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洪水可以是種災害,也可以是種資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4日 09:41 來源:

    “相比于缺水,大家更多的關注洪水,原來的觀點都是儘量的讓洪水入海為安,儘量排走。但是我國北方屬於季風氣候,一年大概就一場洪水。如果把這場洪水全部放掉,這一年很可能就不會再有更多的水可以利用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文水資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銀堂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由於我國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降水年際、年內分佈極不均勻,經常出現旱澇同期異地發生、旱澇同地持續發生的情況,因此防汛抗旱相結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水的關係,要從洪水資源利用上下功夫。

    進入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開始大面積降雨,造成洪澇災害。而幾乎與此同時,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卻正遭受著嚴重的乾旱之苦,統計顯示,截至6月25日,全國耕地受旱面積1.66億畝(多年同期平均1.50億畝),其中作物受旱1.38億畝(重旱4707萬畝),有800多萬人因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面對雨水在時間、空間上分佈的嚴重不均,如何加強洪水利用,化害為利已成當務之急。

    記者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十一五”期間進一步加強了有關雨洪資源方面的研究部署。王銀堂高級工程師就是“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雨洪資源利用技術研究及應用”重點項目課題的負責人之一。這個課題以我國北方地區為主要研究對象,致力於洪水的資源化利用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示範應用。

    對於目前洪水利用所採取的主要措施,王銀堂説,為了避免新的防洪風險,目前多考慮使用非工程措施,就是結合天氣雷達、衛星雲圖等監測信息,進行水庫調度,在水庫不産生新的風險的情況下,儘量多蓄些水,甚至略超過水庫汛期限制水位。

    上述項目的另一課題負責人,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王忠靜教授告訴記者,洪水資源利用自人類對水資源有規模地開發利用以來就存在,只是洪水資源利用一詞的明確提出,是隨著近十餘年來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對洪水防禦的新要求而産生的。

    “目前我國這方面的研究與應用主要集中在海河流域和松遼流域。北京市的密雲水庫、河北省的潘家口水庫都有一些研究成果,東北的一些大型水庫已有具體的實施方案。”王忠靜説。據王忠靜介紹,還可以主動運用蓄滯洪區或其他一些天然的和人工的過水通道,滯留部分洪水,補充地下水或生態環境用水。此外,還有一些直接利用雨水的技術也應得到推廣。

    儘管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進行有關洪水利用的研究和實踐,但有關專家指出,風險問題是洪水資源化利用在實際操作中的最大困難。目前的主要解決手段是加強實時預報,減少風險。

    對於這一觀點,王銀堂也表示贊同。他説,他們的項目目前主要停留在研究階段,一是因為北方近年來水量少、水位低,方案實施後的效果不夠明顯。另一個原因就是風險問題。洪水利用的前提就是不影響防洪安全。所以,現在主要依靠科技設備時刻監測天氣系統,而在方案實施上態度也相當謹慎。“但從整個學科、實踐來説,應該做一些這方面研究,在特殊時刻可以發揮作用。”王銀堂説。

    專家同時指出,我國與洪水資源利用相關的法規已經有一些,如《防洪法》、《水土保持條例》等。但這些法律主要是針對各自的專門問題做出的規定,對洪水利用方面還涉及不多或強調不夠。王忠靜説,對於洪水資源化利用是否需要專門的法律,還需要研究。但國外有針對城市化進程中改變水循環特性問題而提出的專門規定,要求城市建設的同時必須進行雨水利用的補償工程。北京市在這方面也有類似的規定,這對促進雨洪資源利用有積極的意義。

    雖然開展洪水資源化利用仍需跨越多重障礙,但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一致呼籲,儘快加大洪水資源化利用的步伐,以便實現防汛抗旱並舉,這在北方地區顯得尤為迫切。 (記者:李佳鵬 實習生:紀成成)

責編:荀志國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