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日關注]回歸十年 對話兩地教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8日 21:53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為了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10年來香港在“變與不變”中歷經的種種考驗,變”。本期節目請來了兩位大學校長一同對話兩地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
進入[今日關注]>>
專題:CCTV-4《香港?香港》特別節目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6月28日播出):點擊看視頻〉〉〉

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

香港大學

    為了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10年來香港在“變與不變”中歷經的種種考驗,充分展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在香港的成功實踐以及十年來香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生改善及與內地緊密聯絡的現實,真誠面對面、共話香江情”──《今日關注》4集特別節目《對話新香港》,邀請兩地知名人士,討論香港的“變”與“不變”。

    本期節目請來了兩位大學校長,分別是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和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一同對話兩地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

    詳細內容:

    孫寶印(北京演播室主持人):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對話新香港》特別節目,今天我們對話的內容是內地與香港高教育方面的交流,今天繼續採用衛星連線的方式連通我們在香港的演播室。首先介紹北京演播室,北京演播室的嘉賓是來自北京大學的校長許智宏先生,許先生,您好。

許智宏:你好。

  孫寶印:另外,香港方面的嘉賓我們有請香港亞視的主持人李彤來做介紹。李彤,你好。

  李彤(香港演播室主持人):你好。今天在香港演播室這邊,我們請來了香港科技大學的校長朱經武先生,朱校長,歡迎您來到我們的節目。

  朱經武(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你好,謝謝。

  孫寶印:好,在我們開始正式討論之前,話題既然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我們先回顧一下,在2006年高等教育熱絡到什麼程度,有一個短片。

  2006年,香港在內地招生的八所大學,擴大了其在內地招生的規模,總招生人數超過了1300名,而在內地招生的範圍也由2005年17個省市自治區,擴大到了2006年的20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錄取240名內地本科生,並投放5000萬港元作為獎學金;而在內地錄取的學生當中,多人的高考成績在所屬省市區中名列前茅。香港大學計劃在內地招生250名本科生,但報名人數接近5000人,比上年增加一倍多,錄取比例接近20:1。申報香港科技大學、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嶺南大學等高校的內地學生人數,也較上年激增2倍以上。

  而在香港高校大舉進入內地招募生源的同時,報告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北上求學之風一再高漲。除最熱門的廣東、北京和上海,有的港生還遠赴雲南、東北等地讀大學。在教育部規定的從2006年秋季開始,在內地高校讀書的港澳學生執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收費標準後,報名參加全國聯招考試的港澳學生就有2940名,跟2005年相比,光是香港學生就增加了136名,而這一數字在1993年僅為54年人。11年間就激增了十幾倍,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在內地普通高校、科研院所求學的港澳地區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共有12800余人。

  孫寶印:剛才這個短片當中列舉了許多去年香港高校錄取內地學生的數字,而我們倒退10年來看,兩位嘉賓,曾經是內地學生到香港去讀書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李彤,這種情況我相信,坐在你身邊的嘉賓朱校長肯定是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李彤:肯定是,因為在朱校長擔任的科技大學也有不少的內地學生。

  朱經武: 對的,的的確確是,這對香港的大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收這些學生其實只是交流的一部分,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主要是由於內地大學的水平大規模上升,學生的素質非常好,引入內地學生對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孫寶印:李彤,我們這邊還有一位嘉賓,就是北大的校長許智宏先生。我相信許先生,對這10年來兩地高等教育交流的熱絡程度也是非常感同身受。除了學生互到對方上學這件事情之外,其它方面的交流您有沒有體會?

