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用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網絡文化健康發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6日 07:51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凈化網絡環境 樹立文明新風

    胡錦濤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國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為傳播信息、學習知識、宣傳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給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能否積極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聯網,能否真正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關係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健康發展,關係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係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網絡文化以其虛擬性、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迅速擴張,不僅全方位地滲入人們的生活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觀念。網絡的發展迫切需要用社會主義價值觀加以引導。

    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已離不開網絡:它不僅使通訊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電子郵件、網絡電話、網絡傳真、網絡會議等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越來越成為人們偏好和習慣的溝通方式;而且其數字化功能的不斷開發和擴張,越來越展示著虛擬世界的精彩,網上購物、網上學習、網上聊天、網上遊戲、網上家園、網上社區等等,已經使“上網”成為當今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進入網絡世界,不僅使人們的社會交往突破了時空的阻隔,把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們變成了同一個“社區”的“守望者”,而且借助現代科技手段把現實世界的傳統生活方式虛擬為“數字化生存”。

    這種虛擬的“數字化”生活的魅力是無窮的。因為,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技術能像網絡技術這樣迅速風靡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並具體化為人們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人的發展而言,網絡對於促進人的自我解放和發展的確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網絡交往打破了等級限制,使人與人之間獲得了自由而平等地進行直接對話的機會;另一方面,網絡技術打破了物理空間對人類生存的種種限制,不僅可以通過自我設計充分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個性化的虛擬社區享受自我釋放的快樂。但是,與此相伴隨,這種虛擬的數字化生活也導致了一系列負效應。第一,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匿名的,無需個人真實身份的認證,這種以非真實身份進行的交往容易使人逃避道德和法律的監管,導致各種各樣的網絡欺詐,使誠信缺失。第二,網絡世界是沒有邊界的開放社會,它的平等進入和自由參與,讓人人都可以在網上發佈信息和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容易導致網絡信息良莠雜蕪、是非真偽難辨,造成信息污染;加上色情網站和各種蠱惑人心的歪理邪説大量傳播造成的“網害”,更使網絡社會遭遇嚴峻挑戰。第三,由於網絡世界的交往是通過操作計算機的鍵盤和鼠標來實現的,人與人之間豐富而溫馨的情感交流被切換為單調而冰冷的“人─機”互動,長期沉迷于網絡的“虛擬時空”容易導致逃避現實的自我封閉、自我陶醉和自我發泄,形成狹隘的、追求自我完美的孤僻性格,造成人際間的情感冷漠、關係疏遠。所有這些,既是網絡社會和網絡文化強調“非封閉性”、“非中心主義”和“低受控性”所帶來的突出問題,也是現代網絡技術與人文社會相結合對人類生存境遇所提出的“二難選擇”。

    毫無疑問,網絡文化的各種負效應都是在其自發、無序的狀態之下産生和蔓延的。如果我們不想放任這種負效應的發生和發展及其所帶來的社會危害,那麼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網絡文化健康而有序地發展,就成為重視和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迫切任務;如果説網絡化發展和網絡文化興起對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那麼也只有通過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網絡文化健康而有序地發展,防止和克服其負效應,才能使之充分彰顯。所以,網絡文化的自身發展包含著需要用正確價值觀指引的強烈訴求,而用社會主義價值觀引導網絡文化建設正是實現這一訴求的必然選擇。

    網絡文化的發展需要先進文化的支持

    今天,網絡化的人類生存已不可抗拒,數字化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逆轉。不論我們是不是會用計算機上網,也不管我們是否喜歡上網“沖浪”,但“網絡化”的發展終將把所有的地球人捲入其中。然而,由於網絡文化所包含的價值選擇是多元的,網絡化的生活方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社會生活習慣,網絡發展的速度越快,它所帶來的問題也就越複雜、越嚴峻。目前,如何凈化網絡空間、克服網絡失范、減少網絡污染和防止網絡犯罪等,已經成為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成果和標誌。就網絡而言,這種科學技術本身的進步性是其內含先進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特質,也是其作為新型文化獲得蓬勃發展的強大生命力的堅實基礎。我們重視網絡文化建設,首先在於要把它先進的文化特質發揚光大,使之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更好地滿足於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

