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6.5世界環境日 CCTV新聞邀您共建綠色家園
新華網北京6月5日電(記者 鄒聲文、顧瑞珍)吉林松花江污染事件、?牛河污染事件、湖南新墻河砷污染事件、甘肅徽縣鉛中毒事件……近年來,重大污染事件頻頻發生,讓中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中國社會乃至國際關注的焦點。
就在幾天前,小小的藍藻大面積暴發,讓江蘇無錫經歷了一場空前的水危機。
中國環境到底如何?中國環保有何進展?
6月5日,國家環保總局公佈了《200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為公眾提供了中國環境的最新信息:在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10.7%、能源消費總量比上年增長9.3%的形勢下,中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穩定。
《公報》用一組組的數據,既指出了中國環境狀況和環保進展中的許多積極變化,也客觀反映了中國環境和環保中存在的問題。
最大的好消息是,去年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長幅度開始明顯回落,預計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將有所下降。2006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428.2萬噸,比上年增長1.0%;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萬噸,比上年增長1.5%。與上年增幅相比,2006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幅分別回落4.6百分點和11.6個百分點。
“根據各省環保部門的上報情況和國家環保總局的核查,初步測算,今年一季度在高耗能企業和高耗能産品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全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經下降了0.3%,化學需氧量僅增加0.4%。”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説:“隨著下一步産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我們相信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會出現拐點。這將是我國幾年來首次出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
第二個好消息是,系列跡象顯示中國環保政策越來越“硬”,越來越有約束力。去年,全國人代會批准了“十一五”規劃綱要,將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確定為“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
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環保總局與各省級人民政府和華能等六家電力集團公司簽訂了減排目標責任書,出臺了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總量分配指導意見,主要污染物減排指導層層分解。在此基礎上,一些地方政府將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分解到了各污染點源。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也開始真正成為污染項目的“攔路虎”。一年來,國家環保總局對163件報告書做出暫緩批准或不予批准的決定,並啟動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試點。
這表明,環境準入已成為我國改善宏觀調控、優化産業結構的重要手段,在抑制固定資産投資過快增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個好消息是,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有所改善。《公報》顯示,全國監測的559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的城市佔4.3%,二級標準的城市佔58.1%、三級標準的城市佔28.5%,劣于三級標準的城市佔9.1%。
與上一年度相比,城市空氣質量達到或優於二級的城市比例增加4.7個百分點;劣于三級的城市比例減少2.1個百分點,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有所改善。113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比例比上年增加1.7個百分點,二氧化硫平均濃度比上年略有降低,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基本持平。
《公報》給出的好消息的還有:我國重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總體水質良好,全國近岸大部分海域水質良好,城市聲環境污染較好,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草原鼠害蟲害危害面積減少,社會各方面應對環境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
但透過《公報》,我們依然清醒地看到,中國環境狀況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中國環保面臨著嚴峻挑戰:
──地表水污染嚴重。在國家環境監測網監測的745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一至三類、四五類、劣五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0%、32%和28%。後兩者比例之和高達60%,顯示中國的地表水質依然讓人擔憂。
七大水系中,除珠江、長江水質良好外,松花江、黃河、淮河為中度污染,遼河、海河為重度污染。國家曾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污染治理的湖泊中,太湖、滇池為劣五類水質,巢湖為五類水質。
──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在近岸海域,四類和劣四類海水比例為24.3%,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其中,渤海、東海近岸海域分別為輕度和中度污染。
──在城市空氣質量總體有所改善的同時,在113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劣三級的城市所佔比例增加了0.9個百分點。
──去年是我國50多年來最暖的年頭。去年,全國平均氣溫9.9攝氏度,較常年偏高1.1攝氏度,是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
《公報》中的好消息讓人鼓舞──只要有關各方切實採取措施,污染物就會逐步減少,我們的環境就會一天天變好。
《公報》中的壞消息讓人警醒──環境保護只要存在一絲鬆懈,我們將給明天和子孫留下更多的污染、更大的困難。
讓好消息更多,讓壞消息更少──這是中國堅定不移的選擇,也是中國人民的心願。
責編: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