為緊張的財政中撥款20萬元,在“麻風村”建立希望小學。
2005年9月5日,是“麻風村”最快樂的日子,這個村歷史上第一所學校──林川希望小學開學了。學校只有一個班,34名孩子,從7歲到17歲──他們是村子裏全部學齡少年,一個都不少。
這一天,整個村子像歡慶盛大的節日,殺牛殺豬,每家每戶都分到了肉、大米飯和土豆。大人們聚集在學校的周圍,看著自己的孩子走進學校,眼睛裏笑出了淚。
這一天,被布拖縣教育局聘為林川小學名譽校長的林強,帶着他的3萬元稿費和朋友資助的價值7萬多元的物品來到村子。他親手為每一個學生背上新書包,書包裏裝着水彩筆、鉛筆和圖書。他同時還帶來了一面國旗。當鮮艷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在學校的上空、升起在阿布洛哈村的上空時,每一個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靜穆了,他們仰望著,久久地仰望著……
這之後的日子裏,學校成了“麻風村”的政治文化中心。上課的時候,村裏的大人們時常靜靜地坐在學校周圍,聽孩子們讀書,有時會走進教室,坐在孩子們中間,感受那一份快樂。
林強要操心的事很多。縣上派來的兩名代課老師按當地規定,每個月只有200元工資,他決定自己來承擔兩位老師每月各800元錢的補助。34個孩子讀書期間的午餐也由他出資解決,孩子們每頓午餐吃到的大米飯和酸菜湯,是全村最好的讓大人們羨慕的伙食。他還組織村民為孩子們修建了體育場,裏面有單杠、吊環、鞦韆、蹺蹺板等。
每天清晨,太陽剛剛出山,“麻風村”一間間低矮、灰暗的茅屋裏就會蹦出一個個帶着鮮艷的紅領巾、背着五顏六色的花書包、飛揚着燦爛笑臉的孩子,向村頭的小學走去。
學校,給“麻風村”的孩子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新生活的大門。
“感謝黨培養的好人林伯伯,我們能上學了!”還沒有學會寫字的孩子們,托老師把這句心裏話寫在了高高的山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