  許智宏:兩地學術交流、研究、合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拿朱校長的香港科技大學來説,實際上在我們兩校之間有很多的發展。首先,在朱先生的前任吳家瑋校長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深圳建立了深港的産學研基地,是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跟深圳市聯合建立的一個産學研基地。我們現在在深圳北大醫院的基礎上我們建立了深圳北大香港科技大學聯合醫學中心,我們跟香港浸會大學聯合成立了英語數學研究所,我們跟香港的理工大學聯合成立了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等等一系列的聯合體,而且北京大學跟香港很多的大學裏面每年學術的交流、學術的合作研究已有更多。

  主持人:

  各種各樣的合作交流當中可能有一點是大家感覺比較直觀的,那就是學生去對方上學。那麼,香港大學到底憑著什麼樣一些條件,來吸引內地的學生不斷地去香港求學呢?有關情況我們還是通過一個背景片了解一下。

  目前,香港在內地招生的共有八所學校。分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這八所高校各有特色,都有自己較為突出的專業和發展方向。

  香港的高校最大的特點就是國際化的教學模式,幾乎所有的課程授課全都是全英文式教育,對此內地學生也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除了全英語式的授課方式外,這裡的課程幾乎緊跟世界前沿,能夠隨時更新。

  香港城市大學學生 朱日韻:就是我們沒有一本固定的教課書,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當場打印出來的。老師他可能每個學期都會有一些新的知識出來,但是教學大綱是不變的,但是會有很多新的知識融入進去。

  到香港上大學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需要鍛鍊自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這裡沒有人能夠幫你做任何決定,你必須對自己作出的決定負責。

  香港大學學生 朱穎雯:因為在內地讀書的話,父母在身邊,你畢竟會有一種依賴的感覺,到這邊離開家庭、離開父母,就有很多不得不逼著你自己要去做決定。

  除了學習知識之外,到香港高校上學融入這裡的生活也非常重要。

  香港大學校長 徐立之:我覺得他如果是他的個性,不喜歡跟人家交流的,到大學去唸書只是一個考試的地方,拿文憑的地方,那香港大學可能就不是適合他來的地方。來香港大學應該跟香港大學學習的模式,我們這裡的文化,我們這裡的風氣打成一片,他才能得到我們給他最大的那個貢獻,最大的訓練。

  主持人:剛才幾位看到了內地學生如何去到香港求學這種熱潮,説到這種熱潮,恐怕許多人會想起來,2005年有一件很知名的事情,當時北京的高考狀元拒絕了清華大學,而選擇了對方朱校長所領導的香港科技大學。那麼,這是一個個案,但是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個案。從這些方面來看,朱先生,您認為您所在的香港科技大學,乃至整個香港大學,它的優勢是什麼?吸引地學生的優勢在哪?

  朱經武:內地的大學有很多的優勢,包括許校長所在的北京大學,還有在清華大學,國內很多名牌大學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大學,我相信我們每一家大學都希望招收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學生,這是我們大家的願望。我們當然是非常高興陳小姐到我們學校來讀生物化學方面的功課,我們是非常非常的高興,而且更有一點,我偶爾在不同的場合也見到陳小姐,我問她來科大上學的感受怎麼樣,到目前為止她還是非常高興的。我們學校有一個天時地利的地方,就是學校的校園的的確確是非常的漂亮,依山面海,所以各種建築都相當新式,而且老師都是朝氣蓬勃,從全球不同地方來的,這是它的優勢。但是我們也得到了內地大學同學具備的優勢,使得能夠刺激我們的同學們能夠更努力向上,這也顯示一個互利的情況。

  李彤:我們其實也想了解,問一下許校長,你們在內地來看,會不會擔心內地的一些頂尖人才都被香港這方面吸引過來呢?

  許智宏:可以算是一種挑戰,但是我覺得這種挑戰,應該講對雙方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我個人認為也不用太擔心。像去年,中國大陸有900多萬的考生,今年全國的考生有1000多萬,我一直認為1000萬的考生中至少10%是非常優秀的,就是説中國大陸有100萬的考生是非常優秀的,而實際上現在大陸這一面還沒有這麼多非常優秀的大學可以容納這些學生,所以有一部分學生能夠,現在不光是到香港,甚至包括到海外,在這個過渡中實際上有助於我們之間培養人才。我自己以為,香港的幾個大學還是有它的特別之處,從香港總體上來講,大學的靈活性也比我們大陸的大學要好,但大陸的大學也有它自己的優勢,特別是一些優秀的大學,它有很好的傳統,比如我們自己文化的傳統,就拿北大來講,他畢竟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很多方面延續了一種比較長久的很好的傳統,這種傳統還是會很好地吸引優秀的學子,不光中國大陸的,包括海外的很多留學生。

