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光明日報》4月4日將刊登《論增強節儉意識》的文章, 論述節儉意識的時代價值和社會內涵。 |
新華網北京4月3日電 《光明日報》4月4日將刊登《論增強節儉意識》的文章,全文如下:
論增強節儉意識
王偉
內容提要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歷史經驗。我國經濟總量增大了,物質條件比過去大大改善了,但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總體上還不算高,國家建設需要辦的事情還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節儉意識,在全黨全國特別是領導幹部中大力增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意識,形成“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社會風尚。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當代中國,節儉意識的基本要求是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增強節儉意識要求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求政府必須不斷加強自身改革,建設一個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建設一個人民群眾滿意的政府。
胡錦濤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指出:“越是形勢好了,越要保持清醒頭腦;越是條件好了,越要發揚優良傳統。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要進一步增強公僕意識,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始終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團結帶領廣大群眾不斷奪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共産黨發展壯大的歷史經驗。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始終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尤為重要。
節儉意識的時代價值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歷史經驗。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現在,我國經濟總量增大了,物質條件比過去大大改善了,但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總體上還不算高,國家建設需要辦的事情還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節儉意識。
深刻認識我國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增強節儉意識的基本依據,也是節儉意識的時代價值之所在。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不發達的階段。這個“不發達”首先是指生産力的不發達。因此,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産力;同時歷行節儉、反對浪費。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就告訴我們,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必須認識和把握好兩大任務:一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極大地增加全社會的物質財富;二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上述兩大任務相互聯絡、相互促進,是統一的整體,並且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的不同發展階段中。沒有生産力的持久大發展,就不可能最終實現社會主義本質所要求的社會公平與正義;不隨著生産力的發展而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就不可能充分地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活力。我們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
我國在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就生産力發展水平而言,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我國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産力有了巨大發展,綜合國力大幅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是,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城鄉發展和地區發展很不平衡,生産力不發達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我們在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穩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得到了較好的維護。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分配不公、鋪張浪費、貪污腐敗等問題仍然存在。我國今天還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保持和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以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為例。解決民生問題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産生。由於我國目前社會生産力發展水平還不高,社會建設相對滯後,歷史欠賬較多,解決民生問題還需要作出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要充分認識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充分考慮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扎紮實實地增強節儉意識,踏踏實實地努力艱苦奮鬥。在總體上要堅持循序漸進,加快重點突破,實現整體推進,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逐步解決民生問題。當前,解決民生問題要首先著眼于生活困難群體。改善了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即使我國將來進一步發展了,綜合國力更強大了,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好傳統仍然不能丟。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一種精神狀態,能夠起到砥礪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戰勝困難的強大力量。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關鍵是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率先垂范。領導幹部中是勤儉節約之風盛行,還是奢侈浪費之風氾濫,對整個社會風氣會産生重要的影響。“勞則思,思則善心生;淫則忘善,忘善則噁心生。”各級領導幹部要牢記“兩個務必”,&&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各項工作中都要貫徹勤儉節約原則,精打細算,嚴格把關,真正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在刀刃上。簡言之,要在全黨全國特別是領導幹部中大力增強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意識,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正形成“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社會風尚。
節儉意識的社會內涵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當代中國,節儉意識具有極其豐富的社會內涵。其基本要求,就是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加快建立節約型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中央提出加快兩個根本性轉變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取得了積極進展,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總體上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資源消耗高、浪費大、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淡水、土地、能源、礦産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環境壓力日益增大。“十一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必須統籌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在生産、建設、流通、消費各領域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創造盡可能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緊緊圍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節約意識,儘快建立健全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制和機制,逐步形成節約型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解決好能源資源不足的矛盾,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國重要能源資源的人均擁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當前又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能源資源消耗的強度較高,特別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産出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更加劇了能源資源供求緊張狀況,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資源環境約束和經濟快速增長的矛盾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構成嚴峻挑戰。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並確定了“十一五”期末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的目標。這是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進一步增強節儉意識必須突出強調的重要內容。
