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9日 08:48 來源:
專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
新聞來源:解放軍報
為紀念建軍80週年,中共中央宣傳部,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聯合主辦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7月16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展。7月28日是雙休日,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免費參觀,其中有不少放暑假的孩子和家長一同前來觀看,成為展會一景。現場可以看到,該展覽通過大量的圖片、文物、實物、模型和景觀等形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軍隊的滄桑巨變。 中新社發 春華 攝
為紀念建軍80週年,中共中央宣傳部,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聯合主辦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7月16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展。7月28日是雙休日,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免費參觀,其中有不少放暑假的孩子和家長一同前來觀看,成為展會一景。現場可以看到,該展覽通過大量的圖片、文物、實物、模型和景觀等形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軍隊的滄桑巨變。 中新社發 春華 攝
80年前,隨著南昌城頭一陣清脆的槍聲,一支偉大的紅色武裝宣告誕生。從此,這支不同於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支武裝的軍隊,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把一面紅色的旗幟,化作追求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中國人民心中的不朽圖騰。
80年來,這支紅色武裝經歷了22年戰火洗禮,以不屈的信念和壯烈的犧牲,為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打出了一個新中國。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步伐,這支隊伍又走過了58年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光輝征程。58個春秋,一代代子弟兵繼承發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光榮傳統,用忠誠和熱血築起了人民共和國的鋼鐵長城。
中宣部、解放軍四總部聯合主辦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7月16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以來,每天觀眾絡繹不絕。走進6540平方米的巨大展區,仿佛走進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歷史隧道。
我們在追尋中聆聽,聆聽嘹亮軍歌匯入歷史的洪流、時代的樂章;
我們在追尋中聆聽,聆聽人民軍隊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的鏗鏘誓言!
軍魂壯歌
──沒有信仰,一個民族就沒有希望;沒有信仰,一支軍隊就會失去方向
1、軍隊發展史上的“航標燈”
幾乎每一位來參觀的軍人,都要在這樣一些展品前駐足流連:
1953年12月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級幹部會議上朱德總司令致開幕詞的照片。這次會議,明確把“建設一支優良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作為軍隊建設的總方針、總任務。
1956年3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的簽到簿。這次會議,確定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一份份文獻所蘊含的歷史告訴人們,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我軍的使命由武裝奪取政權轉變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為了適應這一歷史性轉變,黨中央高瞻遠矚,作出了一系列戰略決策──
從1949年11月起,空軍、海軍、第二炮兵等軍兵種相繼成立;1954年12月,中央軍委決定實行軍銜制、薪金制、義務兵役制;1955年1月,毛澤東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決定發展原子能事業、研製核武器;1958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軍事科學院,開展軍事理論研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決定實現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上世紀90年代,世界軍事變革風起雲涌,黨中央審時度勢,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全面分析時代發展的特點和我國安全形勢的變化,要求全黨全軍從政治高度和國家利益全局觀察和處理軍事問題,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努力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黨的光輝耀軍心。新中國成立以來,正是黨的正確領導,正是黨的創新理論的光輝指引,讓人民軍隊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展板前,軍人們一次次深情仰望,來自各行各業的觀眾也細細解讀和品味著“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深刻含義。北京衛戍區某團、海軍某部官兵都在這裡集體合影,把履行神聖使命的誓言刻在心中。
