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十屆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
新華網北京6月28日電(記者周婷玉、鄒聲文)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為此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國務院組織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解決方案,使這些孩子和同齡人一樣,享受到平等的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28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了義務教育法執法檢查情況。
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大約有1.5億人,這些人員的子女,大約有600萬人被帶到了城市,還有2200萬人留在了家鄉,總數約佔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17%。
路甬祥説,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義務教育,目前雖然已確定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原則,但接收的公辦學校在數量上仍不能滿足需求。而一些民辦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校又存在著經費困難的問題,有的城市還有相當數量的未經批准的學校,這些學校辦學條件差,教育教學質量低。
在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缺失了正常的父母關愛和家庭教育,在監護和健康成長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關注的問題。
“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居民一樣,都是城市文明和財富的創造者,在享有公共服務方面具有平等的權利。”路甬祥説。
路甬祥提出,流入地政府要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促進城鎮化建設的高度出發,多盡一些責任,多增加一些投入。同時,流出地政府也應加強對流出人口子女受教育情況的跟蹤和監督。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路甬祥指出,政府和學校要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及時解決他們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此外,還要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探索建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機制。
責編: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