  孫寶印: 香港方面的二位也聽到了,許校長是非常自信的,自信到底是哪些原因呢,他已經解釋了一下,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許多香港的學生,實際上也被內地一些優勢吸引,來內地讀書,來北大讀書,有關的一個背景片我們一來看一下。

  高其賓,2004年被香港保送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讀書,如今正讀大三的他,已經完全適應了在北京的學習和生活。回述當初選擇來內地讀書的初衷,其賓自豪的告訴我們那是自己一個高瞻遠矚的抉擇。

  北京大學學生 高其賓 :我現在是讀商課,我覺得全世界也看到中國發展的前景和勢頭,要是比我其他人早一點來到內地讀書的話,熟悉一下這邊的情況,我覺得可能會對我自己未來的發展也有一點優勢好處。

  其賓在北大的生活可以用相當充實來形容,現在他不僅是學院的學生會幹部,還是北大香港文化會的會長,他和在北大的100多名香港學生向全校師生傳遞來自東方明珠的最新訊息,並把在內地學習的生活體驗傳遞回香港。起初其賓的很多同學都不理解,學習很優秀的他為什麼沒有選擇在香港的優秀大學讀書,而來到陌生的內地,經過其賓的切身實踐,他告訴同學們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北京大學學生 高其賓 :最大的分別就是我來到北京讀書以後,看得出中國有很多優勢、優點,可能他們在香港眼界還沒開闊,往往可能還有自己以前那種大香港的心態。

  如今逢年過節回到香港,其賓還多了一項任務。

  北京大學學生 高其賓:我想普遍在香港長大的同學基本普通話都不太會説,我現在回去很多時候他們也會讓我去教他們説普通話。

  2008年其賓在北大的生活將告一段落,規劃起自己的未來,他説要將在內地的生活進行到底。

  北京大學學生 高其賓:我説為什麼我會來北大讀書,其實我想在內地裏找工作,因為現在很多時候也説大眾化區,就在商業區,香港、澳門、內地、台灣、東南亞等等,其實真的回香港的話機會也不是太多,我覺得留在大陸比香港機會大。

  偶爾來未明湖旁小憩是其賓業餘時間的喜好,他説他會珍惜在這裡生活的每分每秒,因為這裡是他成就未來事業的起點。其賓的畢業之時也是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的時候,已經申請奧運志願者的他會把握這難得的機遇,在北京成就自己的“奧運夢”。

  主持人:我們繼續我們的話題,話題還是回到香港的學生來北大來內地讀書的這個話題。那麼,內地大學的優勢到底在哪?許校長,我最近聽説,金庸先生最近到北大進行了演講,在演講結束的時候,他提到他要到北大去研究國學,這一點好像是很有象徵,還有一個符號意義,您對這一點是怎麼看的?

  許智宏:金庸先生最近到北大來,是為了參加北大的國學研究院成立10週年的一個活動,一個學術活動。實際上我在去年12月到香港訪問的時候,我還專門在金庸先生的辦公室裏拜訪了金庸先生,他就表露了希望能夠到北大來進行研究。這一次他實際上也很謙虛,他説北大國學大師雲集,他是來學習的。

  孫寶印:您覺得他會對年輕人有一種示範作用或者是一種引導的作用嗎?

  許智宏:現在因為中國文化的經歷,在我們研究國學的過程中有很多實際上不光研究歷史,而且為我們今天的社會所利用,這是吸引很多人到中國進行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孫寶印:香港方面,朱校長,在您的理解當中,您是怎麼看待一些香港的學生要到內地來,他們到內地來求學,他們認為對他們的來説有利的條件,吸引他們的條件是什麼?