2、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
1954年3月,在審批我軍第一部政治工作條例時,毛澤東主席在“政治工作”後面加上這樣7個字:“是我軍的生命線”。
8年後,雷鋒在1962年3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我是黨的兒子,人民的勤務員。我走到哪,哪就是我的家,我就在哪工作。”
從這兩件珍貴的文物中,可以讀出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強大生命力,可以深深感悟到,我軍所以能夠成為真正的新型人民軍隊,所以能夠以劣勝優、打敗國內外一切敵人;所以能夠克服一切艱難困苦、不斷發展壯大,歸根結底是因為黨在軍隊中建立了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是我軍區別於其他一切軍隊的根本標誌。
鑄牢軍魂,永葆本色。半個多世紀以來,我軍始終不渝地用黨的科學理論指導工作、武裝官兵,打牢聽黨指揮的思想基礎。
展廳裏,歷代軍委領導關於思想政治工作的論述吸引著觀眾的目光:“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實認真做好,不能放鬆。”“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全軍各項建設的首位。”“思想政治建設是革命化建設的核心,是軍隊最根本的建設。”
一組圖片傳遞著這樣的信息:多年來,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大力開展“愛艦愛島愛海洋”、“忠誠勇敢善戰”、“愛二炮愛陣地愛本職”等教育,為培育“四有”新人注入了強大動力。2006年,全軍部隊深入開展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鬥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當前,全軍正廣泛開展“讚頌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題教育,部隊全面建設正邁向新的境界。
一張圖表中有這樣一組數據:黨的十六大以來,獲得全國、全軍表彰的軍隊先進黨組織有223個,優秀共産黨員有275名,優秀黨務工作者有66名。
講解員陳思告訴觀眾:我軍政治工作在繼承創新中發展,“生命線”在創新發展中延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建軍之本、強軍之道、制勝之源,始終是人民軍隊不變的軍魂。
3、勳章的星空、精神的高山和英雄的陣地
展廳裏,有這樣一面墻,讓人肅然起敬。
在這面墻上,挂滿了建國以來我軍各個歷史時期頒發的各種勳章、獎章、證章。從獨立勳章、自由勳章、解放勳章,到優秀士兵證章、中國武警忠誠衛士獎章……如同星漢燦爛的天穹,這是軍人榮譽的星空,是軍人心中最美最亮的星。
在這面墻上,擺滿了一張張圖片,每張圖片的説明裏都有“精神”二字:兩彈一星精神、三個特別精神、抗洪精神、南沙精神、喀喇崑崙精神、兩不怕精神……仿佛冰峰聳立的高原,這是我軍精神的高山,是官兵們用青春和熱血、犧牲和奉獻築起的豐碑。
在這面墻上,貼滿了一張張照片,照片下面,是一個個英雄的名字。這裡有經中央軍委批准在全軍基層部隊挂像的8位英模,基層官兵與他們朝夕相伴。這裡有24位建國以來全軍部隊涌現的著名英模,從錢學森到華益慰,從歐陽海到岳喜翠……多麼熟悉的姓名,多麼親切的故事,這是全軍官兵的偶像,是時代舞臺上的榜樣。
這是一面無限延伸的墻。在新的時代,英雄的傳統在繼承中發揚光大,嶄新的榮譽不斷寫進軍人的人生詞典,不斷刻上新的豐碑。
一組組展板告訴我們,從2001年至2006年,全軍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3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28項。
目前,全軍共有“兩院”院士91名,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200余人。至2006年底,作戰部隊軍級領導班子成員,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佔81.7%,本級培訓率達到74.3%,有出國留學經歷的佔10%。一張照片上,一位擁有雙碩士學位的某師師長正率領部隊進行新裝備實戰演練。
勝利戰歌
──戰場上,人民軍隊書寫著英勇善戰的戰史;和平年代,他們奏響了新的凱歌
4、從解放一江山島到進駐港澳
展廳裏,有兩幅戰爭題材的油畫。一幅畫的是解放一江山島的英雄官兵,一張是決策出兵朝鮮的中南海會議室。
1955年初,我軍進行了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了一江山島。
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內戰。黨中央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中國人民的意願,為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
展廳裏,有許多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看著上甘嶺上嵌滿子彈的樹榦,看著邱少雲犧牲時緊握的鋼槍和棉衣碎片,這些戰爭的親歷者告訴年輕人,中國是崇尚和平的國度,然而,“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珍惜和平的人最懂得,和平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能戰方能言和,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強大的國防和軍隊是止戰的盾、和平的劍。