節約集約用地,不僅關係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關係國家的長遠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歷史性錯誤。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線。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一要認真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堅決控制建設佔地規模,加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禁止擅自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認真落實新修訂的禁止類和限制類項目用地的規定,特別要禁止別墅類房地産開發、高爾夫球場、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建培訓中心等項目用地。二要抓緊完善和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包括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都要控制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化程度。三要切實控制工業用地,堅決執行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四要落實建設用地稅費政策,規範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切實執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預算的規定。五要嚴格土地管理責任制,落實土地督察制度,對各類土地違法違規案件要嚴肅查處。
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盡可能小的能源資源消耗,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要努力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産,推動産業循環式組合,形成能源資源節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要把節約能源和保障能源供應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安全供應為基礎、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為主線,加大國內能源勘探力度,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積極開發水能資源,加快發展核電,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廣清潔能源。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的作用,全面促進能源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要逐步形成與國情相適應的資源節約型消費模式。在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中營造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良好氛圍,使節約能源資源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增強節儉意識 建設節約型政府
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指出:“當前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解決一些行政機關存在的嚴重鋪張浪費問題。現在,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大手大腳,奢侈之風盛行,群眾反映強烈。這種不良風氣必須堅決制止。要嚴格控制行政機關新建、擴建辦公大樓,嚴禁建設豪華樓堂館所,切實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堵塞管理漏洞,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
建立“廉價政府”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的一個基本觀點。“廉價政府”包括兩大基本要求:一是政府要廉政,二是政府要節約。一些行政機關存在的上述問題,嚴重阻礙了節約型政府建設。必須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説到底就是要忠實實踐黨的宗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講真話、辦實事、求實效,不盲目攀比;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腳踏實地,艱苦奮鬥,不搞花架子;要顧全大局、統籌兼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不急功近利。一切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是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必須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高目的。
要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深化幹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實保證。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和獎懲制度,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和用人制度。考核各級幹部的政績,既要看經濟建設成果,又要看社會進步成果;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發展;既要看硬環境的加強,又要看軟環境的改善;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增長的總量,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要通過制度保證,使節儉為民、求真務實的幹部得到褒獎,使好大喜功、鋪張浪費的幹部受到懲戒,在全黨特別是領導幹部中形成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濃厚氛圍。
建設節約型政府還必須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一個行為規範、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政府,建設一個人民群眾滿意的政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規範行政權力,調整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與職責分工,改進政府管理與服務方式,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建設,提升公務員隊伍素質,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大力開展增收節支是節約型政府的重要職責。要千方百計增加收入,依法加強稅收和非稅收入徵管,做到應收盡收。嚴格控制出臺稅收優惠政策,抓緊清理到期的優惠政策,禁止擅自減免稅收。在財政支出方面,切實貫徹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量入為出、留有餘地的原則。著力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保障重點支出需要。完善預算制度和方法,推進公共財政體系建設。通過深化公共財政改革,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規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建設節約型政府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鋪張浪費問題,包括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滯後,投資盲目擴張、重復建設嚴重,亂佔耕地、破壞礦産資源的現象屢禁不止,土地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污染、安全生産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主要原因在於體制不完善,特別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滯後。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説,行政管理體制性的障礙是最大的浪費,行政管理體制性的節儉是最大的節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內涵與價值目標是從“部門行政”向“公共行政”轉型。這就迫切要求大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構建節約型政府要求的社會主義公共行政體制。公共行政體制強調政府部門之間通力合作,是降低行政成本、實現“廉價政府”的制度保證。以社會主義公共行政體製作為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是降低行政成本、建設節約型政府的必然選擇。
節儉意識與憂患意識、公僕意識相互聯絡、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其中,憂患意識是哲學基礎,它可以使我們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公僕意識是價值訴求,它可以使我們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節儉意識是實踐動力,它可以使我們始終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只有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公僕意識、節儉意識,才能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群眾,不斷奪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作者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新聞:
軍報評論: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公僕意識節儉意識
人民日報評論員:增強節儉意識 始終艱苦奮鬥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增強節儉意識 始終艱苦奮鬥
責編:陳鴿