  朱經武:這一定我完全同意剛剛許校長剛剛講的那幾點,大陸的學校有深遠的歷史基礎,文化的傳承是很重要的,這是香港大學比不上的。除此之外,這些年來,大陸的大學進步的非常非常的快,有很多東西我們都可以學習的。對年輕學生來講,去大陸求學是非常非常好的一個現象,因為歸根到底,以後世界的發展焦點都是看在中國大陸,假如香港的年輕人希望能夠有一個長遠的發展,想做一翻事業的話,能夠到大陸去求學這是非常好的,假如我能夠年輕幾十年,我相信我也一定會去的。

  孫寶印:好的,許校長,您肯定歡迎他嗎?

  許智宏:肯定。

  朱經武:許校長肯定不歡迎我。

  李彤:為什麼呢?

  朱經武:因為他不知道我是這麼好的學生,許校長怎麼看呢?

  許智宏:實際上我們兩地是互有優點,大家可能不知道,大陸有七個大學,給香港三個大學,我們叫seven plus three,我們每年有一個聯誼互動,就是大陸的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大,以及香港的科技大學、中文大學、香港大學,我們每年有一個民間的活動,校長輪流主張在一個大學開會,探討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這本身就體現了大陸的大學跟香港的大學之間是緊密的合作關係,包括校長之間經常溝通一些大家共同關心的事情。

  孫寶印:剛才二位校長都談到了內地和香港的大學各有優勢,實際上也涉及到了共同合作的一個問題。這裡面我們有一個實例,就是香港大學和內地大學聯合辦學這樣一個例子,有關的背景片還是一起來看一下。

  全英文授課是北師大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最大的特色之一,由於內地中學教育英文普及程度不如香港,所以在接受全英文授課方面,內地學生就不如香港學生來得快。

  統計係廣東深圳學生 朱偉靈:説真的,一開始上課非常吃力,因為很多很多單詞都沒聽過。

  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聯合國際學院在入學伊始,對學生進行“密集英語強化訓練”,然後逐步過渡到全英語教學。

  統計係廣東深圳學生 朱偉靈: 集訓完以後,大概上課一兩個月以後就可以猜出來了。

  對於內地的學生來説,全英文教學是入校後的第一次考驗;而對於香港學生,適應新的環境同樣是挑戰。

  財務係香港學生 陳咏章:我覺得自己夠獨立,但始終會惦記家裏人。

  怎樣才能讓這些來自香港、內地的學生逐漸適應聯合國際學院的學習生活呢?

  聯合國際學院 學生事務處助理處長 成許善真:我們就提供一個愛的環境給他們,讓他們放膽,把他們的問題,把他們心中的感受都講出來,我們就好像是他們的朋友,跟他們交談,他們哭的時候我們就陪他們一塊哭。

  創造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合作新模式是聯合國際學院成立的初衷之一,這樣一個目標,也不斷吸引著來自海外、香港和內地的優秀教師來到這裡。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 郭少棠:在過去十多年我和內地許多大學都有很多聯絡,我是做這個準備,現在時機到了。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訪問助理教授 劉信信:我覺得好刺激,好開心,好有挑戰性,所以就想著來這裡幫忙教書。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科技學部院長 徐世雄:我們感覺到應該是能夠創造出一個新的模式,搞出一套適合在內地比較新的教學方式或者是培養人才的方式,我們希望能夠達到這個目的。

  孫寶印:合辦大學就涉及到相互發覺對方的優勢,在這一點我突然發現,二位校長的經歷可以説有一種可比性。比如説二位校長一位是在大陸接受大學教育,一位是在台灣接受大學教育,而且兩位都有到海外留學深造的經驗,而且兩位現在又都是大學的管理者、領導者,在這個時候,你們如何發覺整理過去一些你們認為好的管理經驗,然後運用到自己的管理當中去?