人們不會忘記,1958年8月,根據國際形勢和台灣海峽局勢,粉碎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黨中央決定炮擊金門。周恩來總理親自擬定的關於炮擊金門的廣播稿,全文僅57個字,字字擲地有聲。
人們不會忘記,建國後,我軍先後進行了多次邊境自衛防禦作戰,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軍旗飄飄,人民軍隊的勝利歌聲響徹神州。新世紀新階段,全軍和武警部隊,積極開展以反恐為重點的演習演練,有效提高了遂行多種任務的能力。
展廳中,兩張照片記錄了兩個偉大的歷史時刻:1997年7月1日零時,五星紅旗在香港添馬艦等營區冉冉升起;1999年12月20日,進駐澳門部隊受到熱烈歡迎。駐香港、澳門部隊進駐先導軍旗、首次在營區升起的國旗,把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的歷史,展現在觀眾面前。
5、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全景圖”
陸地猛虎、海上蛟龍、藍天雄鷹、空中神箭聯為一體;戰場感知、指揮控制、信息對抗、火力打擊高效聚合──實兵、實彈、實裝的諸軍兵種聯合演習,勾畫出一幅陸、海、空、天、電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全景圖”。
一組精彩紛呈的照片和視頻畫面,把觀眾拉進了火熱的演兵場。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根據國家安全形勢的變化和軍事戰略方針的調整,我軍不斷發展和完善軍事訓練指導方針和訓練內容,堅持從難從嚴苦練精兵,掀起波瀾壯闊的練兵熱潮。
展廳裏,展現著這樣的歷史畫卷:上世紀50年代的正規化訓練、60年代的“大比武”、70年代的“三打三防”訓練、80年代的合同戰役戰術訓練、90年代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為目標的訓練,新世紀新階段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訓練……一次次練兵熱潮,都緊扣時代脈搏、緊隨戰爭演變、緊貼使命任務,實現了一次次歷史性的跨越。
著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全軍積極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基地訓練磨礪雄師勁旅,模擬訓練創設逼真環境,網絡訓練演練三軍聯動,一場嶄新的練兵熱潮正如火如荼全面鋪開。
在軍事訓練展區,海軍多功能艦艇操縱模擬訓練系統和坦克訓練模擬器最受觀眾歡迎,想體驗海戰和開坦克的人們排起了長隊。中學生張子峰好奇地鑽進小小的坦克駕駛模擬艙,複雜多變的氣象、地形、敵情讓他真如置身戰場。大學生楊靜林激動地走上操縱艦艇的戰位,仿佛乘軍艦來到了浩瀚的大海、波詭雲譎的海戰場。
解説員陳思告訴圍觀的人們,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讓部隊訓練實現了模擬化,訓練成本降低了、週期縮短了,戰鬥力建設有了新的增長點、實現了新的跨越。
6、新型武器方陣與南沙礁堡變遷
軍博的廣場上,4座迷彩大棚格外引人注目。陸海空和第二炮兵的諸多主戰裝備赫然矗立,讓人們大飽眼福。許多參觀者在這裡合影留念,對於他們,這是珍貴的紀念,更是自豪的記憶。
1949年開國大典時,受閱部隊的武器裝備都是從敵人手中繳獲的,號稱“萬國牌”。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我國逐步建成了比較完整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實現了由仿製為主到自行設計研製的轉變,自主建成武器裝備基本體系。進入新時期,面對世界科技革命的洶湧浪潮,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基本建成了新型主戰裝備、電子信息裝備和保障裝備協調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
正是由於武器裝備的強大支撐,《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向世界宣告:我陸軍逐步推進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海軍由近岸防禦型向近海防衛型轉變,逐步增大近海防禦的戰略縱深;空軍逐步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第二炮兵由單一核力量向核常兼備的戰略力量轉變。
展廳裏,涵蓋三軍部隊的後勤裝備8大系統模型,海上、公路、鐵路、航空運輸保障8種骨幹裝備模型,正在配發全軍的07式新軍服……一組組景觀向人們傳遞著我軍後勤建設的歷史性跨越。
在南沙礁堡陣地景觀前,人們駐足感嘆:20年來,守礁部隊的後勤保障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淘汰了“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的海上“貓兒洞”,告別了鐵皮火爐似的“高腳屋”,在汪洋大海中構築起第三代永固式礁堡,海水淡化、食品冷藏、衛星通信等現代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大大提高了生存、防護和作戰能力。
精彩紛呈的展板告訴觀眾,今天的人民軍隊後勤建設已經擁有了10個系列的創新基礎平臺,其中國家和軍隊重點實驗室67個,為後勤科技創新和裝備發展發揮了領軍作用。1985年以來,全軍後勤獲國家科技進步獎773項,連續4次舉辦了國際軍事後勤裝備技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