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4日 08:14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科學發展 共建和諧
專題:學習領會胡錦濤在中央黨校重要講話精神

     

    6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樊如鈞攝

    (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

    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央黨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編者的話

    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科學分析了當前我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面闡述了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為了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的精神,本報今日起在理論版開闢“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專欄,陸續刊登有關文章。     

    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走自己的路的決心和信心。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産物。儘管這個概念形成的時間並不長,但其歷史起點卻可以追溯到中國共産黨的成立。從那時起,我們黨就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辛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82年,鄧小平同志首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之後,我們黨一直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總結和探索,先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作為一種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為破解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歷史性課題,中國共産黨進行了長期的探索,作出了自己的理論貢獻,先後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使我們加深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反映出鮮明的中國特色。

    作為一種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正確道路。現代化是現代世界歷史的基本線索。現代化既有普遍規律可循,又有不同的發展道路;既是“世界歷史”進程,又有“國別史”的特徵。現代化不等於社會主義,但社會主義思想和運動則是適應並推動現代化進程的。中國共産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闢了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的道路。這條道路,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作為一種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制度文明的嶄新形態。我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包括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這些基本制度,適合我國國情,有鮮明特色,有強大生命力。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家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就舉世公認。這説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適應了生産力和經濟基礎的客觀要求,中國人民必然沿着自己選擇的道路走下去。這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依據。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

    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要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胡錦濤同志強調,做到這四個堅定不移,對保持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大局至關重要。

    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就是中國共産黨人堅持解放思想、不斷探索和研究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生動寫照。思想的解放不可能一勞永逸。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和挑戰,都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際。解放思想,就是從這些新的實際出發,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認真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而且能指導“改變世界”的偉大實踐。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經歷一個從不完善、不成熟到相對完善和逐步成熟的過程。這種變化和發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實現,需要通過改革加以推動,需要通過開放不斷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加以發展。因此,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始終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是科學的發展,是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這種發展必然是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推動科學發展中,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是基本實現現代化,“小康社會”就是實現這個歷史任務的階段性目標。進入新世紀,我國人民生活從總體上進入小康。黨的十六大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的新要求,制定了新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標,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時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可以為後3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意義重大,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前途,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竭盡全力去實現。

    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必須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必須牢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我國基本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增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堅定性,提高想問題、辦事情決不可脫離實際的自覺性。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過程中,我們黨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儘管國際國內發生了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正是由於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才使我們能夠經受風浪,站穩腳跟,頂住壓力,克服困難,保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歷史、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只有按照基本路線堅定不移地幹下去,才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要堅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們的改革開放所以能夠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必須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經濟建設提供物質基礎,政治建設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社會建設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和條件。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要更深刻、更自覺地把握經濟發展規律,下更大的決心、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進,努力與我國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實施黨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必須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社會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社會建設,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

    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關鍵是要抓好黨的自身建設。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堅持推動全黨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要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使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更加自覺地堅持求真務實精神,更加自覺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面對艱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務,全黨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鬥,一定要加強學習、勤奮工作,一定要加強團結、顧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終清醒、政治上始終堅定、作風上始終務實。 (執筆:劉海濤)
 

責編:荀志國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