    但是,網絡技術與其他科學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一樣,都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人類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可能給人類自身的安全帶來新的隱患。網絡化的發展和網絡文化的興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內容,它給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開闢了新的路徑,同時也給人類的現代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這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雙重效應”,制約著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然而,更嚴峻的問題還在於,網絡已經成為思想文化宣傳的重要陣地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領域。對於這樣的陣地和領域,如果先進的思想文化不去佔領,落後的思想文化就一定會去佔領;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不去佔領,非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就一定會去佔領。在激烈的文化較量當中,如果先進文化不能成為網絡文化的主導,整個網絡空間到處充斥著消極、悲觀、頹廢、腐朽的文化糟粕,那麼網絡文化要獲得健康發展顯然是不可能的。為此,我們黨提出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在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的同時,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網絡文化,切實把互聯網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這既是我們黨和我國政府對自己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負責,也是對全人類的事業和利益負責。

    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更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第一,要加強網絡思想輿論陣地建設,積極運用網絡新技術加大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努力掌握網上輿論的主導權。第二,要用社會主義價值觀去佔領思想文化的網絡空間,努力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唱響網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第三,要大力開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數字化網絡産品,切實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産品和服務在網絡空間中的佔有率,打破西語對互聯網的文化壟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網絡文化的需求。

    網絡文化健康發展需要道德理性的維護

    網絡無國界。要從根本上凈化網絡空間、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除了政府部門建章立制並依法加強對網絡的管理外,更重要的是從思想道德建設入手,努力提高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切實增強網絡行為的道德自律。

    事實上,網絡文明是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前提,而網絡文明與否又取決於網民自身的上網行為是否文明。如果每個上網者都能自覺遵守網絡道德,堅持做到文明辦網、文明上網,那麼即使在網絡管理上存在某些缺陷或不足,也不至於出現嚴重的網絡失范。所以,要切實加強以培育社會主義價值觀為主要內容的網絡道德建設,增強網絡主體的道德責任和自律意識,為網絡文化健康發展提供道德理性的自覺維護。

    首先,要加強網絡道德的規範體系建設,提出網絡交往應該堅持的道德標準,防止和克服網絡世界的道德失范。不可否認,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許多傳統道德受到衝擊。但是,人是網絡世界的主體,網絡世界的任何活動都是人參與的,而有人的參與就要受到人類道德倫理的約束,因此任何藉口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匿名性、寬容性和相對性而漠視或否定網絡道德的觀點都是錯誤的。當前,網絡道德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在網上要深化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從網絡倫理的底線做起,構建一套最基本的網絡道德行為規範,以防止和克服因道德失范而導致網絡世界的行為叛逆。

    其次,要加強網絡道德的調控機制建設,努力在網上營造維護公平正義、褒揚真善美、聲討假醜惡的輿論氛圍,凝聚網絡世界的道德力量。道德總是通過社會輿論的引導和調節發揮作用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之所以自覺地講道德和守道德,就是因為每個人的言行都在身邊社會的監督之下,不道德的行為會使自己的人格遭到嚴重貶損;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之所以會出現種種違反道德、有悖倫理、無視廉恥的行為,是因為在網上還缺乏及時有效的道德監督,加上不以真實身份出現的自我不會遭遇道德譴責的難堪。因此,加強網絡道德建設要在網上強化道德調控機制建設,大力營造健康向上的道德輿論氛圍,使人們的網絡行為同樣受到道德力量的約束。

    再次,要加強網絡道德的自律意識培養,努力強化網絡主體的道德責任,提高對網絡行為和網絡文化的是非鑒別力,自覺抵制不良網絡文化侵蝕。道德建設儘管需要營造道德教育的輿論環境和氛圍,但關鍵還在於提升主體對道德意義的理解和對道德行為的自覺。也就是説,道德建設的根本是要培養主體的道德自律意識。在網絡道德建設中,培育網絡主體的道德理性、道德信念和道德良心更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公共道德的約束力畢竟是有限的,能否在各種不良文化的誘惑面前始終保持道德的崇高,而不走向非道德的自我放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道德意志的強弱和自律意識的高低。因此,網絡道德建設要強化主體的道德意識,並要求從網民自身做起,培育共同維護網絡文化健康發展所需要的道德理性。(廣東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李仁武)

責編:趙旋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