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1日 09: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科學家擔心,若海平面持續上升,台灣沿海地區將成澤國。
玉山山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海拔3950米,對台灣生態起重要作用。 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5月11日電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月前公佈的氣候報告書,剛過去的冬天是自1880年有記載以來,地球最熱的冬天。香港《文匯報》11日的一組報道指出,台灣民眾對此應該更加擔心,因為百年以來,台灣平均溫度的增加值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科學家預估,到2100年,台灣沿海將被淹沒6-25米,包括台北、高雄、台中等重要城市均可能消失于茫茫大海。
自從80代末期,全球暖化這個詞彙登上國際舞臺後,20年之間,從環保、政商到娛樂界,沸沸颺颺地把氣候暖化炒熱為“道德議題”,儼然發展為信眾最多的“主流新宗教”。集2000多位頂尖科學家的研究精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在最新出爐的報告中諄諄告誡,地球持續升溫擋也擋不住。到了本世紀末,平均溫度最高可能會比現在還要熱6.4℃。“暖化已經把地球搞得天翻地覆,”對於這個全球最熱的話題,環保運動出身的臺“環保署長”張國龍顯得更是心焦,他不諱言,自己比IPCC諸公還要悲觀。
鑽研氣候長達25年的“氣象局”氣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鄭明典就點破,在聯合國的報告中,台灣屬於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百年以來,平均溫度增加了1.3℃,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也比鄰近的日本、中國(大陸)高。台北市的夜間平均氣溫,甚至增加將近2℃。
為什麼台灣“燒”的比較嚴重?“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歸納,除了反映暖化的全球現象,台灣人口密度全世界第二高、每單位能源消耗量位居全球前3名,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就以造成地球暖化的“禍首”溫室氣體為例,從1990到2004年,臺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111%,是全球成長值的4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12噸,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據高雄市環保局統計,高雄市每人每年就“貢獻”34.7噸二氧化碳,是世界平均值的8倍,號稱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
台灣不但是氣溫升高、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劉紹臣還發現,台灣地區的日照時數在10年內,減少了15%;下毛毛雨、都市起霧的幾率也大幅下降。全球暖化對氣候引起的諸多衝擊正逐漸浮現。
衝擊一:降雨不均,北澇南旱
臺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童慶斌觀察,臺近年氣候變異極大,不是水太多,就是水太少,2001年的“納莉”颱風,台北市單日降下650毫米豪雨,破了百年紀錄;翌年,石門水庫河床乾涸,遭逢30年來最嚴重乾旱。“這種一年水災、一年旱災的怪現象,可能會變成常態,”童慶斌預測。據“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長期追蹤分析,台灣北部總雨量增加20%、南部減少10%,北澇南旱趨勢顯著;且南北降雨天數逐年降低,使得雨量集中,強度更強,“這是嚴重的警訊。”
衝擊二:海面上升,台灣變瘦
IPCC科學家韓森等人用計算機倣真,到了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上升6到35公尺。20萬年前還是個古大湖的台北盆地,高度僅海拔4米,當海水上升6米時,水從淡水河直接灌進台北市,不論是億萬豪宅或是價值百億的商業大樓,都將泡在“台北湖”裏。原本每年海平面就要上升0.06厘米的高雄,如果暖化繼續帶動海水上升,最後也滅頂到只剩下一個“壽山島”。那時,四分之一的台灣民眾,約600萬,將成為聯合國定義中的“環境難民”。
此外,國際地質學家還擔憂,全球暖化引起的冰河融化、海面上升,會釋放地殼裏被壓抑的能量,引發劇烈地質變化,提高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發生的機率。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就統計,從1993年至2006年,短短12年之間,全球的大地震次數已增加了超過3倍。
衝擊三:生態斷鏈,物種逃難
因暖化以及二氧化碳濃度增高使海水酸化,全球20%的珊瑚礁遭受到嚴重破壞,白化死亡,致使有毒海藻增生,魚類吃下毒藻,人類再吃魚而中毒。據統計,全球每年有五萬人食用珊瑚礁魚類中毒,台灣民眾嗜食的石斑魚,就是其中之一。為了適應未來的暖化,植物社群無言向高緯度地帶遷移,必須“走上”500-600公里。臺大植物病蟲害研究所經過兩年持續觀察,赫然發現,原本不會在台灣現蹤的東南亞熱帶蝴蝶,已北上飛到台灣落腳,入侵溫帶蝴蝶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