  許智宏:這個不光對兩地的校長,對全球很多著名的大學校長來説,實際上這都是個挑戰。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今天我們大學裏培養的大學生,他們面對著全球化過程中的一種挑戰,所以今天除了我們傳統的要給大學的學生很多知識,必要的學問以外,在今天的世界,更多的要給學生一種國際的視野,要讓他們有更好的一種溝通能力,要能夠更好的在集體中工作,團隊的精神,這些都對今天的大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個大校除了繼續發揚自己的傳統以外,要根據現在新的全球化的各種形勢,包括我們國內自己産生的一些新情況,也使我們學科的建設、培養學生方法要進行調整,這是我們面臨的調整。

  孫寶印:不光是兩地的合作,還涉及整個面向國際的合作。

  許智宏:是。

  孫寶印:在這方面,我聽報道説,有人講朱校長是一個很有野心的校長,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世界上的風雲人物,一些科學家都會被拉到你們學校去做演講。

  朱經武:這一點我們學校的確在做,我們希望能夠從這些大師們本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回到跟北大的合作方面,許校長已經講了很多,我自己覺得非常榮幸地能夠跟北大一同在深圳方面有研修學院的建立,所以基本上是在北大拿MB,就是醫學博士,到我們學校拿哲學博士,主要做研究方面的工作,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李彤:那您覺得,作為香港來説,他們可以發揮一些什麼優勢呢?比如剛才你談到,跟北大在高科技方面的一些合作,比如內地的學校在科研這方面是比較突出的,比如在香港這方面,我們可以怎麼樣跟他們配合呢?

  朱經武:我可以這麼説,香港將來要做科技,不跟大陸配合的話是不成大器的,我們一定要跟大陸加強合作,因為主要靠腦力資源,從長遠來講,大陸佔有絕對的優先。

  孫寶印:提到了合作的問題,其實合作的同時也是競爭,合作和競爭並存。説到合作競爭的時候,人才是非常關鍵的。

  許智宏:這個同樣也非常重要,北大實際上每年有相當一部分教授跟老師到香港各個大學去講課、講學,就像每年香港很多教授到大陸,我們需要來講學或者做合作的研究。實際上除此以外,學生也是,我們現在對朱校長的香港科技大學,我們本科生有一年的交流的項目,整個使雙方的學生都感到非常的滿意,因為在對方的大學中能體會到,在兩個不同的環境底下能夠學到很多東西,也得到了很多的鍛鍊,既了解了大學本身更重要的相同的任務,也了解到雙方不同的地方,這一點對於促進雙方的交流和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孫寶印: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的節目可能很快就要結束了,那麼,您跟對方的朱校長也是老朋友了,借這個機會,你有什麼要跟朱校長交流的嗎?

  許智宏:我去年年底到香港去的時候,到朱校長的學校裏專門進行了訪問,我想我們倆校之間的合作,在教育跟科技方面有很多的發展,所以交流一直非常的好,但是我想我們今後還有更大的空間,特別是我們現在還有一個研究生在那,距離香港非常的近,所以我希望給朱校長説的話就是,我們今後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合作,更多的人員交流,來共同為兩地高等教育的時候,也是為我們中華民族未來的振興來共同做出努力。

  李彤:朱校長有什麼想跟李校長説的嗎?

  朱經武:許校長,其實我是完全同意您的説法,您的這個雄心大志我們一定照樣去辦,儘量好好做。而且我也趁這個機會謝謝您給我們學校一個很好的機會,跟中國的名牌大學,也是世界的名牌大學有合作的機會,這是我們一直很感激的一點。譬如説我們在辦一些相關的聯合,學生的交換等項目各種東西。唯一的我就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頒發學校聯合證書,既是北京大學的證書,也是香港科技大學的證書。

  孫寶印:好,感謝二位嘉賓來到演播室參與我們的討論,謝謝朱校長,謝謝李彤。

  李彤:謝謝。

  許智宏:謝謝主持人,謝謝朱校長,我們香港見。

  朱經武:好,香港見,再見,許校長。

  孫寶印:也感謝各位觀眾朋友的收看,再見。

  1998年,內地學生作為交換生進入香港學習;

  2003年,教育部首次允許香港高校來內地招生,範圍限于京、滬、粵等6省市;

  2004年,內地與香港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高校來內地招生範圍增加到10個省市;

  2005年,招生範圍擴大到17個內地省市;

  截至2005年,約有7665名內地專才前往新港工作;

  2006年,香港8所大學在內地招生超過1300名;

  目前,在內地求學的港澳學生共有12800余人。

責編:嚴晉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