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07“五?一”黃金周 春天的快樂導航
新華網武漢5月10日電 (記者周甲祿、沈?)“五一”黃金週一過,有關方面紛紛進行盤點,一串串“增長”的數字可謂金光閃閃,但似乎都停留在經濟層面,缺少對長假制度所承載的百姓生活質量、社會和諧方面的內容,無疑是一大缺憾。
瀏覽媒體報道不難發現,“五一”長假除了經濟現象之外,至少還有3方面可以盤點:
第一,還有多少人沒有享受長假。據媒體報道,在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很少有人能享受長假,一方面是用工單位沒有一視同仁地對待農民工,另一方面,由於怕丟工作,很多農民工不敢要求放假。
除了農民工外,節日期間往往是服務業經營的旺季。這些行業的職工長假照常上班可以説是工作需要,但應有合情合理的補償,法律對此也有明確規定。黃金周過了,這件事關職工權益的事不能被遺忘,有關部門應作一些盤點,看看法律是否得到了遵守,怎麼做才能維護好職工的權益。
第二,休閒公共産品是否能滿足百姓需求。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説,要提供滿足人民群眾假日休閒消費的公共産品,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從目前情況來看,假日出行的“一票難求”、旅遊景點擁擠不堪、自駕遊的諸多不便以及費用過高,還有可供選擇的休閒方式不豐富等,都反映出休閒公共産品尚不能滿足百姓需求。因此,發展休閒産業需要及早盤算,多做籌劃。
第三,公共服務能否滿足假日的需要,服務質量能否達到相應的標準。盤點黃金周服務時,只盤點旅遊服務狀況是遠遠不夠的。其實,每一個黃金周能外出旅遊休閒的畢竟還是少數人,大多數人仍在照常工作、生活或休息。因此,除了旅遊服務情況外,還需要盤點其他公共服務是否因放假而缺位或降低質量。比如,政府部門是否因放假而“休眠”,影響了百姓辦事;水、電、氣、醫等公共服務部門是否降低了服務標準而影響了群眾生活。對這些進行一次查缺補漏,使其更能適應群眾假日生活的特殊要求,黃金周的休假制度才會更有意義,才能健康、長久。
責編:趙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